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围观了暑假电影宣发,我发现了最让人讨厌的热搜写法

2023-07-28 20:03 作者:Tina心理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Tina。


今年夏天,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疫情之后第一个暑期档。


票房表现可谓不负期待,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00亿元。


票房如此给力,当然离不开宣发的竭尽全力。


各种电影相关热搜,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微博到抖音全面霸榜。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热搜词条的水平真是参差不齐。


昨天《封神》就买了一个热搜——


#如果封神失败导演需用10年还债#


阅读量倒是超高,足足2.1亿,可惜这个词条观众并不买账。



热门里的两条微博,基本代表了很多人的态度。


卖惨+道德绑架,简直是反复在观众雷点上蹦迪。


更可怕的是,这竟然是《封神》宣发的常用套路。


Amazing!


用那英的话来说就是:


讲真,这种营销词条真的犯了做内容的大忌——


以自我为中心。


主打“请你睁开眼,看我多可怜,快给我花钱”。


可是大哥,你日入208w(夸张说法)诶,我们劳苦大众凭啥为你的惨买单?


我们心疼自己还心疼不过来呢!


所以,这波宣传除了给《封神》拉来一波嘲讽之外,毫无用处。


而真把热搜用到出神入化的,就是暑期档黑马《消失的她》。


消失的她专治恋爱脑、消失的她原型、陈思诚找王暖暖拿授权······


几乎全部切中社会情绪,引发观众共鸣,妥妥的爆点营销。


怎么样,你看出区别了吗?


以自我为中心的,惨遭滑铁卢。

去感受用户所需的,热度一波接一波。


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内容,你都得有用户思维。


想清楚用户想看什么、爱看什么,由此得出的切入点才有价值。


我们做自媒体也一样。


所以我特别认同一个观点——


自私的人做不好自媒体。


这是真的,因为做内容真的需要同理心。


仔细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其实爆款内容都是有共性的。


啥共性?


让观众觉得与“我”有关。


比如,令“我”向往。


也就是说,你的内容能让看的人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


最典型的就是一些vlog博主。


你说他们拍的东西为啥那么多人点赞?


因为拍得多么美吗?


并不一定吧。


但你会发现其中呈现出来的生活状态,是很多人向往的,是他们想拥有却还没有的。


那观众是在为啥点赞?


为画面?为拍摄手法吗?


都不是。


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点赞。


除了令人向往,还有一种与“我”有关叫“对我有用”。


人人都有功利心,这是很正常的事。


毕竟无利不起早嘛。


那在这个注意力极其珍贵的时代,大家为啥要把眼神分给你?


你的内容对ta有用,无疑是最优秀的答案。


比如一些干货类内容,真的能帮助到别人,你这个内容当然能火。


不过“对我有用”的前提是你得找准目标用户,然后在发布内容时通过关键词、话题圈定目标用户。


比如你做母婴类内容,就得在标题、封面体现相关元素,还必须带上育儿、宝妈、母婴之类的话题,


给系统一个清晰判断的机会,让它知道把你的内容推送给哪些人。


要不你的内容再干再有用,找不到对的人也白费。


还有一种很常见,但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的与“我”有关,叫令我好奇。


人的好奇心真的很强大,它能成为很多行动的动机,当然也能成为观看你内容的动机。


很多剧情、故事类内容都会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换来超高流量。


带货类内容如果能用好这一招更会有奇效。


比如这个“没找到冰淇淋勺,只能用饭勺了”,非常规的冰淇淋和非常规的操作一下就把人的猎奇心理勾出来了。


谁路过都得点进去瞅瞅,这不,34万多的点赞。


所以啊,只有让用户觉得和自己有关系的内容,才能让他们忍不住点进来。


如果你只顾自己爽,却不顾观众的需求点和关注点,那这自媒体做的肯定一地鸡毛,流量差简直太正常不过。



做个人ip的本质,就是用你的能力去帮别人解决问题。


“你”很重要。

“别人”更重要。


只有你的能力和他人的需求相匹配,才能最终产生价值流动。


想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有一双发现需求的眼睛。


要了解市场、了解用户、了解痛点,这样才能真正帮到别人。


哦,对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真诚。


这个百试百灵的必杀技,你值得拥有。


围观了暑假电影宣发,我发现了最让人讨厌的热搜写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