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2《谈人生得失》叔本华

2022-09-19 09:34 作者:盈袖晚风  | 我要投稿

      “而最困难的是哲学作品,因为他们的目标晦涩,内容有没有用处,所以他们只能适应同一层次的人。”

      在这本书里边,这句话是我的真实写照。这本书一共933页,用了5天,我读完了第一遍。里边的很多内容或是晦涩难懂,或是与我的观念背道而驰,它的论证过程亦让我不得其解,极少部分是能理解、接受甚至认同的。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受众面很窄,实在是有些不适合我去读。还没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的人更加不要轻易尝试读这本书。

         我虽然读得一知半解,但还是想要浅浅地列举一下我认同的观点。

         书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关于幸福的论断,接下来先把书中关于幸福的深刻论述进行密集性的列举。

      “世界上有几个人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呢?如果我们要安慰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不幸和悲惨的遭遇时,只要观察一下他人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也许超过自己也就释然了。”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里,自己是唯一纯正而持久的幸福的源泉。”

     “人自身的福分,如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完善的体魄,简单说,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我们应尽心尽力地促进和保存这类使人生幸福的特质,孜孜以求外界的功名与利禄。”

      “生命的幸福,不在于降临的事物本身是苦是乐,而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我们感受性的强度如何。”

      “我们的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因素是我们的人格。”

      “人的最高、永恒和丰富的快乐实是他的心灵。”

      总结起来,幸福会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幸福感是自己给的,幸福在于感知,而感知与自己的个性和心灵有关,幸福的第一要素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感知。

      当我们为不够拔尖的成绩烦恼之时,是否也会想,“但我还是比大部分人要好”,并试图以此安慰自己?

         就像某些人喜欢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抬高自己一样,我们也习惯于用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去抚慰自己的心灵,但这往往只能往下比,但是我们似乎没有觉得这是荒诞不经的,这么做似乎是我们不经意、不假思索的本能反应,所以也很难注意到,但事实确是如此。

         或者,这也可以表述为“幸灾乐祸”,但是,更多的是不加表现的心中隐乐。

      第二个触动我的是关于他人对自己看法的论断,原文再现。

     “我们的虚荣弄假以及装模作样都是源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说的焦虑上。”

     “我们所有的焦虑、困扰、苦恼、麻烦、奋发努力,几乎大部分都是因为担心别人会怎么说。”

      “要知道任何人的首要存在和真实存在的条件藏在它自身的皮肤当中,不是在别人对他的看法里,而且个人生活的现实情况,如健康状态、气质、能力、收入、妻子、儿女、朋友、家庭等,对幸福的影响将大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如果不能及早认清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晦暗了。”

        我们似乎活在框架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被教导,要关心爱护他人,谨言慎行,注意不要伤害别人的利益,尽力地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于观察别人的表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以此作为调整自我行为的依据。我们开始变得畏畏缩缩,犹犹豫豫,很多时候都在想别人怎么看。我们害怕成为一个独特的人,害怕独行,因为这意味着我要独自承担所有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或许就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啃着早餐,或许就是一个人用跑代替走,或许就是一个人对着大树大声地读英语……这些事或许我们都不会轻易尝试,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也很可能是忐忐忑忑、无比尴尬的。

         但我希望的是,无论如何,能不顾他人的眼光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不伤害别人的,就尽情去做。一个人也可以,没有必要非得寻一个同频共振之人陪自己一起做。行动起来,去感受一个人的独处的快乐,去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

        第三个的话,关于模仿,很戳。

      “风格是心灵的状态,比身体的状态更不会隐瞒我们。模仿另一个人的风格,好像戴上面具,不管这面具如何好看,可是,它的缺乏生命很快就被看出来而令人感到乏味和不可忍受。因此,最丑陋的面孔也比面具好。”

        在我看来,这说的是个性——要有自己的模样,不要一味模仿别人。其实我特别讨厌别人学我,而且是偷偷摸摸地学。最大的就是学习方法上别人对我的模仿,不详细说,就是复制粘贴,我为此对她深恶痛绝、芥蒂在心……

        第四,是关于个人独处和自我完善的,很大启示。

       “人要避免灾祸的最好方法,莫如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人的心灵财富越多,厌倦所占的地位就越小。那永不竭尽的思考活动在错综复杂的自我和包容万千的自然里 寻找新的材料,从事新的组合,我们如此不断鼓舞心灵,除了休闲时刻以外,就再不会让厌倦趁虚而入。”

       “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愈多,求之于他人的就愈小,他人能给自己的也愈小,所以智慧愈高愈不合群。当然,假使智慧的量可以代替质的话,活在大世界里才划算,不幸的是,人世间的100个傻子,实无法代替一位智者,更不幸的是人世间的傻子何其之多。”

    “世上最大的傻子是为了外在而牺牲内在,以及为了光彩、地位、壮观、头衔和荣誉而付出全部或者大部分闲暇和自己的独立的人。”

       保持自身独立,享受独处时光,丰富精神世界,独立理性思考。

      最后,是一些比较杂乱的我想记录和分享的观点。

    “名声到底只是二流的,是回响,是反映,是真正的价值的阴影和表象。况且,不管怎么说,引来赞美的因素总比赞美的言辞更为可贵。令人幸福的不是名声,而是能为他带来名声的东西。”

       因果溯源法,很多时候,原因比起结果更为重要。同样的,我们做事情、想问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自己的动因,再决定自己是否要进行下一步的规划,可是最开始我们常常会忽略或刻意不提最本质的动因。

       就像,如果高考结束,我能勇敢承认、直面“我只是想在18岁前随随便便谈个恋爱”的动因,我就不会去尝试闪,就不会最后看清了,却发现已难以抽身离开,也不需要承受散了之后的愧疚和难过。

(下面这些没有写下个人看法)

      “虚荣是企图借助外在的喝彩来建立内在的高度自信,而骄傲却先存有此种强烈的自信才能成立。”

     “值得骄傲的事都是难做的事。”

     “死亡可以结束我们的生命,却无法结束我们的存在。”

    “存在的形式是永远不断运动,根本找不到我们不断追求的那种安静,不安是存在的特征。”

    “一个人在一生中应及早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原是一个伪装的世界。”

读书笔记2《谈人生得失》叔本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