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识别身边的自恋型人格

2023-07-27 14:18 作者:一辈子有好觉  | 我要投稿


自恋型人格:包括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倾向

  1.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DSM-5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病协会提供)
  • 夸大自己的重要性
  • 幻想自己无限的成功、权力、才华、美貌、理想的爱情,对这些有先占观念。先占观念:认为事情应该是这个样子,因此对现实视而不见。当现实与观念发生严重冲突,会拒绝接受现实
  • 认为自己是特殊的独特的高人一等的,只有地位更高的、更特殊的人或机构才能理解自己和自己交往
  • 需要过度赞美
  • 有权利感。不合理地期望得到特殊的优待或别人自动顺从其期望
  • 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
  • 缺乏共情,不愿理解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普通人不配得到他们的共情,但当出现权力比他高的人,会表现出非凡的倾听能力,为对方考虑
  • 经常嫉妒他人或认为被他人嫉妒
  • 表现骄傲、目中无人的行为态度

2.自恋型人格的成因

  • 在早期的成长中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边界。例如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长辈一直围着自己转,尤其到了18岁之后。给孩子形成错误认知“家人和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
  • 自我安抚能力的缺乏。健康人格会自己找方法去消化或者照顾自己的情绪。而自恋者没有被教过如何照顾自己情绪,更多靠别人来满足自己情绪需求,当没有被满足时就会无助甚至歇斯底里用一些手段达到自己的需求,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 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外界。从小被告知在学校排名靠前成绩优秀了才是好的,意志缺乏被肯定状态,内在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比较少,一直用外界因素来衡量自己,渴望得到他人赞美,希望比别人更高一层,认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爱

3.自恋型人格的魅力体现

为了获得自恋的资格,可能会付出巨大努力,勤奋上进,拥有一些比较好的能力。自恋的人能更好的活出自我,低自恋的人通常不能够活出自我

4.与自恋型人格建立关系的体验

  • 他的孩子:感到只是父母的附属品。自恋型人格的父母会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来看待,孩子是自己的作品,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孩子会感到自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容易忽视自己的需求,把父母的需求放在首位,倾向于照顾父母。长大后倾向于追求外界认可,而不是问自己想要什么。
  • 他的伴侣:自己的需求很难被看到;交流会非常困难,对方听不进去任何建议;感到边界不被尊重;容易怀疑自己,对方会要求你按照他的愿愿来做,如不做或做的不好会受到打压;感情像坐过山车一样

5.自恋人格的危害

  • 关系中,自恋者会总是向对方索取自恋满足
  • 只认可自己的想法,听不进别人的声音。自恋者会要求你按照他的话不折不扣去做,如果你不这么做,会呈现出自恋型暴怒,指责对方不关心他
  • 当自恋者的自恋受损时,会做出各种事捍卫自己的自恋,对他人或自己构成严重破坏。容不得别人跟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强大

6.如何与自恋型人格相处

  • 先自保!自恋型人格的能量磁场非常强烈,不能保护好自己的话会被吸进去
  • 构建健康的边界。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他们相处时,需要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想要的边界是什么,该如何去保护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 纠正自己的预期


7.如何与自恋型人格沟通

  • 避免直接冲突!自恋型人格对他人的评价和批评特别敏感,不管多么委婉善意的反馈他们都会有很强烈的反应
  • 在他们心情好或者愉悦的环境下沟通
  • 学会先赞美,再来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指责和让他改变


8.自恋型人格的自我疗愈

  • 意识到自己和他人是有健康边界的。你是你,我是我,你的赞美和批评都不代表真实的我,这只是你的想法。世界也不是围着我转的,人有各自的生活和想法,不是因为我而做这些事
  • 建立内在自信。找到自己的价值,下次在寻求外界认可之前先问自己有没有一些自身特质是自己认可的。建立自给自足的状态
  • 学会去安抚自己的情绪。平时多观察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你的需求是什么,我怎么可以更好地照顾你”就去做这件事情
  • 如果以上自己很难做到,记得去寻求专业的咨询帮助


如何识别身边的自恋型人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