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碎片
2021-10-18 10:46 作者:Tinkie_Yang | 我要投稿
四季的变换无异于一次旅行。
人不仅要有空间视力,还要有时间视力,即历史视力,借此方能穿越时空,看到时代的深处。
我们的生活犹如一艘轮船,周围都是漩涡,因此无处可逃。在信息时代,我们成为了知识的盲者,所有知识都模糊不清,既缺少特别的标记,也缺乏深邃的意义。
因为毫无根据的事实触目惊心,只有懒于思考的人才能容忍它们存在。
对某些人而言,个性就像是明亮的青春岁月中的玩笑、消遣和嬉戏。
一个人是自由的,他建设的不仅是自己的命运,还要自我。是建设,而不是选择。
情感的临界状态:要知道我是那时才懂得爱情不是愉悦,亦非游戏,而是不间断的生活悲剧,是对这种生活的由来已久的诅咒,是它最强劲有力的内容。
生活道出满口谎言,如同闪光坠落,如同睫毛落入杯中……
有时,人身上有一种动人的无助和不知所措。
坚定的选择和决然的分手是一些人的浪漫概念,而另一些人的方式则是试图让这些关系更为人性化。
诗人应该以各种方式抗拒时代对他的催眠。
诗是作为一个整体被接受的,它的思想和词语不可分割,再读一读,一些细节和微小之处就会展开,它们会深化主要思想。
诗人的全部生活道路和一部完整的诗集对理解某一首诗和诗行而言是有帮助的,从头到尾揭示一个诗人,展开他的某些生活阶段,最终便会深入了解某个词语,它已经“丢失”,被读者错过,然而最后又变成可以触摸的凸起。
无论在诗还是在小说中,都可以发现,某种感觉是如何激活其他感觉的。内心的听觉会唤醒触觉,视觉会锐化嗅觉——所有感官都一起应声回答其他感官的每一个刺激。
若想理解一首诗,需要的不是题解,而是那种逐渐深化的整体感觉,之后一些细节就会展开。全部问题都在于内部光源,拥有内部光源的人,身上有着可持续发掘的无限光芒;拥有内部光源的诗,向着一切意义的可能和审美的目光敞开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