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俄专家眼中的城市攻坚战,俄军虽伤亡惨重,但乌军更惨

2023-07-24 11:05 作者:包明说  | 我要投稿

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转入第三阶段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攻坚战,打得是异常艰苦,伤亡也比较大。防守的乌军一方更是悲惨,不仅坚守的城池变成了一遍废墟瓦砾,而且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还往往守不住。这些残酷的城市攻防作战都与庞大的地下工事群有关。俄“军事评论”网站发表作者叶夫根尼·费奥多罗夫的文章,对现代城市居民地作战地下作战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分析。

几个世纪以来,地下空间一直用于军事,早在公元前就用计对筑垒地域和城堡城墙进行隐蔽布雷。利用地下隧道、坑道和通道的例子不胜枚举。苏联的卫国战争,越南战争和俄乌冲突都有丰富的经验。“亚速钢铁厂”地下设施的战斗再次提出了士兵要进行极端地下条件训练的问题。


时光荏苒,传统并未消失,出现了半游击队组织和恐怖分子,他们利用地下工事非对称地对抗敌人的技术火力优势。在叙利亚,地下通道早已存在。这里土质松软却不会塌陷,而且地下水足够深,可以挖掘数百米长的隧道而不用担心被水淹。在叙利亚的一些城市甚至不需要挖,霍姆斯在战前四年就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和排水管道网络。武装分子不仅把地下通道用作进入敌人后方的交通线,而且用于实施地下爆破战,往往挖掘几百米的隧道到达重要目标的下方,埋设上几十吨的爆炸物。2014年通过这种方法摧毁了位于阿勒颇的卡尔顿医院和军营,炸毁了政府军的多处大型据点。


以色列士兵面临的地道战可能更有特色。哈马斯的巴勒斯坦人挖掘了跨境隧道,里面可以骑摩托车。整个隧道都有照明,有休息和储存爆炸物的房间,以及通风装置。地道战迫使以色列在与加沙地带相邻的边界建立“智能围墙”,配备地震传感器,据说,这些设施能够防止巴勒斯坦人挖地道。

美国认为朝鲜绵延数千米的地下隧道是很大的麻烦。有传言称,七八十年代朝鲜把隧道挖到了首尔下面。可以在韩国首都下方埋设核弹,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会灰飞烟灭。韩国军方认为这纯属杜撰,但对北方邻国可能的地道战却是极其重视。朝鲜有多个空军基地完全隐藏于地下,元山、长津等等,从2004年起朝鲜在南部边界建造能容纳1500-2000名士兵的地堡。


实际上,很难有比地下更困难的作战条件:缺乏火炮支援,通道狭窄,黑暗,空气污浊。通风条件差使轻武器发射后的火药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会对人员造成伤害。每一发子弹声音巨大,甚至安全距离上的手榴弹爆炸也会造成严重的震伤。地道里的通信也很成问题。

去年春季的“勇士之盾”演习中,美军和韩军演练了强攻地下隧道的战术动作。期间军方尝试了多种战术行动方案。如使用M40野战面具,以防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

面对火药与下水道气味混合在一起的污浊气体,面具完全有效。特别有意义的是,找到了面具如何与夜视仪结合使用的问题;尝试使用大锤、汽油和等离子切割机破坏装甲门和其他基础设施;使用遥控扫雷、侦察机器人演练强攻朝鲜地下核设施指挥中心,等等。


俄军夺占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两个城市在二战期间就构筑了大量坚固、完整的地下工事群。庞大的地下通道四通八达,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储备充分。但俄军还是逐个啃了下来,可见俄军也不是吃素的,在清剿对方的“地下鼹鼠”时使用了多种专业力量和手段。俄军的经验不是来自演习,而是来自极其残酷的实战,这恐怕也是解放军要学习取经的地方。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就开始大规模扩建永备工事,大量的山体洞库、加固机库甚至是永备仓库、指挥所等,都修建的一应俱全。台军的“重庆14号”工程就是将五大战区军团指挥所地下化。怎么对付坚固设防的地下工事,是解放军在城市居民地作战中要着力解决的课题。

俄专家眼中的城市攻坚战,俄军虽伤亡惨重,但乌军更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