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汽车碳足迹系列6——汽车销售后使用环节的碳足迹分析
快车通道:
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汇总
磷酸铁锂专家交流汇总
磷酸铁系列汇总
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汇总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广东汽车碳足迹系列的第五部分:物流企业碳足迹分析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六部分:汽车销售后使用环节的碳足迹分析
广东汽车产业碳排放排在首位的是汽车销售后的使用环节,碳排放占比高达32.65%,为第一大碳排放源。分析使用环节产生的碳排放有两大关键指标:能源消耗强度(单位车辆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密度(每千人拥有车辆年碳排放量)。
对此,我们选择广东人均汽车占比较高的两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加以进一步分析和论证。
深圳汽车保有量2012年为233万辆,每千人汽车拥有率199辆;与上千万人口的深圳相比,珠海 201 1年常住人口仅为141万人,但其汽车保有量也达到了23.8万辆,每千人汽车拥有率162辆。尽管两个特区人口相差很大,但人均汽车拥有率相差不大,具有可比性。根据深圳、珠海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节能车比、 燃料类型、百公里均运行速度、年均运行距离等数据测算两大关键指标。
式中,Ek为k种车型能耗强度,Vki为i类燃料驱动的第k种车型的拥有量,Uki为i类燃料驱动的第k种车型的年均运营距离(km),Fki为i类燃料驱动的第k种车型的运行距离(m3ekm·辆),T为城 市汽车保有量。
式中,Mk为第k种车型的CO2排放量,Ek为能耗强度,Fi为i类燃料的CO2排放因子,其值选自 ((IPCC清单编制指南》以及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结果,OR为汽车拥有率。
上述选取的节能车比、燃料类型、百公里均运行速度、年均运行距离等数据均来自已有的统计资料和调研。对于常年在深圳和珠海行驶的外地车辆,由于缺乏统计数据,只能忽略不计。
其中,节能车比指新能源汽车占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比重,新能源汽车一般指低排放的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燃料类型指成品油的标号,当时在我国一二线城市普遍使用的成品油标号为国Ⅲ和国Ⅳ,均运行速度指平均时速,均运行距离指年平均行驶距离。
测算结果显示,珠海的能耗强度和排放密度均高于深圳,其原因包括:
其一,节能车比。深圳为 17.5%,珠海仅为8.2%,深圳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2012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 3000辆,居全国之首。
其二,使用的燃料类型。从 2009年起,深圳(包括广州、佛山、东莞)全面使用国Ⅳ成品油,而珠海目前仍使用国Ⅲ成品油。与国 Ⅲ成品油相比,使用国Ⅳ成品油单车污染物排放降低了50%,颗粒物排放降低了80%以上。为实现汽车使用环节的节能减排,首先就要提高燃油品质。
其三,尽管目前对最节能时速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但匀速行驶最节能是公认的结论。在这方面,珠海好于深圳,尽管在人均汽车拥有率和城市路况质量等方面两个城市差异不大,但深圳人口密度远远高于珠海,交通拥挤程度比珠海严重得多,其时速仅为58公里,远低于珠海的74公里。关于匀速行驶,其实还有一个驾驶员驾车习惯问题,低速行驶、超速行驶以及不断变道、抢道等都是不良行车习惯,既影响交通也增加碳排放。深圳对有些路段实行高速和低速双向限制,其目的就是督促人们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其四,均运行距离。平均行驶距离长,耗能就高,这一点显而易见。深圳平均行驶距离低于珠海,存在交通拥挤的负面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深圳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与出行方式的多重可选择性。
广东汽车碳足迹系列的第六期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七期的内容:回收处理环节的碳足迹分析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
碳中和
碳交易
碳资产
碳计量
碳排放
林业碳汇
绿色金融
CCER
ESG
CCUS
锂电池
电池回收
电力碳中和
电价政策
汽车碳中和
碳汇造林方法学
磷酸铁锂专家交流
磷酸铁
林业碳汇专家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