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之侦探小说略谈

侦探文学起源于欧美,是最热门的通俗小说题材之一,公认的开山鼻祖是美国作家爱伦坡,他笔下的大侦探奥古斯特·杜宾与案件记录者"我"的关系,不就是后来的"福尔摩斯与华生"?
爱伦坡虽开创了侦探小说,但他创作的侦探作品并不多。只因他的作品涉猎的种类太多,哥特式恐怖小说、幻想小说、讽刺小说、探险小说等,各种类型他都有经典作品问世。

真正让侦探小说风靡全球的是英国的柯南道尔爵士,他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掀起了侦探小说的第一轮高潮,让大侦探福尔摩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比其稍晚一些的名作,如:英国奥克兹男爵夫人的安乐椅侦探《角落里的老人》,法国莫里斯‧勒布朗的侠盗亚森罗宾系列,英国理查德‧弗里曼的"逆侦探小说"约翰‧桑代克医生系列,G.K.切斯特顿德布朗神父系列等。此时,侦探小说的主要是中短篇故事集。
这些欧洲的知名作家,在侦探小说的初期,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创建了基本的侦探类型与案件模式。

侦探小说的黄金时期出现在一战到二战之间,那时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作家与作品,其中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娜、向读者发起挑战的逻辑之王埃勒里·奎因、密室之王约翰·卡尔,被称为"三杰"。
侦探小说的中心,也由旧大陆转移到新大陆,三杰之中有两位美国作家。此时推理型侦探小说已经十分成熟,几乎所有案件"诡计"都已经出现:密室杀人、不在场证明、暴风雪山庄、预告杀人、叙述性诡计等。推理类型已经到达了巅峰,后世作家只得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变。
二、硬汉派的兴起

二战后,欧美推理型侦探小说逐渐衰落,人们开始更关注现实社会,而非精心设计"诡计"。因此写实类型的侦探小说,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主流。比如美式的硬汉派侦探小说,以及其衍生而来的警察刑侦小说、犯罪小说等,都有着更贴近现实的背景与侦破手法,以及浓郁的孤单英雄气质。
其实硬汉派(Hard-Boiled School)早就已经出现,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印刷出版界开始普遍采用发泡纸浆做的劣质纸张,使出版物价格大幅下降,通俗读物成为了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

这些文字读物多为黑帮、情色、暴力等内容。昆汀的影片低俗小说,名字就是取自此类读物(翻译成廉价小说更贴切),故事也是其最常见的题材。
侦探小说、探险小说、科幻小说这些原本是老欧洲上层社会消遣的读物,到了新大陆,立刻就接了地气,成为了普罗大众底层劳工的文化消遣。

美式硬汉派侦探小说,凭借着其与好莱坞推崇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天然契合,一时成了主流。不仅文学上,此类型在影视作品中更是一直占据着侦探戏的主流。
直到后来,侦探小说本身衰落,但各种侦探元素依旧充斥于各种西方畅销读物之中。比如:丹·布朗的《达芬奇的密码》等。

就像梅梅曾经说过:纯武侠小说已经衰落,但武侠之魂被各类修仙、玄幻网文继承了下来。
三、侦探小说中心东移
二战后,侦探小说被引进到日本,随着“三大家”(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等不懈努力,将侦探小说带入了新的阶段。
日本将侦探小说叫做推理小说,至今都是通俗读物中重要的一大类。在这里,侦探小说又经历了本格派,变格派,新本格等变化,以及跳出智力游戏、偏向写实的社会派。推理类作品更是在日本的影视剧与动漫作品上大放异彩。

四、侦探小说与我国的渊源
我国评书作品中有一种公案类的,与西方的侦探小说有些许类似之处。其中: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施公案、蓝公案(又名鹿州公案),又被合称为“三大公案”。此外,评书艺人又创作了狄公案(清代的,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海公案、彭公案等,而著名的“三言二拍”中也有着不少奇案。

民国后,许多文人模仿西方侦探小说的写法,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创造出许多国产侦探小说。其中著名的有: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系列、陆澹安的李飞探案系列、孙了红的反侦探小说侠盗鲁平系列等。
中西合璧——大唐狄公案
著名汉学家高罗佩以狄仁杰为原型,结合西方侦探小说写法,创作了《大唐狄公案》。它让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神探——狄仁杰。

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既有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皮",又有西方推理小说的"魂"。传统公案小说,着重对犯罪人进行心理攻克,或察言观色,或用诈术,且常伴有鬼神显灵之说(如:包公案中的乌盆案)。
高罗佩则采用了传统公案的叙述模式,但破案过程则用的西方推理小说手法。其笔下的狄公,心思缜密、头脑精明,办案重证据链、重逻辑链,推理得出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绝不妄断案情,屈打成招。待水落石出之时,若犯人依旧狡辩、拒不认罪,才重刑威慑。
【后记】
本文原来作为《欧美侦探剧回顾》中,对侦探小说这种大众文学形式的简短介绍。如今 ,独立成篇。如对侦探类的欧美电视剧有兴趣,可看下文。

本文对侦探小说史的介绍十分粗浅,梅梅虽读了大量侦探小说(对其喜爱程度仅次于武侠小说),但并未展开细致讨论。未来如有机会,结合具体作家与作品,再进行细致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