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米袋里为什么会钻出“象”来?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吃下几头!

2020-08-24 20:22 作者:徐德文科学频道  | 我要投稿



凡是在家里做过饭的,可能都会困扰于这样一个问题,你买的米不管装在什么里面,哪怕密封得再好,很多时候还是会长出一些黑褐色的虫来,在米粒里爬来爬去,令人恶心。这些究竟是什么虫?为什么会在密闭的容器里凭空出现?饭里有这些虫还能吃吗?不小心吃掉它们会不会中毒啊?



迷你版大象,又叫牛牛儿,吃它就当打牙祭了

别看这些家伙微不足道,看起来不足挂齿,它们可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米象。这是长相的原因,肉眼可能看不出来,你把它们放大后,就能看到一头迷你版的大象了——成虫的身长还不足3毫米,象鼻一样的口器却有1毫米,而且和象鼻一样,这个长长的口器也是它们强大的破坏工具。

即使在四川话里,这家伙的名字也是卓尔不凡,小时候我们都叫它“牛牛儿”,是不是不可思议?米坛子里竟然长出了牛,所以饭里发现米象的时候,大人都会说,哇,你吃了一头牛啊,打牙祭了。

米象的学名叫米象鼻虫(Sitophilus oryzae),还有称米虫、谷牛、象甲的,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属于象鼻虫科的一种甲虫。每一天,都有超过200个种类的米象,在世界各地的米饭中被人们挑出来,恶劣着人们享用精美晚餐的情绪。

当然,不光是稻米,玉米、燕麦、小麦甚至面粉中都会出现这种可恶的家伙,特别是在面粉中,看着它们成群结队肆无忌惮地爬来爬去,那种万般无奈的心情真的令人心酸,这些家伙怎么就不能理解一下人类的感受,稍微收敛一下繁殖的进度呢?

米象成虫啃食谷物颗粒,幼虫在谷物内部蛀食,繁殖能力强大,胃口惊人,因而对粮食储藏造成巨大损失;不仅如此,米象还会攻击小麦、稻谷及玉米等农作物,所有能吃的都吃,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粮食害虫。米象甚至连法老来生的口粮都不放过,在埃及金字塔法老坟墓中给法老死后准备的谷物里,它们也被发现在欢乐地大快朵颐!



米象和人类一起进化,人类实际被米象驯化了

要说米象是坛子里凭空出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真没错,因为米象是和人类一起进化的,可以说像猪牛羊狗等一样,是被我们驯化了的物种,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在人类食物环境之外从未被发现的谷物昆虫。

米象家族的繁盛大约是从12000年前开始的。在此之前,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自然就没有大规模的谷物储藏,米象只能在稀稀拉拉的零星谷物中艰难讨食,挣扎求生,从未形成气候。

米象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西南麓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那里现在仍然可以找到其它以果树果实为生的象鼻虫物种。当农业革命的曙光照耀这里时,人类开始集中耕种,大规模地储藏粮食,大约有六七种象鼻虫物种看到了契机,偷偷潜入了人类的粮仓之中。最后有三种,包括米象、麦象和玉米象最终潜伏下来,窃取人类的劳动来壮大自己的种群,并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直到今天都欣欣向荣,没有丝毫衰落迹象的繁盛米象帝国。

与其说米象是被人类驯化的物种,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我们才是它们驯化的对象,因为是它们在利用我们的劳动,是我们在为它们打工,没有它们我们同样可以活得风生水起,不受丝毫影响,它们对我们却没有丝毫的作用。这正如我们驯化牛羊,没有我们它们同样可以活着,在草原上自由生活,我们强加给它们各种苦难、伤害和死亡,只是因为我们要掠夺它们的蛋白质。看起来我们似乎比米象还狠,同样是驯化,米象只要我们的劳动,我们却要牛羊的命!



米象凭空出现在米袋里?它们建立了庞大的米象帝国

现在我们要回到开头,米象是怎样在密封的米坛子中凭空出现,建立起自己庞大不灭的帝国的呢?

米象是一种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形态,每年可繁殖8到9个世代,每代约20到50天,随气温不同而长短不一。米象主要以成虫形态潜伏在粮仓内阴暗潮湿的砖石缝中越冬,也可在仓外松土、树皮、田埂边越冬,翌年5月气温升高后,成虫就开始产卵,这就是它们暗度陈仓的开始了。

粮仓中的米象会用坚硬的口器在谷粒上钻一个洞,然后产一枚卵进去,再仔细地用分泌的粘液将其封闭起来,看起来和正常谷物没什么区别。雌虫的生存期长达两年,产卵期每天可产下2到6个卵,一生中可产下约300个卵(也有说500的),可想而知繁殖力有多惊人了。

而这也正是你的米坛子、米袋子中这些家伙凭空出现的根本原因,它们潜伏在粮仓里饱食终日,寻欢作乐,在谷粒中产下一个个卵,随着这些粮食被售卖到各处,一俟温度合适,这些后代便会孵化出来,在我们的米袋米坛里继续饱食终日,寻欢作乐,传宗接代,壮大它们的帝国。时间一长,整个容器里的米都会被它们糟蹋到不成样子,甚至根本无法食用。

在野外的米象则会侵入农作物产卵,以各种植物种子如玉米、豆类、坚果为食,甚至会钻入地下挖掘那些已经婉拒被食用,准备发芽的种子。更为可恶的是,它们有时连植物都不放过,甚至你房间内的织物、装饰品、地板都不放过,凭着一根犀利的“象鼻嘴”,可谓逮什么钻什么,钻什么吃什么,然后再产下无数的“定时炸弹”——一旦温度合适,这些卵又开始重复同样的故事。



米象造成农业重大损失,杀灭它们可不容易

千百年来,米象凭着对人类的“驯化”,一直在剥削着我们的劳动。根据美国农业部堪萨斯州曼哈顿农业研究服务处昆虫学家吉姆·坎贝尔(Jim Campbell)的说法,在发达国家,米象等谷物昆虫每年造成了2-5%的谷物收成损失;在欠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能更高达50%。

人类和米象帝国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这些家伙弱点明显,所以对于自己家里生虫的大米还是很好搞定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入冰箱冷冻24小时,直接把它们冻死;或者把米堆起来,它们喜欢爬山透气,“山峰”上爬满的时候铲掉就行了;对少量的米虫,煮饭时用水淘掉即可;实际你对虫类蛋白质情有独钟的话,完全可以把它们煮来吃掉,因为米象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可能就是米里掺杂的代谢物会稍稍影响一点口感。

在大型的粮仓中,情况则复杂得多,需要通过喷洒药剂或者磷化氢熏蒸等办法进行灭杀;或者通过让环境更干燥,紧紧密封存储工具来对抗它们;国外甚至有一种叫害虫毁灭者(Infestation Destroyer)的机器,利用离心力把面粉中的昆虫、虫卵、幼虫摔到机壁上碾磨,导致其分解,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面粉的目的。听起来是不是很血腥?想起三体末日之战里人类飞船为了逃命,强行加速把舰员压在舱壁上变成血水的情节,这些虫子也是同样的下场,只是把这些昆虫和粪便都变成蛋白质混在面粉里,恐怕口感不会怎么好吧。

人类和米象的战争,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徐德文科学频道公众号:xudewen028,传播最新、最前沿、最有趣的科学,敬请关注。


米袋里为什么会钻出“象”来?一不小心你就可能吃下几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