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喜爱黄金以及怎样发明金属冶炼技术
目录
I 人类不同的文明都喜欢黄金吗?
II 北美洲,南非,大洋洲的人类并不喜欢黄金。
III 人类因为金黄色的粮食(小麦,水稻,玉米)而喜欢黄金。
IV 人类进入青铜文明的地区正好也是小麦和水稻的种植区域。
V 铜矿石,铁矿石,黄金,青铜器的颜色都是金黄色的。
VI 为何印第安人没有进入青铜文明以及中国的青铜器文化探讨。
VII 总结
序言
本文通过分析人类喜欢黄金的地区(欧洲,中南美洲,亚洲)出发,发现人类喜欢黄金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类种植的粮食是金黄色的(小麦,水稻,玉米),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人类四处搜集黄金献祭给神明,以祈求粮食丰收。基于同样的原因,人类在烧制陶器或者制造红铜器的过程中,偶然冶炼出金黄色的青铜,可能被当时的人类认为是神明降下的神谕,寓意着丰收,所以当时的人类投入人力物力对青铜冶炼技术进行研究,使得人类冶炼出青铜,钢铁等金属,从而导致该地区的人类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人类因此掌握金属冶炼技术。
1. 人类不同的文明都喜爱黄金?
“当我们的目光透过历史的迷雾,努力搜寻着黄金的身影。我们发现当人类不同的文明,处在萌芽状态,彼此隔绝的时候。对黄金的认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古代埃及人,中国人,印第安人,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黄金作为崇拜的对象。黄金的元素符号来自于拉丁文,原意是光辉灿烂的黎明。黄金在梵语中意为闪光,在德语中含有明亮的意思。在意大利语中则代表着黎明之光。”⑤。
对于人类古代文明不约而同的黄金崇拜,近现代人们给出的解释是:黄金存量稀少,颜色尊贵,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且不会变色。所以人类非常喜欢黄金,从而崇拜黄金。但是这些说法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古代人为何会喜欢黄金,古代人怎么知道黄金存量稀少?古代人怎么会不约而同的知道黄金稳定且不易腐蚀?为何会不约而同的认为黄金的颜色尊贵?
2. 北美洲,南非,大洋洲地区的人类并不喜爱黄金。
其实在仔细梳理历史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其实是有很多地区的人类并不喜欢黄金。自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对美洲的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的印第安人展开疯狂屠杀并大量掠夺当地的黄金。西班牙的暴虐行径被历史记载而广为人知。
但是人们忽略了其他地方的殖民情况,当西方殖民者踏上南非,北美洲,大洋洲土地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掠夺当地土著的黄金,我们甚至都找不到与当地土著进行黄金交易的记录。是当地没有黄金矿藏吗?我们知道当然不是。那就可能是当地的土著并不喜爱黄金,没有收集黄金的习惯。
而与之形成佐证的是南非,北美洲,大洋洲的淘金热。
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美洲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和南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仅在1521年-1600年的80年时间内,西班牙殖民者通过直接抢劫和逼迫印第安人挖掘金矿,共掠夺20万公斤黄金。
在16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对当地的印第安人展开疯狂的屠杀和驱逐,殖民者抢夺原住民的土地用于耕种,但是并没有抢夺当地印第安人黄金的记录。同样的,17世纪初荷兰人在南非建立殖民点,18世纪后期英国人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点的时候,欧洲殖民者也没有在当地掠夺或者交易黄金的记录。
北美洲的淘金热的兴起是19世纪中叶,距离欧洲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有将近300年的时间。南非的淘金热是19世纪末,距离欧洲在南非建立殖民地也有将近300年时间。澳大利亚的淘金热是19世纪中叶,距离欧洲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也有近50年时间。而在1520-1820年的300年时间内,西班牙殖民者已经从美洲掠夺了250万公斤黄金。⑥
从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淘金热期间人们很多时候还是采用筛子、铁锤、镐、铁锹、水管和洗矿盘等非常原始的工具进行开采,其黄金的开采难度并不大。那我们可以认为,之前之所以没有发现金矿,主要还是由于欧洲殖民者并没有活动到这些地区,而之前在这些地区活动了几千年的原住民对于黄金根本就不感兴趣!
3. 人类因为金黄色的粮食(小麦,水稻,玉米)而喜爱黄金。
通过梳理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人类喜欢黄金的区域包括:欧洲,亚洲,中南美洲以及北部非洲地区。而不喜欢黄金的区域包括:北美洲,大洋洲以及南部非洲地区。在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古代人类喜欢黄金的区域正好是古代人类种植粮食的区域。在古代,欧洲是小麦的种植区域,亚洲是小麦和水稻的种植区域,而中南美洲则是玉米的种植区域。
小麦,水稻,玉米的外表有个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外壳都是金黄色的(它们剥开外壳之后都是银白色的,也可能是人类喜欢白银的原因)。粮食种植区域的人类喜爱黄金的原因是:黄金的颜色就是粮食的颜色,代表着丰收,永不褪色的黄金代表着永恒的丰收。黄金崇拜,就是向神明祈求丰收。
4. 人类进入青铜文明的地区正好也是小麦,水稻的种植区域。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几处格外璀璨,标记着人类历史上重大且独特的辉煌片段。其中,闪耀在星空深处的青铜文明,是早期文明的高光图景,人类由此踏上了金属文明之路。”注①
“传统上有两派理论试图从需求的角度解释冶金术为什么会产生:Julio Caro Baroja的技术决定论认为人类为了控制和改变世界,不断寻找性能更加优良的材料和工具,并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而Cyril Stanley Smith则认为审美和特殊的社会文化需求才是人类发现各类矿物,首先尝试使用,并最终了解,掌握冶炼技术的门径。”注②
“公元前4千纪后期,地中海东部的新月沃地率先迈入青铜时代的门槛,在之后的两千年内,人类世界大部分地区陆续完成了这一进程,并创造了各自的青铜文明。需要说明的是,美洲,大洋洲与非洲中南部青铜器出现较晚且不发达,并未形成真正的青铜文明”注①
“现位于土耳其境内的小亚细亚半岛是最早冶铸青铜器的地区,目前发现有公元前6000年的青铜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公元前3000年进入青铜时代,古埃及文明紧随其后,中国地区青铜器的出现则稍晚一些。”注③
“新月沃地”!小麦的起源地!再仔细看一下,形成青铜文明的地区和小麦,水稻的种植地区高度重合,很难让人相信这仅仅只是巧合。并且人类进入青铜文明的时间,也正好和当地的小麦,水稻种植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5. 铜矿石,铁矿石,黄金,青铜器的颜色都是金黄色的。
农耕文明能够进入青铜时代,而依靠采集,游猎为生的部落文明一直停留在石器时代,曾经也有过相应的解释:以游猎,采集为生的部落文明不能形成定居点,从而导致冶炼技术难以产生,使得相应的部落文明迟迟不能进入青铜时代。
还有就是有人提出人类发明出金属冶炼技术是因为在烧制陶器的时候积累了高温烧制经验,然后再将铜矿石投入炉中冶炼,然后人类逐步掌握金属冶炼技术。
但是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制作出陶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也在公元前1500年制作出陶器,同样的,大洋洲的土著在公元前1500年也制作出陶器,而且美洲的印第安人能够利用自然铜锻打制作红铜器,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发展出金属冶炼技术。
但是我们从黄金崇拜的角度来分析,人类掌握冶炼技术,进入青铜时代,可能都是因为人类搜集金黄色而带来的。
在陶器起源说和红铜起源说中,都是假设人类在炼制陶器或者利用红铜的过程中,偶然得到砷铜或者青铜,然后人类进一步研究出青铜。但是北美洲,大洋洲的土著,在发现偶然出现的青铜之后,可能就会不在意而直接丢弃。而有种植粮食的人类,则可能会非常重视并抽调人手进行研究,毕竟,金黄色代表着丰收,为了那一抹金黄色,耗费人力物力是值得的。然后经过不断地实验摸索,人类制造出青铜。
那就是说炼制陶器,利用自然铜并不会必然制造出青铜器,只有在有种植粮食的情况下,人类在追求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才会花费精力去研究青铜冶炼技术,从而最终使得青铜文明时代的到来。
同样的道理,为了祈求丰收,古代的人类在自然界四处收集带有金黄色的物品,其中就可能包括有自然形成的金块,闪烁着金黄色的铜矿石和铁矿石。然后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期望能够提取出各种矿石里面的金黄色,希望使之能够像粮食那样充满金黄色。

斑铜矿

黄铁矿

青铜器
人类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提炼出黄金,铜,铁等金属物品。他们会欣喜的发现他们冶炼出来的黄金和青铜都闪耀着明亮的金黄色。他们会发现黄金质地柔软,易于加工,金黄色永不褪色,人们将黄金加工成各种饰品以及祭器。而青铜则质地坚硬,可塑性强,人们将青铜加工为祭器和各种工具,人类从此进入青铜文明时代。
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推测人类最先冶炼出黄金,因为自然界存在类似狗头金之类的金块,而且黄金化学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哪怕直接扔在火堆中,真金不怕火炼,黄金在高温情况下也不会氧化变色,黄金明亮的金黄色只会越烧越亮,且变成液态也只是相互融合而不与其他杂质结合。然后人类才可能会不断地寻找金块,金砂放在陶器中进行冶炼,然后才会发展出将金黄色的矿石放在陶器中进行长时间冶炼的情况,人类从此掌握金属冶炼技术。
6. 为何印第安人没有进入青铜文明和中国青铜器文化探讨。
中南美洲广泛的种植玉米,也狂热的崇拜黄金,但是他们并没有发展出青铜文明。个人觉得可能的解释有三个:
1. 有说法是中南美洲的铜矿矿藏不足,从而导致没有进入青铜时代。但是也有可能是闪耀金黄色的铜矿石比较少,铜矿石不仅有金黄色的,还有灰色,蓝色和紫色。如果没有金黄色的铜矿石,古代印第安人可能就不感兴趣。
2. 印第安人对于玉米的驯化是个非常长期的过程,而原始玉米的颜色是白色,黑色,红色或者紫色。印第安人在驯化很长的时间后才将黄色玉米作为主要选择。
“从公元前5000 年到公元1000 年,玉米经历了无数自然突变和种族间杂交,经过人类对果穗大小、颜色和籽粒特征进行筛选,使小果穗的野生玉米演变成果穗较大、多行籽粒、丰产潜力很高、苞叶紧密的现代栽培种。”注④
也就是说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印第安人才将玉米培育成金黄色的现代玉米,而印第安人发现金黄色的玉米口感最好,产量最高,所以疯狂的四处收集黄金献祭给天神,以祈求丰收。同时,他们当然也可能冶炼出青铜,但是时间已经到了公元1000年,那时已经是中国的宋代时期和欧洲的中世纪时期,所以人类学研究认为:“需要说明的是,美洲,大洋洲与非洲中南部青铜器出现较晚且不发达,并未形成真正的青铜文明。”注①

原始玉米
3. 与其他古老文明大量使用黄金作为祭祀物品而不同的是,中华文明广泛的使用青铜器作为祭祀物品。中国人对待神明的态度更加接近于与神明做生意,有事相求则烧香许愿,事情成功则烧香还愿。而我们可以从青铜器作为祭器推想这种文化的来源。
当古人冶炼出青铜之后,最开始是明亮的金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逐渐被氧化,铜绿逐步沾满青铜器的外表。古代中国的祭师可能就认为神明将青铜器里面的金黄色吸走,并将青铜器还原为粮食成熟之前的绿色。而神明在护佑人类时则赐予神力,将绿色的水稻小麦转化为金黄色,将丰收赐予人类。
祭师在祭祀之前,都会将青铜器进行擦拭,使其重新焕发出明亮的金黄色。祭祀完之后,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铜绿又重新爬满了青铜器的外表。经过长时间的观测,祭师们还会发现坚硬的青铜器会逐渐的变轻变小。所以,祭师们不断追求铸造更大更美丽的青铜器用作祭祀神明的祭器。甚至可能的是,中国的祭师将青铜器改造为农具,祈求能够将青铜的金黄色注入土地,注入作物当中,以达到丰收的效果。
而中南美洲的祭师的认识则可能正好相反,供奉给予神明的祭器必须是纯净的,是不能掺杂其他颜色的,所以青铜器是被认为不纯净的,是会被神明厌恶的,青铜器是不祥的,是不能作为祭器的。
7. 总结
我们从分析人类为何喜爱黄金开始,然后得出人类的黄金崇拜是因为黄金的颜色就是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颜色,所谓的黄金崇拜就是粮食崇拜,就是人类对于丰收的祈求。而基于对于金黄色的不懈追求,人类从矿石中提炼出黄金和青铜,从而发展出金属冶炼技术,从此各个地区的人类依次进入了青铜时代。
人类学家普遍认为,金属冶炼技术是从西亚开始发源,然后通过与其他地区的不断交流,金属冶炼技术不断扩散到其他地区,从而带动亚欧非大陆的人类进入青铜文明。考虑到古代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水平,以及古代人类对于冶炼技术的保护(金属冶炼技术在当时应该算是国之重器),金属冶炼的技术扩散应该是非常困难的。
而从人类因为祈求丰收而追求金黄色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大胆的推想,人类掌握金属冶炼技术,进入青铜时代,有可能是各个地区独立完成的,而不是由西亚地区的技术扩散而导致的。
还有就是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作者用纵向大陆和横向大陆指明了纵向大陆落后的原因是因为纵向大陆不利于农作物的传播,从而使得非洲和美洲发展落后。而从本文的结论出发,由于非洲,大洋洲没有种植农作物,美洲种植的农作物直到公元1000年才培育出金黄色的玉米,从而导致这些地区迟迟没有产生出金属冶炼技术,从而导致发展落后于整个时代。
注释:
①《世界青铜文明的三种形态及其交流》 作者:毕经纬 光明日报
②《古人是如何发明冶炼技术的?》 作者:匿名 知乎文章
③《人类发展史3:青铜时代》 作者:周书吾 知乎文章
④《玉米简史》 作者:勤劳的小蜜蜂 知乎文章
⑤《黄金时代》 央视纪录片
⑥《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者: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