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6个粉丝的一封信

没想到自己青涩的毕设能获得粉丝的认可,有留言、有关注,还收获了两个原始粉丝,他们给我私信留言,好开心~ 最近没时间拍视频,就给粉丝们写封信吧。聊聊我最近的感悟。
前几天翻相册,翻到了三年前的照片。那是第一年考研,马上要去北京集训。我躲在镜头背后,只稍稍探了头出来。这张照片真的很符合当时我的状态,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有对这个世界渴望,也会害怕受伤。但初生牛犊,心底总有股莽劲儿。
集训很痛苦。我坐不住,被按在那里一天学8个小时是我的极限了。而我的同桌一天可以学14小时。关于学习,我从小就靠课上听课的那点吸收的内容。成绩大部分时间中游,偶尔倒数,总结起来就是中下游。不写作业,不复习,课后时间都拿来看课外书。所以最让我头疼的不是学习,是自习。现在想想,小时候我妈特喜欢花钱把我扔辅导班,某种意义上让我养成了学习依赖的习惯。所以培养出自己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三年考研最大的收获。做事要有自己的体系,然后不断迭代就好。学几个小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效果。
大学学的广编,每学期都会拍两个片子。大二刷了豆瓣TOP250之后,考研选了电影。当时目标学校是电影资料馆。趁着在北京集训,去小西天看电影,现在回忆起当时的心情,真的和朝圣一样,坐不住就早早出门了。然后我完全没预料到双桥到小西天,他妈的堵车堵了两个半小时。那天从车上下来,我一肚子脏话,所以踏入电影院的时候,我皱着眉头,脸黑得像是要去抓奸或者打人。啊,那天唯一能安慰我的是,提早出门没耽误看片。
那天看的是关于电影大师费里尼的纪录片,结束的时候全场响起掌声。回家自己在出租屋里放了《大路》。看到“再见,杰索米娜”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了。那个时候考研授课老师评价我的故事梗概,她说,可能人都有一段“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吧。我当时听到觉得好难过。因为小,所以痛就不算痛了吗?!借着电影,我嗷嗷哭了一场。老师说,别急,你还没找到自己的故事。我问,什么是自己的故事?怎么找?她说总有一天会找到的,就像每个大师都有自己的创作母题。那年奉俊昊拿了奥斯卡,他的母题就是阶级差异。这个东西是他的经历让他有了体会。听完我沉思着,我的经历是什么呢?我不知道。
在北京集训的日子,像6月的夏天,炎热焦躁,汗沾了一身,但热血、阳光、明媚。就算偶有乌云,阵雨过后,又是灿烂的大晴天。不过这段时光一度被我封藏。那种离梦想很近但最终却失手的感觉,让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带着怀疑,第二年考研我跌了一大跤。祸不单行,从小待我最亲的外婆入院去世。看着她躺在冰棺里,我才意识到何为真正的离别、真正的失去。
死亡课没有高分。面对死亡,我能做的就是翻找出之前关于外婆的视频。视频是她70岁生日那天。那年疫情,我和姥姥姥爷关在一起。那年是我第一年考研,还没去北京之前。我每天学得很痛苦,英语听写单词次次倒数,根本没时间背啊,烦的我天天哭。她心疼我,让姥爷出去买冒烤鸭,我哭完走出书房,他们就在餐桌旁站着,说快来吃饭。好像吃了饭就啥事都没有了。那天是她的生日,因为前一年跟着姥爷一起大办了一场,所以今年没什么仪式。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难过。姥爷是工人,是读了书的科长,姥姥是农民,是上到小学二年级就被叫回家里做农活的淳朴姑娘。他们是小时候的娃娃亲,所有人都会给姥姥说,姥爷好,姥爷读了书回来还娶了姥姥,是姥爷厚道。可姥爷在城里上班,姥姥一个人在家做农活,那些活基本上都是她干的。谁又比谁高贵呢?谁不是靠自己双手挣生活呢。对啊,就是这样一个没读过书的傻姑娘,在他们那个年代,把老公寄回家的钱都攒起来,攒了千把块。
我当时觉得,为啥生日姥姥都得跟着姥爷过,今年才是她正好70岁的生日。但姥姥却很开心,早年的劳累让她的身体落下很多病根,她常说,你姥爷照顾我这么久,我想下辈子照顾你姥爷。在她的眼里,遇见姥爷,是她这辈子最幸运最幸运的事情。那个时候的我不懂姥姥的感受,虽然我也很爱我的姥爷,但我还是想给姥姥过一个独属于她的生日。我顶着三天没洗的头出门,给姥姥买了根蜡烛,买了几盒酸奶。回家打了20多个鸡蛋,一个个摊成鸡蛋饼,摞起来浇上酸奶,插上蜡烛。她不喜欢吃蛋糕,那就吃鸡蛋做成的“蛋糕”吧。就这样一个简陋的蛋糕让她开心了好久。
离开家去北京集训的那天,她站在门口。我看到她哭了,但我还是关上了电梯门。我怕我也哭。走之前我说,等我考上带你去北京玩。她说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她去世了,我考上了,但不是北京的学校。她离开之后,我想了很久,我考研为了什么。生命是强劲的,医生说姥姥坚持不了多久,她还是硬生生等到了我和妈妈的飞机落地。生命是脆弱的,我曾问过姥姥后不后悔年轻的时候,嫁给姥爷,两个人常年分居两地,农活只能她自己干。现在每年一次医院报道,难受不?她想了很久,说不后悔找姥爷,但后悔干活太猛了,身体其实好脆弱。看着冰棺里的姥姥,我尝试代入自己,生命的最后,我的人生,我想怎么描述呢?考研,只是生命里可能很小的一件事,但此刻的我,坚持做这件事又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什么意义?
我找了很久的答案,把考研工作各个有利有弊的点都列上,最终全都划掉——为了时间。多点时间沉淀自己。我好怀念小时候看课外书的日子,看书写作,那是我唯一体会到过心流的感觉。沉浸在书里的世界,时间飞快。
我记得初中在公交车上看《百年孤独》,上车就开始读,读累了抬起头,我就该下车了。那时候家和学校之间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每次读书都不觉得难熬。没座我就站着,靠着一根杆子,读完了《百年孤独》,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小小年纪,不懂爱情。透过书,我看到的却是孤独。阿里萨的“守护”不是为了爱,是为了认同。是想重新在初恋身上得到曾经没得到的认同感。而属于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一生一世”,只能诞生在霍乱的船上。带着懵懂,和对书里结局淡淡的哀伤,到了学校,去找好朋友聊天。好朋友是班里前三,她现在在复旦读脑科学,硕博连读。因为看书,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在她眼里,我从来都不是不会学习的“差生”,她只会给我推荐书,和我聊看完书的感受。跟着她,我看了《吸血侠达·伦山传奇》,看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田晓霞去世的时候,我抬头看向天花板,泪流满面。她曾送我一个小本子,是《住在芒果街上的小屋》里的小笔记本。她说,旺旺,你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你会发现人真的很神奇。那本书我看了,是一个女孩的成长之旅。书里结尾写着“出走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我想给自己点时间,为生命保留点纯粹。合上书抓几个朋友一起,聊聊感动、聊聊愤怒、聊聊生活。
我想我找到了我的故事,但又觉得朦胧。或许是经历还不够多吧,但我知道创作的原点就写在生命里。姥姥的故事是从遇见姥爷开始的。在她眼里,她的丈夫从未将她排在自己的后面,两个人共同过生日是幸福的形式。处理后事的师傅说,她下辈子入树道。我不是很懂,就愿她枝叶繁茂吧。我的故事或许是从焦灼的考研开始的,兜兜转转、起起伏伏,又或许这只是一章前传。不管怎么样,不管未来走什么路,哪里都有风景。享受当下的景色吧,随着命运起伏,感受痛、感受爱,直到飞不动了,就变成树、变成风,融入自然,天人合一。
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看更多的风景,也会不定期不定形式的分享给大家。
祝节日快乐!玩得开心!
乐安旺旺
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