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微表情识别 · 读脸读心(超星)

政法大学的课,应该挺有保障的吧。
(11.22 12.49 打卡完结∠※)
第一课 概要
第一节 微表情的由来
1.什么是微表情?
表情:表现面部或姿态上的情感信息。
情绪:人类和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以后,所产生的态度。

开启了人们对表情的研究。

情绪分类
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它们分别对应于特定躯体状态。
次级情绪:是基本情绪的细微变体或组合。
一般表情持续时间
普通表情:0.5秒到5秒之间。
微表情:非常短,不足五分之一秒。
微表情的产生,是人们在受到外界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
2.微表情识别有什么用?怎么用?
《别对我撒谎》


第二节 保罗·挨克曼的贡献




挨克曼从解剖学程度上计算出人脸可能有一万多种表情,而其中的三千种具有情绪意义。
(具体表情后面有介绍,这里就省略了)

第三节 国内的应用研究





第二课 原理意义
第一节 微表情产生原理
表情
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情感信息。是和意志过程中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
达尔文的研究

铂尔曼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的观点
1.脑的功能
边缘系统:处理和调节情绪、记忆和性兴奋。在人体承压反应过程中作用重要,与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关系密切。还参与人体对气味的反应。
杏仁核:负责处理情绪和恐惧与学习。它连接皮质和下丘脑和脑干,协调处理基于信息认知的生理反应,如战斗还是逃跑的反应决策。
扣带回皮质:调节情绪和疼痛,使身体保持对不悦经历的敏感,从而回避负面刺激和回忆。
下丘脑:调节大量的行动和生理行为。它主管很多自主功能,如饥饿、口渴、体温、血压、心跳和性冲动。
表情产生原理具有丰厚的科学基础,包括脑的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
2.神经系统

微表情的出现,是人们在受到外界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持续时间不足五分之一秒)真实的情绪反应。

第二节 微表情的形态意义
表情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表情的表现形式。
1.达尔文的研究
“表情,是种种情绪的表达,含有连动物也在内的各种表情动作,姿态和叫声等。”
微表情也包含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微语义等语言行为。
2.微表情形态意义分类研究

表情源于人类本能,每个表情动作都具有原始生理意义。
表情的出现表达的是对外部刺激源的一种喜恶的态度和人的抗击、进攻能力的一种自我评估。
研究表明,情绪的功能意义在于,有利于生存,维持恰当的人际关系。


情绪是人类对境遇利害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喜恶态度,影响其趋避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其生存状态与人际关系。
第三节 微表情的读心内涵
心理
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人在与外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认知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与自己语言的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和意志行为的选择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一、认知
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二、人格
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的总和。
1.人格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信念等,是推动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系统。

2.人格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及个体之间的差异。

第四节 微表情应用价值

事件查证、提升情商

第三课 微表情识别线索
第一节 面部表情 基线反应

共性:人脸共有的肌肉群,在遭遇刺激、激发反应的过程中有着类似的特征。

特性:个体肌肉的形态及习惯性的表情反应特点,使表情在共性中略显差异。
基线,基本表情线:正常状态下,一个人的肌肉位置和形态。
基线反应:习惯性的表情反应特点。由于肌肉的生长与表达习惯而形成的情绪反应特点。基线反应,因人而异。

一、惊讶
面临外部刺激时最初出现的情绪状态。了要对突如其来的刺激源是否会对自己有危害以及自己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进行综合判断。
形态:抬眉、睁眼(虹膜暴露增大)、张口吸气
情绪意义:对刺激源的意外和关注。

与惊讶相关的复合情绪
1.惊喜(自己需要、愉悦)
在不足一秒的快速惊讶之后,认识到刺激是自己需要的,产生强烈的满足和愉悦。
2.惊恐(威胁安全、恐惧)
在不足一秒的快速惊讶之后,认识到刺激源对自己的安全具有威胁,产生害怕的情绪。

二、厌恶
本质是面对会引起自己恶心的事物,不想看到、不想闻到、不愿意吃到时的一种与刺激物趋远的排斥反应。
基本厌恶:触碰或想像肮脏或者恶心的东西,给人造成的一种口腔综合反应。(恶心、呕吐)
人际厌恶:遭遇极度厌恶的人或事时,感觉身体如同被腐烂气味侵袭时,出现的类似恶心、呕吐的反应。
形式:皱眉、闭眼、上唇提升(闭嘴 )
情绪意义:对刺激源的否定和趋远。



三、轻蔑
强烈厌恶表情的改进,是存在更多克制的版本。通常来自对丑陋的外形、笨拙的思维或动作、以及没有品味的风格所产生的轻视和否定。
形式:单边嘴唇上扬、微带笑意
表情意义:对刺激源的轻视、否定。



四、愤怒
当面临威胁和伤害刺激源时,激发出的一种通过攻击来消除危险的情绪状态。是一种应激状态下能量总动员。
形式:皱眉、瞪眼、闭嘴鼓腮或呲牙咧嘴
情绪意义:面对威胁时的进攻态。

五、恐惧
当面临威胁和伤害刺激源时,产生的一种无力面对,不能承受的惊慌害怕,惶惶不安的情绪状态。其本质就是感觉无力抵抗,害怕结果即将发生。
形态:皱眉、眉头高抬、瞪大警觉的眼睛
表情意义:对刺激源的惧怕和不安。

六、悲伤
面临具有威胁和伤害的不利结果时,激发出来的伤心难过的情绪状态。是人面对重大丧失又无力挽回时的哀痛忧伤的情绪表达。
机体的无力状态会导致眉、眼、嘴角下垂,无力自救,倒退到婴儿时期的求助模式(哭)。
形态:眉头皱上扬、闭眼、咧嘴
表情意义:对丧失无力挽回的哀痛忧伤。

七、愉快
刺激源高于主观预期时,激发出的一种自我满足或超越满足的喜悦情绪状态。
具体包括:感官之乐、快乐、满意、兴奋、宽慰、惊奇、狂喜、自豪、欣慰、感激和幸灾乐祸……
形态:眯眼、咧嘴、嘴角上扬
情绪意义:超乎预期的满足和开心
第二节 身体微反应
身体微反应:人们在受到有效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不受控制的、瞬间真实的身体小动作。
一、冻结反应

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的第一反应。

二、逃离反应(厌恶、恐惧)

人在面临危险伤害等威胁性刺激源而又感觉无法对抗时会出现的反应。
远离刺激源,储备逃跑的能量,是逃离反应的身心基础。伴有不安、厌恶、恐惧甚至愤怒的情绪体验。

三、安慰反应(不适、压抑)
视觉:视线转移、不断转移
听觉:吹口哨、哼哼、吸气
口部:舔嘴唇、磨牙、咀嚼、吸烟、吞咽
触觉:挠头皮、玩头发、搓脖子、摸脸、摸头、摸鼻子、摸耳朵、摸嘴巴、摸下吧、捂住锁骨、拍胸口、摸肚子、揪领带、搓手、转笔、揪衣服、抖腿、玩项链、耳环、手指头……
安慰反应:人受到批评、压力、否定等负面刺激时,以减缓内心的不适感,下意识地表现出来的一些自我安顿、抚慰反应。

四、仰视反应

对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异、胜败预测、优劣定位进行判断后的反应。
进化积累的本能,使得人会仰视比自己好大的对象,蔑视比自己矮小的对象;同时,人也会本能地尽量抬高自己的身体以期建立优势,或者把自己的身体放低以表示谦卑和服从。



五、爱恨反应
人际之间心理距离的两个极端(爱和恨)主导产生的反应。
爱的时候会主动亲近对方,恨的时候主动拉开距离,会咬牙切齿,还会干出更疯狂的举动。
身体之间的距离,可以体现出人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六、领地反应
人在自己的领地所表现出来的领地风范。在自己的地盘里,人会表现得轻松、自在、威严,还可以丝毫不费力的控制。


七、战斗反应
愤怒的最强体现。
引发愤怒和战斗的原因,无论多么具体,都可以归结为生存和繁衍中遇到的威胁。


八、胜败反应
在战斗结束后的表现。
胜利者会喜悦、炫耀和放松,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身体表现抵抗重力的向上反应。
失败者神经系统进入压抑状态,全身能量丧失,身体重心向下并收缩,表现出垂头丧气,悲伤、气馁。


第四节 微表情识别线索
一、非言语行为
与说话者言语行为相伴而产生的表情、动作、颜色、姿势以及到语言行为等等。

㈠、反应性行为
反射性的生理反应,难以自主控制的生理反应。
1.副语言行为,通常被定义为有声而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是指说话言语内容之外的语言特征,如反应的快慢、声音的大小、说话的长短等。
说谎可能出现的语言行为:
音调更高,口误、口吃增加,语速减慢,反应时的太长或太短。
2.头部反应
头部难以自主控制的反射性生理反应,包括面部颜色、口部干燥、出汗等。

㈡、无意控制的肢体动作

1.眉毛

2.眨眼
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眨眼6~8次,每次眨眼动作只有0.1秒。
高频率的眨眼——紧张、撒谎(焦虑)
单次眨眼动作持续时间的延长——视线阻断(厌恶或逃离)
眨眼的频率降到很低,甚至停止——接受能力很差,内心陷入矛盾时。
3.眼动
眼动与认知密切相关,因为眼动可以反应认知心理学传统模块的各个层面。
①以注视点为核心的眼动指标:When和where,哪里、多久
②其他指标:瞳孔大小、注视轨迹、眼跳角度等
③真假辨析:接受刺激后的第一动反应。









㈢、有意控制的动作
脸:戏剧性的脸、石头脸
第五节 微表情识别要点
一、激发情绪的意义
人的应激情绪不能被理智左右,情绪是了解人真实内心的窗口,这是微表情识别技术的科学基础。
人类是进化留存物种之一。

二、激发情绪——“设问”策略
1.事件查证“几何”线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方式、结果
2.情节查证“可能”原则
穷尽可能、兜底问题
3.相关压力“交错”问题

4.关键情境“逼问”策略
关键情境:有画面感的情境
“逼问”:就情节或画面细节接连追问。
5.出其不意“去控”策略
去除有意识的控制,创造新情境。
第九节 辨析情绪的意义
辨析情绪的微表情识别要点是辨析情绪、寻找异动、排除干扰。


1.查找异动点
①言语动作矛盾
②情绪种类错位
③情绪程度不符
④异于基线反应
2.排除干扰点
①有意控制行为
②经历带入反应
③先入为主印象
3.锁定破绽
①多向比对排除
②合理推导结论
第十节 辨析感觉 契合表达
①表达者表达解析
②观察者感觉解析
③表达者心理求证
④感觉与表达契合
2.误读误判影响因素
①对表达观察不够细致
②感觉时个人经验带入
③忽略表达者心理求证
④解析时过于强调规则
第十一节 训练





11.22 打卡结束,感觉都有些太过于笼统,不过,也说明这也挺适合实用的。获益颇丰,又收集一门课程。打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