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学写作:七年级下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写作特色》
注:这是我的视频文稿,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我的相关视频。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郭老师的语文微课堂,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用八个字概括就是细节描写,形神毕现。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细节描写。 细节及细小的动作或情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呢,就有点类似电影或者是电视剧里面的特写镜头,通过对某一个事物或者人物的某一个动作的定格,吸引大家关注到这个细节,从而这个细节就有了更强的表现力。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一定全对,但是它确实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因为细节描写它真的就是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所以在平时的作品中,我也非常推荐大家运用细节描写这样一种写作手法。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还第二个特色就是它营造了一种反差感,这个也是很推荐同学们去运用的。 比如说鲁迅先生,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严肃、尖锐、勇敢的战士形象,至少你想到鲁迅,你没有办法想到他那种笑容满面,甚至是哈哈大笑的样子。 但这篇文章中的鲁迅先生与之截然不同,萧红选择了独特的视角,她不是将鲁迅当做一个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来歌颂,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看似琐碎的细节里面,营造出了描绘出这样一个鲜活的鲁迅,他是细致随和,善解人意的。 像伟大的人物啊,我们往往觉得他离我们很遥远,对吧?你运用细节描写把它描绘出来,这样他就会显得接地气,就能够拉近他与我们,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这种反差感呢,也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比如说他开篇就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甚至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可见鲁迅先生笑得多开心。而这篇文章在后面是多次提到了鲁迅先生的笑声,这和我们认知里面的鲁迅宣称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说她抓住了人物的细节,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就使人物形象形神毕现,我们就发现鲁迅先生他的另一面,他是如此的有趣、随和,也使得《回忆鲁迅先生》成为众多纪念鲁迅的文章中最出色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这个我说实话,从写作的技巧来说,它的结构很像流水账,这是我不推荐同学们学习的,但是它动人的地方就是在于它那么多精彩的细节,语言呢,又很精炼。其中,也正是因为作者她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是非常的深厚,她非常敬重鲁迅先生,她才观察得那么的仔细,写了那么多的细节,把她的感情融在细节描写里面,才使这篇文章就非常的动人。 我们要学习这篇文章的就是她的细节描写,而且他在营造反差感上面做的很好,比如说你写你爸爸,嗯。我们认知中的爸爸常常是严肃的,但是如果你说你爸爸很幽默,甚至有点逗逼,那肯定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用。我是语文老师郭奇迹,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