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
【原文】
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 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成语故事】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九月,在四方起兵,八方称王的时候,刘邦和项羽分别起事反秦。
项梁和项羽叔侄二人,下项(今江苏宿迁)人,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因避仇叔侄二人到吴中(今江苏苏州)。
项梁派项羽杀死会稽郡守,率吴中精兵八千,占领会稽所属各县。此时项羽仅24岁。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秦将章邯攻击楚地,陈胜引兵退至城父(今安徽蒙城),一些素日自认为受到过陈王不公正处置的部下,指使陈胜的车夫庄贾,杀害了陈胜,显赫一时的农民领袖竟死在一个车夫的手中。
在陈王兵败之时,陈王部将召平矫称陈王之令,任命项梁为楚之上柱国,让他率军向西攻击秦军。
项梁渡过长江,先后有陈婴、英布等将军率部归附项梁。
项梁拥兵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今江苏宿迁)。
当项梁确知陈王(陈胜)已死,就在薛地召集各路将帅议事,刘邦也应召而来。
当时居鄛(今安徽巢县)人范增(前277 ~ 前204),认为陈胜的失败,在于没有拥立楚王的后人而自立,失去了对天下人的号召力,就劝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人。
于是,项梁在民间寻找了楚怀王的孙子,心,并拥立其为楚怀王,定都于盱眙。
陈婴担任上柱国,项梁自称武信君,项梁同时又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让韩公子成做韩王,张良为司徒,同率千余人向西占据原来韩国的土地。
义帝本来是反秦斗争中向梁拥立的一个名义上的总首领,后来项羽把义帝杀了。
项羽的举动,引起了诸侯们的强烈不满,汉王刘邦暗渡陈仓,进军关中,当来到洛阳准备大举进兵项羽时,洛阳南的三老董公向刘邦献策说:“臣闻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我听说顺乎道义就兴旺,违背道义就败亡,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事情就要失败。) 使天下人都知道敌人的不仁义,就可以制服敌人。现在项羽杀了义帝,为天下人所怨,你要对此大加张扬,让天下人都知道项羽的无道,然后再向他兴师问罪,乘此率军征战,定能得到天下各诸侯的拥护。”
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马上为义帝发丧,下令三军全部穿上白衣,刘邦自己脱袖袒露左臂,放声大哭。
全军为义帝公祭,举哀发丧三天,并传告诸侯,说明自己愿与他们共同讨伐杀害义帝的大逆无道的人(项羽)。
刘邦的这一举动争取了其他诸侯,孤立了项羽,为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成语 “师出无名” 指出兵征讨,派军队出去打仗而没有正当的名义。send the army out without a righteous cause. 也泛指行事没有正当的理由,act or handle matters without any justifiable reason,名不正言不顺。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符合道德,顺德的就可以存在、发展、昌盛;违逆道德逆德的就要遭到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