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精益文化》第十二章(6 of 6)
*本翻译文本仅供学习、交流用途(原书出自:Creating a Lean Culture_ Tools to Sustain Lean Conversions (2014, CRC Press),by Mann, David)

第十二章、维持你所实施的精益管理体系
继续问这些问题!
精益转型从物理变化开始。在现场或生产车间里的物理流程发生变化之前,实施精益管理不会有太多收获。但是,当你开始进行物理变化时,不要单独实施它们。正如管理系统中的变化本身,并不能很好地站住脚,技术变化也是如此。每个技术变革都需要管理体系的支持,以保持其长期的完整性。每当精益生产的要素被实施时,也要把维持它所需的管理体系的要素落实到位。
追踪实际性能与预期性能的目视化控制,以捕捉失误和问题。
在领导者标准工作中,定期审查目视化控制,并主持日常问责会议(如果尚未到位),以指定原因分析,然后采取行动,消除目视化控制中捕获的问题。
使用领导者标准化工作,来监控新的改进流程的执行一致性
作为一种检查,每当精益的技术或物理元素就位时,包括每次为了改进而做出更改时,都要问以下问题:
这一要素或变化必须伴随着哪些精益管理实践,以维持其初衷或测试其有效性?
这些精益管理实践将如何持续?
你将如何验证和监测技术流程的正常运行?
一位接受过丰田精益生产培训的老师问了三个问题:
流程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它在工作?
你在做什么来改善它(如果它是在工作的)?
我建议的其他问题可能隐含在这些丰田问题中。没关系,明确地问它们吧!表12.3说明了如何将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付诸实施。
精益文化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也许判断某组织是否具有精益文化的操作中的最好方法是,对其进行回访。你不需要离开很久,只需要几个星期。当你回来时,你应该看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一定很大;事实上,它们可以是相当小的规模。然而,你应该能够听到人们谈论这些变化,其中夹杂着满意和批评,就像动手能力强的人,在谈论时充满自豪,但又指出他或她刚刚亲手完成的漂亮作品中的缺陷。你应该期待听到这样的话。“它与以前不同了。这里是这些不同之处的改进方式和原因。这是有待完成的工作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作。一周后再来,我们将真正有东西给你看!”

当人们习惯于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比现在更好时,未来的愿景就可以在现在形成。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益文化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总结:维护精益管理体系
没有什么能自我维持,当然精益生产或精益管理也不能。因此,要采取行动,通过遵循所实施的流程来维持你所做的事情:
利用你的标准化工作来建立或坚持常规,以监测流程和其他人员的标准化工作。记住,领导者标准工作能够给你在精益管理中带来最大的影响力。
把检查目视控制的状态,作为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坚持让那些负责任的人,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准确和完整的条目。必要时不止一次地教导人们,为什么目视化控制很重要,它们在精益管理中的位置,它们如何推动改进行动,以及这意味着员工和领导在工作中会有更好的一天。
在每天的三层问责会议上,跟进你的期望。分配任务以稳定、诊断和改善你的区域。使用目视化的问责工具跟进任务,例如,在到期日张贴作业,绿色编码为完成,红色编码为逾期。不要在红绿色的颜色编码中让步。
对于直线领导来说,要安排并坚持定期与每位下属进行现场走动观察。忠实地遵守时间表。在现场时,向他们提问,以测试他们是否看到了你所看到的东西。感受一下他们对精益概念的认识、掌握情况,并能提出批评,找出他们需要加强理解的地方。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以加深理解,并在下周对作业进行跟进。在你的现场走动中做笔记;希望你的学员也能这样做。记住,现场走动管理的第一个目的是教学。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要培养对精益管理应用质量的评估能力,以及一线人员和他们的领导对精益管理的理解能力。定期进行现场走动观察。当你的评估发现指挥系统中的某个薄弱环节时,要及时跟进。
每到一处,都要问:这里的流程是什么?人们怎么能知道?它是否有效?它是如何维持的?必要时,根据回答的质量,注意任务分配和现场走动观察的主题。
建立评估时间表和分阶段的计划。广泛分享详细的评估类别。将结果张贴在可以看到的地方。期待看到改进活动的证据,如A3报告、日常任务分配和其他处理低绩效类别的流程改进工作。
意识到你将永远不会完成,并采取措施避免自己和他人的惰性。组织定期的流程来分享内部的最佳实践,这样你和团队就能认识到你已经取得的成功,甚至在你为进一步的改进工作做准备。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从这个总结列表中选择某个项目,并从它开始。练习它,再增加一个,练习两个,再增加第三个。每走一步,你都会发现自己在自己的精益之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请记住是什么支撑着精益管理体系,以及最终从该体系中生长出来的精益文化。是你,以及你通过严格遵守你所建立的体系而树立的榜样。

翻译的过程也是再创作的过程,每篇文章的翻译都结合了我个人二十余年的精益学习、实践和理解。如果你觉得本翻译版本值得推荐,请注明出处,并使用本文链接。同时,如有不足之处,也非常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如果你在阅读本文章后,有所收获或心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