小米造车是被逼的!雷军登上央视:下一个风口就在智能电动汽车!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过去五百余天,质疑也好,肯定也罢,它依旧在这条路上狂奔不止。近日,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转发了自己接受央视纪实访谈的微博。除了创业心得外,他还表示,小米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就要跟着风走。
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句名言早就传遍四方。十年前的风口是手机,十年后的风口又在哪里呢?而雷军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此时此刻,风口就在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电动汽车成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他也坦言,小米造车,就是一个被逼出来的决定。

听着有些凡尔赛,以小米集团的体量,还有能逼着它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吗?还真有。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今年7月的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4.2%,甚至不及2016年第四季度历史销量峰值的一半。
上一次这么低的销量,还得追溯到2012年第四季度,那时候iPhone 5刚上市,智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而小米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小米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智能手机收入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591亿元减少28.5%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423亿元,智能手机出货量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5290万部减少26.2%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3910万部。

可以说,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陷入困顿的2022年,除了苹果外的其它国产手机厂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小米也未能幸免于这场寒冬。反观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迎来十几年前智能手机崛起时那样的发展机遇。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国内8月份乘用车市场的整体情况,8月份国内一共售出了187.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8.9%,为近十年最高增速,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销量为52.9万辆,同比增长111.2%。这意味着在售出的10辆新车中,就有差不多3辆是新能源车。

这个比例还是相当惊人的,几年前新能源车还处在无人问津的状态,几年后便已散布大江南北,超越燃油车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小米能够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是赶上了一个难得的好时候,或者说小米就是看准和抓准了这个机会。
2020年9月1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删除相关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要求、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以及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等。

简单来讲,就是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造车资质不再那么难以获取,像小米这样新入场的玩家,完全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拿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张门票。另外,新能源汽车就和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虽然同为工具,但使用体验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转变的关键点就是生态。
而已经拥有MIUI和AIoT这两大平台的小米,不仅在生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汽车也能作为生态的最后一环完美嵌入。要知道,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MIUI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47亿,米家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5.269亿。上亿的体量中,即使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用户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倾向,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这样一看,小米造车,是半推半就的事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工信部的新规,让小米动了造车的心思,而手机行业的这场寒冬与自身发展的瓶颈,就成了在小米背后多推一把的助力。
雷军一直强调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伟大这个词,向来伴随着苦难与磨练。找对风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借助这股风飞得更远甚至生出一对自己的翅膀,这或许是小米未来五年乃至十年里一直要回答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