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冰心语:我眼里的李惠康先生(修订补充于2023年3月11日)

2023-03-14 18:51 作者:越剧艺术促进社  | 我要投稿


与李先生相识


一直以来,我都很庆幸:当年能因整理陆锦娟先生的资料而看到李惠康先生的文论,进而与李先生在网络相遇。在与李先生相遇不久,大概是2010年,因为百度贴吧下的俱乐部系统上线,百度陆锦娟吧和天涯陆锦娟吧活跃的我和喜好陆先生的朋友们,借用了这个系统,成立了陆锦娟俱乐部,我在陆俱的公共邮箱写信请李先生当顾问,李先生欣然应允。俱乐部系统虽已于2012年下线,但陆俱却留存了下来,整理了发布《飞鸣越坛陆锦娟》一书及《自成一家演盘妻 独惊斯世擅风流·陆锦娟盘妻索妻资料集》碟片资料集,至今还在活动。后来,我和部分同学携手陆俱之外的朋友,又创建了越剧艺术促进社。(越剧艺术促进社的前身越艺社,最早是陆锦娟俱乐部一位对戏曲有深入研究的朋友首创的。他对陆先生的艺术很是倾倒,同时也欣赏好些老一代越剧人的剧目。当年他在百度越剧吧分享很多老一代越剧人的艺术以作交流,个别年轻演员的戏迷嘲讽说已经脱离了舞台就没有宣传必要了。被误解之下真是秀才遇到兵,他干脆在百度贴吧建起了百度越艺社吧专门发老一代越剧人的资料给同好,后来我们遇到了李先生,他也曾通过陆俱公共邮箱蒙受李先生指点,一直感恩,他曾对我说,李先生才是他心目中真正值得尊重的越剧人。)成立之初,我们希望有一个比较正式的名称,就请李先生取名,李先生为我们取了“越剧艺术促进社”这个称谓。成立之后,我们也做了一些越剧资料的整理刊行工作,特别是2013年,在李先生的指导下,重新影印刊行了越剧徐派创始人徐玉兰先生的《兰韵集》(1948年影印本),而在微信订阅号开通之后,我们也边学习越剧知识边写了一系列的越剧鉴赏文,做了越剧视频修复和精彩越剧的鉴赏工作。李先生既是陆俱的顾问,也是越艺社的顾问,这一路走来,我们因越剧而感动,为越剧而冲锋,有什么不懂就去信请教,李先生也总会在关键时指出我们缺点,引导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爱越剧。我们所有人对此都是受益良多,无法忘怀的。


而今,整理他昔日的资料,我总会想起他生前通过email往来对我个人的一些教导。我酷爱越剧,有不懂处经常写信请教,有得意时也会写信嘚瑟,而李先生每逢我请教,总会及时回复我,就仿佛他的评论那样,简单单三两句话,就能在我最得意时一语道破我的问题所在,让我深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李先生于我,是良师也是诤友。他看出我这个随心所欲的人最大的缺陷就是任性,并在关键时刻总会对头脑发热的我直言不讳。我不止一次亲历了不同演员艺术传承的相关事宜,当初粉丝情绪迷眼的我也曾执着于为欣赏的演员找传人,以为这样就能让演员艺术里的特色内容流传下去。我还就近距离观察特定的具体演出以实践映证传统戏曲代代相传的规律,在本订阅号写了我的一些感悟,现在回头再看,我发现,我当时的总结是基本没错,但是我想要讴歌越剧艺术的热情可能误导了一些戏迷朋友,我现在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传承有着本身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喜好为转移的,无论这个喜好来自于观众抑或是演员,甚至包括艺术的原始创造者。真正的艺术传承,是以台上见的艺术为衡量内容。不存在以老师的喜好就能衡量学生的艺术这种事。撇开戏撇开艺术本身去炒作传承吸引观众注意,传承就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生态,仅此而已。如今,我迷梦醒来,更觉李先生当时让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不要提过头的话,之可贵啊!

与李先生相识十余年,他为我解答疑惑的回信也已积累数千封,从劝阻我一时冲动想要斥巨资买旧越剧剧本,到他发我他自传的片段内容,针对性地启示我该如何奔向自己心中的目标,他还为我选了“金洛冰”这个笔名。我一直觉得自己真的是个幸运的小孩儿,能遇到他这样指点迷津教我如何爱越剧如何走人生路的老先生。




他的剧


我最早是个因为越剧唱词而喜欢上越剧的,我特别喜欢李先生写的那些越剧剧目。


李先生编剧,总能从人想不到的地方设计出内容。


比如,《状元未了情》,状元杨雪筠历尽千难万险最后总算是见到了妻子唐梅芬,但唐梅芬误会杨雪筠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不等他一诉衷情竟然就直接拔刀自尽了!我还记得当时我在现场看到这一段时,那个震惊,那个憋屈啊!杨雪筠真是冤,太冤了!对随后杨雪筠唱的那段“我真的不知昨夜情“顿生共鸣。


比如《啼笑因缘》最高潮的“裂帕”一折结尾,李先生让沈凤喜痛极而疯还在唱着咏梅曲,刘司令一怒之下拔枪射击,沈凤喜应声倒地,侠女关秀姑则一个飞刀直接就把刘司令戳死了!我那会刚看到这个剧本,整个人都蹦了起来,真的是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还可以这样写的呀,仔细一想顿觉豁然开朗,刘司令作为暴政背景的一个具体形象,听到梅花曲拔枪枪击沈凤喜完全合理,而且凸显他的蛮横至极,而关秀姑的飞刀更是神来之笔,沈凤喜的倒地在高潮落幕时又为下一场埋下了伏笔,让我难耐好奇,想知道后面怎么样了。从可不就得这样么,妥帖!到位!


比如《巡按斩父》,李先生改过数版,其中一版,巡按父亲早年杀人的原因被他设计成因在常熟被贪官周吉勒索,走投无路才举刀杀人,这可不就是“官逼民反”么,而周吉又在18年后以其父杀人要挟徐青同流合污,整出戏真正要追责,责任在官,而不是任何一个民,而且李先生的笔锋隐隐指向制度建设之重要,这个剧目的立意顿时提升,这才是我们现在需要看的真正的廉政剧啊!


李先生撰写的唱词,经常会让我眼前一亮,笔下的角色更让我过目难忘。


比如《新巡按斩父》里,他笔下的徐青就有个从书生到清官以追求法治的心理历程:“我十年寒窗破万卷,却不知,人世沧桑盼公道。如今我,一路勘查一路惊,南京府尹罪难逃。以法治国待升平,为民除害还看今朝!”


比如《何文秀传奇》里,他笔下的何文秀,并没有在一己之悲剧中沉沦,而是即便是痛苦不堪但目光依旧落到了悲剧的社会根源,历经磨折依旧振作:“为什么朝堂上奸邪当道,为什么在民间恶霸疯狂。为什么官与贼狼狈为奸,为什么无辜的人家破人亡。……上苍啊,你妖为鬼蜮无天日,我向何处伸冤枉。”“多灾多难知天道,我千磨百折志不挠。”

比如《状元未了情》里,他笔下的杨雪筠就有着天然的文人风骨:“做驸马成皇亲,权高位重得天助。自古多少读书人,梦寐难求富贵途。难道我鳌头独占人中杰,青云直上靠攀附。猛然间想起我的老岳父,生前教诲铭肺腑。为人之道重操守,富贵不淫真丈夫。更何况明知岳父遭屈死,妻做宫奴是无辜。我岂可只顾自己谋仕途,忘恩负义不上疏。”


我大爱这些设计,大爱这些唱词,大爱这些形象,我突然就意识到,正是这些奠定了舞台上那些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最重要的基础,对我个人来说,这才是伴随着我成长的那些完美形象的真正灵魂。


(插入一条预告:这些剧目内容后续都会在本订阅号单独推文发布)


他的评


我爱读李先生的评论每每阅读到李先生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对越剧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与评论,我总会有想要拍案叫绝的冲动,真的是一针见血,评戏就该如此啊,太到位了!其实,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如我这般爱看越剧的观众,都对李先生的评论有着同样的感觉,正如我们上一篇推文里选的那些小标题里关键词那样:知识分子、有感而发、 一针见血、不讲情面、讨人嫌、让人敬!这里有足够分量的文章分享给诸位:
钱苗灿:他从忧患中走来──戏剧评论家李惠康印象记

诸葛漪:27年前的这篇戏剧评论为何今天仍有回响?戴平: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越剧发展的回眸与启示 ——李惠康访谈
李先生担忧越剧的守旧和老化,也曾说过,如今的越剧不能再用昆曲和话剧当奶妈了,更需要强调本体的生机和活力自己救自己了(提到说这句话的场景,我真的很愧疚,当初他希望我不要说过头的话,怪我瞒着他任性而为),他的评论总是在努力为越剧探究着出路,受他影响,我和小伙伴们也特别关注当下越剧的发展。


我自己一个人在5年间就看了383场现场舞台演出(当然包括了其他戏曲剧种以及个别话剧剧目,毕竟剧种简也存在互相借鉴的地方)。坦率说,我就是受李先生的影响,想要去观察越剧现状的。还记得本订阅号曾经一直坚持发布全国越剧现场戏讯么?这就是我们现场观剧的一个附带产品呀。我每次看戏必定购买演出说明书,这5年光是戏票和演出说明书就积累了8厚册(正好这几天家里整理堆在一边,就顺手拍了张照片,本想只是拿那些戏票放在一起拍个美观点的照片,但这实在是一项费时的工作,也就作罢了)。五年间三百八十三场现场演出的越剧说明书

对的,这每一场演出都是我真金白银自己花钱买的票。我们越艺社只看台上戏,一般不和演员及剧团深入接触,也是绝不接受赠票的。


我们确实更喜欢鉴赏老一代越剧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因此而忽略了现在的越剧舞台。本公众号里就有年轻演员的演出资料,我个人也发表过年轻演员演出剧目的剧评,比如《洗马桥》,比如《明州女子尽封王》。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我们对现在越剧舞台的鉴赏远远少于老一代的资料,那么,作为最真实也是最忠实的越剧观众,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们很挑剔,我们只爱越剧只做精品,摊手~


是的,我也曾是粉丝,甚至至今仍甘心自居锦迷,那是因为陆锦娟先生是我接触越剧的起点,她以亲人待我,我自然以亲人对她,我欣赏她的艺术,我便如实说出来,他们那代越剧人的艺术符合我们对越剧的审美,那个年代越剧的辉煌更让我们这些晚辈心向往之,我们自然愿意去整理那一代越剧人的资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非得因此去粉一些我认为不达标准的演员,并不意味着我就非得去赞扬我认为完全不值得的表演。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粉丝绝非演员的附庸!我至今仍记得9年前李先生对我提及的特立独行文人节,这不就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实际生活上的体现么,听到这一句时如雷贯耳的感觉,到现在依旧是记忆犹新啊!我们可以身为粉丝,但更要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探究纯粹的越剧艺术。其实和李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会也写一些粉丝视角的评论文,有时候,我们的小伙伴也会做一些过激的事,对前者,李先生也会与我在邮件中争论,但最后也总能彼此理解,对后者李先生会及时叫停,指出缺陷,促我们猛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本文末尾阅读原文链接,我们越艺社发的越剧鉴赏文,没有一篇是脱离具体剧目具体内容的!

这个世界里,有你好我好大家好、捧你捧我捧大家的做法,习惯了花花轿子人抬人,难道就容不下彻彻底底站在圈外只看台上戏,用越剧观众眼中的精品越剧标准去衡量越剧舞台上的具体演出的我们么?


我崇拜李先生,喜欢看他的评论,我佩服他的直言不讳一针见血,佩服他的目光独到考虑深远,这才是对越剧真正的爱!我认为,这就是他身体力行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爱越剧啊。


我是不可能改行去做越剧相关的工作了,但站在越剧观众的立场,我也可以向李先生学习,可以用一个不深入接触演员和剧团只在台下看戏的方式的第三方视角来评论现在越剧舞台上的戏,给出我最真实的感受


只是我看完现场后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剧评,自己已经觉得是尽量婉转了,就这样还会被认为毒舌。不止一位朋友私下劝我说,你这样不怕得罪人么,没必要。我想说的是,我爱的是台上的越剧,如果演员自恋到只能听捧人的话,连这点最真实的观众反馈都接受不了,那还对得起自己演的完美角色,对得起“越剧人”这个称谓么?说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为弘扬越剧艺术时真的不亏心么?虽然,若李先生还在,我的一些现场剧评可能是会让他对越剧的发展更为忧虑了。但,这也是我,一个越剧观众的基本自我修养:不做违心事,不说违心话,我笔写我心,我心诉我情,我爱越剧,我愿意为这个我深爱了数十年的剧种写出我眼中最真实的当下越剧舞台,站在买票看戏的忠实观众立场给出最真实的剧场反馈。


那么,我们越艺社还做了什么呢?其实有很多,简单举例一事,比如,越艺社的某位同学在李先生的影响下主动学习越剧历史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自行编辑了百度百科越剧类的诸多词条,所以,百度百科上的一些越剧类词条,相比较其他戏曲剧种,是一眼可见的更为完善的。此后十多年,我们如接力赛一般长期维护,对,你们没理解错,某同学退隐后,我们几个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就接着做,和某些想抢“中国第二大剧种”地位的其他剧种偏激粉丝之间的编辑战就有过好几次,最终还是因为我们能提供历史上的详实佐证而获得了胜利。就我个人而言,这件事也已经做了五六年了。为什么我们执着于这点?百度百科的影响力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正是我们这些越剧观众在李先生的潜移默化下对这个剧种的默默守护!


或许有些人不理解我们的举止,就像他们无法理解李先生一样,或许有些人还和往常一样,认为粉丝就该是演员的资源能被随意转让,就是得低人一等依附于演员,面对演员就得抬着头去哄着她们,那么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至少我们越艺社的同学们,都不是这样的!这个越剧观众的世界里,当年会有阿姨妈妈们乐意为演员付出一切,现在也一样会有保持独立人格能平等自由地去整理艺术资料的越剧粉丝,一样会有真金白银花钱看台上戏就爱评戏论戏自掏腰包探究越剧艺术的曾经年轻或依旧年轻的我们。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但对越剧的爱却是不变的。这才是越剧观众的代代相传!


我们爱的是越剧舞台上的美妙艺术,爱的是越剧这个剧种自强自立的精神,所以我们愿意学习剧种精神去整理我们所欣赏的辉煌。我们也关注着当下的越剧舞台,但我们看到的是:一边是宣传口径的一片繁荣,一边是高票价下剧场能坐上一半人就算不错了;一边是各种项目申请经费资助,一边是没几个新剧目能真正留在舞台上;一边是说要在新时代下继承和发扬越剧艺术,要给观众更精彩的艺术享受,一边是新戏单薄无力不耐品,复排经典老戏能不糟改显示所谓的原创能力已经积了大德了,遑论在完美保留经典优势的基础上别出新意踵事增华?算了,别的不说,就看看新戏里还能有几句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过目难忘的词吧!说真的,我能坚持去看戏,真的不是因为现在的新戏有多好看,而是纯粹对越剧剧种的喜好和李先生对我说的多关注当下!李先生还在的时候,我经常写信和他发牢骚,于是他用毛主席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安慰我。好多年过去了,李先生也走了,我也不知道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是真心地希望我们心爱的越剧,争点气吧,别到最后真的连“全国第二大剧种”的称谓都保不住了(其实我很清醒地知道我说这句话有些朋友可能就会无奈地笑了,但,请考虑到我毕竟是个越剧观众毕竟对这个剧种是有情感的啊),说实话,我是真的不想再和人打编辑战了,太累,心累。


你说我不过当个越剧观众,关注当下看现场看了一肚子气,就如今的高票价居然还在坚持不懈几年如一日地买票看戏,居然还在百科上花时间花精力和小伙伴们一起做越剧方面词条的编辑,你说我图个啥?然而,想想李先生的爱越经历,我就心平气和了。比起他,我这点爱越的努力真的是什么都算不上。李先生在我眼中就是傲骨铮铮的越剧人,若不是能在起点时遇到陆先生,感受到了直率真诚和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竹精神,要不是遇到李先生,看到还有这样客观冷静正直敢言毫不计较一己得失只为越剧谋划未来希冀其良性发展的越剧人,我早对这个世界失望泄气了,很可能就真的只抱着老一代越剧人的越剧碟片自己在家自娱自乐了,何必还写什么鉴赏发什么剧评吐什么槽担什么毒舌的恶名?


时至今日,我是真正感受到了李先生为我们取名越剧艺术促进社时的用意。作为越剧观众,我们就该站在促进的立场,端正心态坚持独立人格,不阿谀奉承,不越俎代庖,鉴赏时就戏论戏,批评时有的放矢,以我们的切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爱越之声,这是李先生身体力行在教导我们的该如何爱越剧呀,这也是我和我的朋友们对越剧最大的爱。


今日,能以《诗歌为我剪影:李惠康诗集》向李惠康先生致敬,我倍感荣幸。


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正直敢言,不讲情面,不趋炎附势,不畏惧强权。他有着戏剧评论家的职业操守,目光犀利、洞若观火,一针见血,敢于担当。他看中的是越剧剧种的长远发展,不讳病忌医,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越剧编剧,他笔下那些完美的角色,他编写的优美动人的唱词,他对剧目的各种精妙设计,都让我们沉醉不已。他是我们的师长,是陆俱和越艺社的顾问,他引导了我们该如何去爱越剧。在我们的眼里,他是一位真心爱越的人,他对得起他笔下的角色,他对得起我们所爱的越剧剧种艺术,他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越剧人!他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怀念!


金洛冰于2023年3月11日

越剧艺术促进社


洛冰心语:我眼里的李惠康先生(修订补充于2023年3月11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