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影像入门新体验:vivo X90s实战分享

N大这次关于vivo X90s的实战分享由对“质感”滤镜的探讨、人像模式实战、街头抓拍三个部分组成,在文末有对X90s实战表现的评价。

X90s与X90就外观尺寸、ID设计来看并无区别,细节上的小心思,如清爽的“青漾”配色与水波纹一般的腰封纹理让新机显得更为轻盈。

从纸面参数来看,vivo X90s作为常规迭代,继承了X90全系超耐久电池、120W闪充、IP64级防水防尘的特性。升级的重点有以下几个:
1. 首先是将SoC升级为了天玑9200+,相比天玑9200,超大核(ARM Cortex-X3)频率提升到了3.35GHz、Immortalis-G715(GPU)的峰值频率也提升了17%,能让用户更从容面对高负载工况;
2. 作为行业首个支持5G载波聚合的直板手机,X90s下载峰值速度接近之前的2倍并支持Wi-fi 7规格,同时基于DSDA的5G双卡双通加上Wi-fi信号让X90s能在双5G/4G与2.4GHz/5GHz Wi-fi六种网络工况下实现几乎无缝的智能切换,时刻保持最优连接状态。
3. 超广域散热方案将“边充边用”时的体感温度做到了比80W闪充更低的程度。
就升级点的权重来看,vivo X90s将体验长板进一步拉伸,成为了一款更均衡更强大的“旗舰入门”,更适合那些对网络连接品质与负载稳定性有高要求的用户使用。
作为一名影像发烧友,其实我更好奇的是X90s在影像层面是否有“新气象”。
Part.1 新加入的“质感”风格:
首当其冲的就是“质感”这个新风格,它的加入能否为用户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特性:

在车辆展示厅与食品街道场景下拍摄时可以发现“蔡司自然色”与“质感”对暗部描写的显著区别,前者能将暗部细节与层次妥善展现,更偏重真实,而后者则为了强化了场景反差,将暗部大刀阔斧地压低并在画面四周加上了一定程度的暗角,更强烈的明暗对比配合浓郁的饱和色彩,让画面更有了一种“浓油赤酱”的戏剧化观感。
尤其在主体有金属质感且场景反差较大的环境下,两种风格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也正是因为“质感”有着强化光影对比描述的特性,所以这次去香港(在我心中拥有浓郁色彩的城市),在有大色块场景的时候我会怼着“质感”风格用,成片也说明了两者是契合的。

在我看来,“质感”风格尤其适合香港的夜晚,冷暖对比强烈的表达与高反差明暗呈现让画面比肉眼观察的更多了份烟火气。

刚上手时,我以为“质感”对色彩的表达与“蔡司自然色”相近,只是单纯地着重强化暗部比例,通过压实暗部、提升反差来提升场景立体感与主体质感。但拍得越多,我就越发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算法工程师可能还在色彩饱和度与微反差锐化上动了心思。

通过这两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色彩还是近似色区域的细节都得到了强化,我想这也是“质感”风格能够与“蔡司自然色”的观感拉开区别的关键之一。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战,请允许我总结一下适用于“质感”风格的场景:
风景(包括植物花卉与城市夜景),绚丽的色彩与更高的明暗对比有助于体现当下氛围。
橱窗拍摄(时装、模型、展示陈列物),高对比带来了更强的除雾能力,有助于减少玻璃反射对拍摄带来的困扰。

低反差场景(近似色为主的场景如阴天的沙滩、雾霾天气、雨天),“质感”的高明暗反差有助于强化立体感与空间感。
或许有人对vivo的“质感”风格并不感冒,之前我在各平台发布样片的时候也有人戏称这是“小徕卡”,但别忘了走色彩对比、质感强化风格的可远不止徕卡数码一家,当年KODAK E100VS、FUJIFILM RVP转片都是这个思路。而且“质感”风格也只是vivo众多成片风格中的一种,无论你偏爱柔和、清爽、中性还是浓郁,都有多种方案供你选择,作为用户,我们把目光放在“体验”而非“意义”上,才能享受更多乐趣。
Part.2 体验依然稳步前行的“人像”:
这次去香港体验X90s,除“质感”风格外,有超过1/3的出片是围绕“人像模式”的,一来我对vivo人像调教的进展很感兴趣,二来vivo请来的小姐姐比较外向,表现力也OK,加上我和经纪人聊得来,很多时候都是同行时边聊边拍。
先说说我体会到的第一个点:长物距下的景深模拟虚化。
一般人像模式都会建议拍摄者将主体与手机的距离保持在2-3m的范围,一旦超过后很可能就会自动切换为默认模式(UI上不会切换,依然在人像模式,但看成片时会发现背景虚化功能失效了)。

在这一点上vivo X90s的表现就十分稳定,即使超过了这个界限也能有效加载模拟虚化,我不知道是物理端或采样算法进阶迭代了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点:采集端对抗镜面反射的能力提升了。
很多旗舰机遇到镜面反射后,人像模式的深度采样就会发生错误,比如镜子里的反射内容无法实现类似光学的虚化过渡,而是将镜子的反射内容作为一个平面全部清晰化处理(镜中反射的远处背景也变得清晰),vivo X90s的表现则更趋近真实的光学虚化:

模特反射的镜像是清晰的,但反射的墙面背景则可以区分出来加载模拟虚化。可以说这一方面的提升显著提升了人像模式的场景适应性,以前某些受制于“干扰”而无法正常出片的场景现在也可以大胆尝试了。
第三点:暗光与复杂工况下的综合表现进一步提升。
在繁华的香港街头拍摄夜景人像,手机需要克服这些问题:
复杂光(色)环境下的人脸建模与修容(肤色、脸部立体感与质感);
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模拟虚化采样识别的挑战(抠图精度);
能兼顾环境氛围色与主体肤色的和谐标准(分区调优与色彩审美);
开启模拟虚化后的抓拍能否保持稳定的出片品质;

这张照片是在繁华的女人街街边抓拍的,当时模特左侧(画面右侧)有一盏用于摊位照明的白炽灯,而右侧上方则是暖色的路灯,模特脸部的色彩与明暗反差并不小,环境亮度也不乐观,加上抓拍的抖动与瞬时处理的要求,工况比较严苛,但X90s此时的处理依旧十分到位,无论是面部修容、眼神光强化、色彩与明暗的柔化、主体与背景的分区调优还是抠像精度都让我觉得有些意外。
来多几张“抓拍”:

上面组图片均同时挂载了人像美颜、抠像虚化与蓝调滤镜三个负载、X90s在这种工况下取景流畅、识别准确、快门响应快、成片迅速,无论是主体调优与环境氛围色的融合还是抓拍下的抠像体现,这些照片的完成度已经超出了我对X90s这个“旗舰入门”机型的预期。不知道这样的瞬时表现和新SoC+八通道MCQ并发处理有没有关系,但我只看中结果,即使有着同样的影像配置,X90s在严苛工况下的人像拍摄体验也要优于前代。
我们再来看看X90s人像模式的分区调优能力,当模特站在大片绿色环境下时,手机能否将主体面部、肢体与背景进行精细地区分对待,将脸部肤色调整回正常气色的同时,背景发色不受影响:

和很多肤色优化又影响了背景氛围的人像算法不同,X90s展现了非常稳健成熟的调优机制,无论是背阴还是向阳的拍摄场景,手机都能将调整区域准确地分割出来。
相信看到这里,不只是我,作为读者的您应该也领教了业界知名的“vivo人像”,更重要的是领先业界的算法在新机器上还不断持续进步着。(后续固件还会持续深入优化)
Part.3 街头抓拍:
对于喜欢街拍的我来说,拥有2X焦段独立模组的X90s不仅适合拍摄人像,街头拍摄也十分得心应手。
作为第一次到港的“土包子”,我时常脱离“大部队”四处转悠,一个人瞎逛时我会用“质感”风格记录眼前的事物,高速无声的对焦、迅捷的面部识别与低延迟的快门响应令我更从容地记录眼前的“当下”,高速的处理能力也能帮助我及时查看“相册”中显影的照片:

有时我也喜欢开着“肖全”滤镜观察这个日照充足的城市,熟悉我的朋友知道,“肖全”是我最喜欢的黑白滤镜之一,强烈的光影对比更能体现眼前的场景与肌理:


很多街拍照片都是忽然察觉、举手就拍的,在这个酷热的城市穿梭,X90s从头至尾的稳健表现深深吸引了我,不止是影像上的调优与工程师的巧思,重度使用后只是温热的手感以及更好的续航能力也让我对这个新“入门旗舰”更添了一分敬意。(一天的中度拍摄包含联网系统下载安装升级、取景拍摄500+张照片、其中200+张人像照片需要叠加调优与模拟虚化算法、相册浏览/挑选/删除后,依然能剩余超过50%电量)
Part.4 总结:
不知道vivo这次会怎么宣发这款“小迭代”机型,我只想告诉能看到这篇文章且对vivo影像感兴趣的人一件事:
只从纸面参数评价X90s实在太片面了,它并非SoC惯例升级那么简单,迭代与调优所产生的体验优势很难用纸面参数列对比就能罗列。
有机会去线下店体验一下吧,或许开售时新版系统固件会让它的表现比文中说的更胜一筹。
目前我唯一遗憾的事情是,作为旗舰入门版vivo没有给X90s内置“SuperRAW”拍摄格式的待遇(X90 Pro+可以拍摄Super RAW并直接对其进行机内处理),如果后续固件能解封,X90s的战力还会进一步提升。
以上就是N大对于vivo新款入门旗舰X90s的影像实战分享,感谢收看,如果喜欢的话,欢迎点赞关注。
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