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为地球降温1℃”的愿景,比亚迪以“光”助力双碳目标
前阵子看了一篇标题为《九个英国融化了,南极海冰覆盖面积创下历史最低》的新闻,讲述了过去十余年南极洲的冰层已损失了将近九个英国那么大的面积,而地球最北端的北极也面临着海冰表面积每十年下降约 12.6% 的消融速度,这对全球生物来说都是致命性的威胁。

南北极冰川融化对于岛屿的影响是最显著的,而我国海域分布着大小岛屿达 7600 个,其中以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的面积均达到了 1000 平方千米以上,身为中国第二大岛的海南岛更是有着“物种基因库”和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称,海南岛总面积超过 3200 平方公里,分布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热带雨林。
尽管大部分人对于保护地球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可是真正为“地球降温”付诸行动的企业却相对有限。众所周知,传统的燃油汽车的尾气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以新兴新能源交通工具替代燃油车几乎成为了全世界近年的共同目标,作为我们国内新能源领导者车企的比亚迪,自然充当了构筑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体系表率企业。

这不,为了进一步巩固大众对于地球环境的重视,比亚迪汽车显牵手星球研究所联合发布了自然地理科普纪录片《海南岛有多神奇?》短片,尝试以不同的视角领略这个度假旅游胜地是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文章开头所言,我们大部分人对于海南省的印象是度假胜地,除了蓝天、白云与沙滩以外,海南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面积占市域面积比例达 63%,在《海南岛有多神奇?》的开头我们就通过俯拍的角度感受到宛如亚马逊热带雨林般的原始森林的画面,仿佛画面中的星球研究所主创云舞空城身处在一个入世隔绝的原始地带。


在海南省总面积超过 3200 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里,其实除了拥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多达 278 种,在这里还生活中不少濒危的野生动物,其中就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海南长臂猿,包括全球仅剩 30 余只的海南长臂猿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其珍稀程度甚至超过“国宝”大熊猫。另外,海南热带雨林还生活着海南孔雀雉、坡鹿、睑虎等传奇物种,或许不少人像我一样还是首次透过该短片了解到这些珍贵动物的存在。

除了陆地以外,我们很少把目光投向海南岛周围的海域,其实在海南岛周围碧绿的海域下,还分布着中国近海最广阔的珊瑚生态系统,珊瑚总面积约为 140 平方公里,相当于约 20000 个足球场和 22 个杭州西湖,可想而知海南岛周围的珊瑚生态是那么辽阔,而珊瑚对水温的波动变化又非常敏感,水温只要升高 1~2 摄氏度就会导致珊瑚“白化”死亡,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间,海南岛南部海域中的活体珊瑚覆盖率已下降近七成。

事实上,珊瑚是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也能起到阻挡海啸的作用,比亚迪提倡的“为地球降温1℃”的愿景也是迫切地给予全球各地的珊瑚争取一线曙光,表面是持续巩固地球生物多样性,实则何尝不是人类的一次自救行动,试图用实际行动阻止珊瑚成为下一个“长江白鲟”。
对于环境的保护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怕晚,两年前的 10 月 12 日海南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正式拉开了这场生物多样性的有力呵护竞赛,同年海南长臂猿喜添两只婴猿,也预示着海南热带雨林等自然生态空间得到修复和扩大。
与此同时,在海南的大街小巷中穿梭着各式各样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秉承着绿色低碳的能源的坚实理念,比亚迪打造出了各种细分领域的汽车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低碳、环保的出行需求,按照比亚迪公布的数据,在 2022 年比亚迪车主减少碳排放 238 万吨,相当于种植 1.3 亿棵树,这无疑是比亚迪与比亚迪车主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早在 2008 年就开始涉足新能源的获取、存储到应用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例如集成刀片电池的 cube 储能系统产品,通过占地仅 16.66 平方米储能容量 2.8MWh,且率先支持 1300V 直流电压。毫无疑问,比亚迪 cube 储能系统从根本有助于缓解在电网上部署更多可再生能源的限制,消除电力流动的瓶颈,达成助力全球变暖减缓,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致目标。

看似一切都在向好发展,可实际上今年 5 月 6 日,海南发布了 23 年首个高温三级预警,预示着地球仍然在“升温”,因此以比亚迪号召的“为地球降温1℃”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持久目标,需要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超 430 万车主(截止今年 5 月数据)双向奔赴的绿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