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动漫真的能学会外语?!
学语言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其实 很多前期的一些假说 诸如KRASHEN的输入假说,其实大多数都是认为语言学习是无意识的过程,LONG早期的互动假说亦是如此,直到后期SWAIN提出输出假说,语言学习需要有意识的注意,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才渐渐开始提出。
其实提到SLA意识这个问题点,Schmidt是一定要提的,他提出要把意识通过‘intentionality’ 和 ‘attention’ 区分开来。他提出,学习者可以在非刻意(not intentionally)的情况下,偶然(incidentally)习得。大白话,比方说,你在学习如何买东西,但同时,可能也因此偶尔学得复数的表达方式。所以,他就是在说,课堂设计的时候,有时候不用刻意设计某些知识点,学生可能会偶然习得。其实,理论层面上,我是很赞同的,毕竟,语言是多么丰富的一个现象,在呈现语言材料时,其实有千千万万的层面都有,偶尔习得,永远都有可能,所以语言学习,不必太刻意,说一定得会ABC,可能在放弃用力过猛后,你会发现,反而获得更多的EFGH。但从实际操作来说,首先,如果是老师,这种理论,不确定性太大,你永远不知道,谁会在什么时候习得什么,没有目标,就没法制定学习线路,就没法安排课程,所以作为老师,这非常难办。作为学习者,还是以前的老师,其实,如果不是那么急,尽量多的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语料,其实只要摄入量够,你一定会被最后成果给惊到的。因为这是我实际曾经经历过的经验。有一阵子,我特别迷恋动漫,于是,为了追番,有时只要醒着,我就在看,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在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脱离字幕看懂20%、50%, 后来就是生肉全程无压力。那个阶段,你说我有什么学习目的吗,我都没感到我是在学习,只是恰巧我喜欢的是这个语种,所以在浸泡中,我就开窍了,不带任何功利的我,就无师自通了。这在很多死宅中,应该不少见。所以,我所有会的语言,都只是我喜欢东西的附属品。扯得有点远,回到注意力,所以说,我同意,语言习得,在很大程度,是无意识的过程,但现实太过骨干,毕竟,好多人,有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老师也得按部就班的教课。P.S. 我上语言课,一般都在开小差中,所以我自认几乎从没在课堂学会过语言,初中那会儿暑假去学日语的时候,整个暑假,都在教室最后一排看红楼梦,哈哈哈。
但是Schmidt的理论,让人们开始关注,说怎么样的语言呈现,会更容易被学习者注意到,因而促进学习,于是有了后面一系列的研究。其实,我觉得,大家就想找到,特别是老师们,我要怎样呈现语言材料,学习者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语言呢?说实话,我也想知道!!后来就发现,人们有一些default的注意习惯,其实就是人类演化到现在,本来就带的属性。比方说,人们更容易注意一开始的,就是句子的注意,很容易忽略那些对意思没啥影响,存在感又不是很强的东西,比方说名称复数。于是,大家说,为了帮助学习者克服本身的这些注意力倾向,大家都设计了一些对策,比方说把想要学习者注意的加粗、加黑、加大,即 你不想看见 不行,你就得看。这些,其实对教材设计还是有些启发,但是,我还是觉得,逆着我们的instinct,有点拔苗助长,至少在语言学习方面是这样的。我其实挺看不惯要让孩子去背那些不规则变化,与我,这些只是记忆练习,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对于真正的语言习得,那些不规则,只是另一个单词,不需要去做规则推演,其实有时候,规则推演反倒没有记忆直接提取快和干脆。
所以,语言学习在我看来,整体大部分,还是无意识的过程,只是在比较高阶,要应对考试,需要可以去调整一些东西的时候,意识在这时候发挥作用,才是比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