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没努力,高三了还有机会吗?——技巧篇
(一)错题本怎么做?
1、结构化整理
我在思维篇已经介绍过结构化这个概念了。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方式,结构化在整理错题本时时也非常的重要。
如果你忘记如何建构结构化,就返回到思维篇复习一下哦!
以英语为例:
某一天你在英语改错时,发现在考察though和although区分的题目上做错了,于是开始背诵这道题,即though引导的从句可以倒装,也可以不倒装;而although引导的从句不能倒装。
第二天你又做了一套题,发现自己在though和although上又做错了,于是你又了解到Though,although的主句中可以用yet, still, nevertheless,但不可使用but。
这样的零散记忆时非常低效的,也不利于你系统的掌握某个知识点!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在第一天英语改错时,发现自己没有掌握though和although的区分,于是去回顾这方面的语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记忆,然后找对应的题目训练,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天再做到类似题目时,轻松做对。
2、用活页本当错题本
这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了。
我在高中时常常陷入一个困境:错题本该给每个知识点留几页呢?不够用怎么办?用不完剩很多怎么办?
最后也确实产生了这样的麻烦——对某个知识点掌握很薄弱,因此整理的错题很多,导致预留的纸不够用。
现在我可以给你一个非常完美的建议,那就是,用活页本!
说来惭愧,这是直到我高考完,回母校和师弟师妹们交流时,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所以要多和身边的人交流学习经验哈哈哈)
这样,当你想要给某个知识点添加错题时,就不用担心纸张不够的问题啦!只需要打开中间的金属环,把纸张调到这里就好!
(二)如何快速记背?
1、理解记忆
理解记忆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懂。
背诵一个知识点之前,一定要先理解。
背公式时,要理解其推导过程,理解其原理;背古诗词和名人名 40 言时,尽量思考它们的含义和内在情感表达;在背诵历史地理知识点时,尽量将其结构化,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
2、结构化记忆
结构化记忆,简单来说就是把知识进行“总分总”的体系化梳理,这样能帮助你更有逻辑、更快速的将背诵。
那么,如何进行结构化记忆呢?
结构化记忆在历史、地理、政治和英语语法的记背中非常有效
以地理为例,假如你需要记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情况。
千万不要立马就拿起书开始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背!这样效率极低,且不利于后续的对知识点进行迁移运用。
尝试运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将以上信息汇总到一个体系中:
先在世界地图上找到澳大利亚的位置——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
进而明确位置:南纬10°41'-43°39',东经112°-154°之间
下一步看经过澳大利亚的季风和洋流,判断总体的气候特征
然后看澳大利亚的地形,总结地形对具体气候的影响,是否形成了特殊的气候特征
进而由地形、气候判断河流、湖泊情况
由以上信息,可分析推断出澳大利亚的农业情况,即适合种植何种作物、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何处等
由农业推知工业、城市、人口、交通等人文地理信息
最后,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校正
全部完成后,澳大利亚你也记忆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不断重复,加深巩固记忆。
3、提取记忆
我们可以把记忆的过程分为“知识输入”、“知识记忆”、“知识提取”和“知识利用”四个过程。
最开始的重复朗读可以理解为“知识的输入”,通过不断的重复使大脑记住知识则属于“知识记忆”,而把书合上,尝试将自己刚刚记忆的知识进行复述就是”知识提取“的过程;最后,将记住的知识实际运用则便是”知识利用”。
这个过程中,知识提取非常非常的重要!
想象一下,A和B同时在背一首古诗,A在不停的重复朗读,希望读的非常非常熟之后,自然而然就背过了,而B则在朗读几遍之后,就关上书尝试背诵,记不住没关系,实在想不起来了就打开书看一眼,再关上书尝试背诵。A和B谁能更快背完?
当然是B!
因为不断的重复朗读,实际上就是你的大脑在给自己偷懒!只有努力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强迫自己把刚刚看过的东西背出来,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记忆速度!
因此,无论是你在背单词,还是背作文素材,背历史或地理某个知识点时,在理解之后,都尽可能的逼自己把书合上,把知识复述出来,即使做不到,也要不断的尝试。
如果你没有习惯这种提取记忆模式,刚开始会非常累,因为你的大脑会一直处于高强度运作状态。但是慢慢的,你会爱上这种不断挑战自己极限的感觉,记忆的速度也会快很多。
以上推荐的方法和技巧
将其应用到高中的各科学习上,直接是一种降维打击。
而这需要你不断去用心理解、尝试、总结。
我还在整理相关资料,大家可以先点赞、关注一下.先把我最近整理好的高三补习基础的资料分享给你们,如果你现在高三但是基础差,那你可以来拿,需要的同学关注一下,评论数字1就可以啦,我看到之后都会把资料分享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