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玉补石||二十四史 前四史 的份量

2023-08-22 15:58 作者:龙条的理解者  | 我要投稿

为啥史学领域中,丰碑是前四史呢?

因为拜太史公在前面的标杆引导,真实性是没啥问题的。

用班固同志评价司马迁的评语: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到了《晋书》这,口碑开始大幅度滑坡。

“草木皆兵”这事,极大概率是编的。

看一下出处,这事《晋书.苻坚载记》中的一段记载:苻坚南下后,司马道子作为皇家代表带着皇家军乐团去钟山求山神帮忙去了,还给山神封了个高级编制,随后钟山山神就给八公山山神那打招呼了,八公山山神就安排了好多树精给东晋站台,给苻坚吓哆嗦了。(初,朝廷闻坚入寇,会稽王道子以威仪鼓吹求助于钟山之神,奉以相国之号。及坚之见草木状人,若有力焉)

这段记载,房玄龄们主要想表达此时东晋是三界全都力挺的政权,苻坚违天而动结局早已注定。

这种故事,和桓温的那个“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一样,可信度太低。

因为这种故事多了,大大的拉低了《晋书》你作为前朝史书的权威性。

引导意识形态是没问题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个曲笔的比例。

太史公也有个人好恶,甚至人家每传最后还开创了相当大咖的“太史公曰”,但即便他偏袒项羽,贬低卫青霍去病,但仍然不耽误从他记载的内容中还原出来这个历史人物的原貌。

史书用99%的可信,为了让你信那1%的不可知,而就是对这1%不可知的定义权,决定了文化意识形态的走向。

那个1%的比例,相当重要。



摘玉补石||二十四史 前四史 的份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