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世先贤-----“铁架子”霍庆云公

逊帝溥仪护卫------“铁架子”霍庆云公

霍庆云,原名霍清云字景星(1905-1987),逊帝溥仪赐名霍庆云。直隶沧州小集人,职业武师,八极第七代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霍庆云8岁随其叔父霍殿阁,师爷“神枪”李书文习八极枪、拳技艺。1921年霍殿阁返乡,见徒弟们已有一定根基,遂带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赴沈阳,在许兰州将军部队职业练习八极拳、六合大枪。
1924年底,奉军入关,霍庆云等随许兰州将军到天津,继续随“神枪”李、霍殿阁在许将军公馆深造, 1925年霍赴李景林将军处任教习。期间霍庆云跟高道人学习龙形八卦、108太极拳、球、板、弓等功法,丰富了八极拳。
1927年随师霍殿阁赴张园担任溥仪任职,霍殿阁为溥仪武师傅,霍庆云、高香亭、刘子鸣、边廷杰、刘金山、边廷彬、张公田等担任溥仪护卫。
1932年底随溥仪到东北,继续当溥仪贴身护卫直至1945年溥仪被苏军俘虏。
日本剑道高手来长,藐视中国武术,霍与之比,霍不戴任何护具、头盔,手持竹剑,日武士戴护具、头盔双手举钢剑劈刺,霍之竹剑撩崩敌手腕,日武士钢剑落地腕骨受伤。
霍庆云武功精湛,武德高尚,从不说大话。其枪术得“神枪”李和霍殿阁亲传。在长春市四马路武场,霍庆云单手托枪,右手高举,让带艺投师的师弟李广荣进枪,任凭李广荣使出浑身解数,霍之枪每扎必是对方鼻尖,达到触而不伤的境界。霍之枪亦能扎苍蝇,确有“神枪”李、霍殿阁二位宗师之遗风,是同辈之佼佼者。
1935年霍殿阁帮助周馨武到三马路传授八极拳,使三马路弟子门庭若市。每当外门比武者来访,一般由霍庆云出战,皆战而胜之,维护了三马路的声誉。
1945年8月11日,霍庆云保护溥仪从长春到吉林通化大栗子。溥仪在逃亡中没有忘记停在长春般若寺内的谭玉龄的遗体。转乘飞机前,溥仪嘱托霍庆云留下来到长春帮他把谭玉玲的尸体火化保留下来。霍遵命答应尽力不所托,找宫内府同事刘某,二人于1945年10月将谭玉玲的尸体火化。骨灰后于50年代由刘某偷偷送回北京溥仪侄子处。2006年9月2日,谭玉玲骨灰与溥仪合葬。霍完成溥仪嘱托,不因故主溥仪落魄而离弃,诚信也。
1945年光复后,霍庆云居留长春未回沧州。内战连绵,长春遭围困,霍庆云逃难到怀德得师兄弟曲一心的大力资助,担任国民政府怀德县国术馆教习。
1948年后,中共长春市政府劳动局,安排霍庆云担任一家国营饭店职工,一直到退休。
1950年后,赵炳楠、周明德等代表长春体委成立“长春市武术研究会”,赵炳楠任会长,霍庆云任副会长,会址设在三马路武馆。
1957年霍庆云率师弟赵炳南、齐德昭、张耀权等赴北京比赛,与师叔李萼堂、许家福、许家禄相逢北京,痛哭失声,感慨万千。
1959-1968年,霍庆云先生执掌长春三马路武馆,广泛传播八极拳。**中长春三马路武馆被封。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霍庆云任比赛裁判长,在一次比赛中,拳师某到裁判席找霍庆云比大枪,陈金财站起欲替师兄下场比试。霍用手按陈肩膀说师弟还是我来吧。拳师某一出枪,霍一个劈枪把对方枪劈掉地上,在对方的鼻子上点三下。拳师某不服气再比,拳师某再一出枪,霍一个劈枪,对方这次死抓不放,但拳师某却被枪杆带的转了一圈。拳师某第三次又扎,霍一搭杆子点拳师某鼻子尖三杆子,拳师某抱拳认输。
1979年武风再开,霍庆云率谭吉堂、齐德昭等参加南宁全国第一届武术观摩大会,与马颖达、李赞臣、李良臣等会面,叙谈前辈逸事,相互了解前辈的晚年归宿,感慨万千,在马颖达倡议下合影留念。
霍庆云于**前历任长春武术研究会副会长,长春武协副主席,长春武术比赛裁判长。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担任长春武协副主席。霍庆云先生一生广传技艺,他的长春三马路武馆师弟们大都得到他亲自执授、点拨,他们后来都成为长春武术界的名师。
霍庆云一生弟子众多,其中马德山曾赴日本,获搏击冠军;袁庆春是吉林省武术队教练,全国武协委员;子霍文伯技艺纯精,60年代中期后,承父业,执掌三马路武馆;次子霍文学曾任长春市驻军某部教练,90年代赴日本传播八极拳。其它弟子如:刘宝珠、苑光明、于江田、唐志、翟学禄、李长深、刘玉田、顾才、李清新、杨树林、赵志忠等等皆长春有名的武师。
霍庆云先生承继师父霍殿阁先生传八极拳于东北,训育后学、发扬国粹,使长春成为中国八极拳的一个密度最大的传习地,在中国武术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霍庆云先生的事迹被载入《沧州武术志》、《南皮县志》。霍庆云先生是后期八极拳闯天下代表人物之一。
(传记参考资料:《随侍溥仪纪实--李国雄》、《伪满宫廷秘录》,陈金财、宋碧山、霍文伯、翟学禄口述资料、李长深的回忆文章;鞠长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