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朝圣】去云冈石窟看什么-2021.10.3

2021-10-18 20:46 作者:雎鸠叫关关  | 我要投稿

那天早上,我们在浑源醒来,行程安排的是上午悬空寺、下午云冈石窟。

然而,当我们按照导航到达距离恒山还有两三公里的地方,就已经是长长的车龙,而且蠕动速度极慢,于是我们毅然决定放弃本来就不打算登寺的悬空寺,直接出发云冈。

10月3日 12:00 pm 进入云冈景区

开车进入景区,直接在大门先收停车费,10元,然后再开进景区的停车场。停车场硕大,我们从停好车到验票进门,花了35分钟。进门后啥也没看,穿过湖心岛的灵岩寺,直奔石窟区,步行花了20分钟。

10月3日 1:00 pm 终于到达石窟区

今早天气就冷了不少,还开始下毛毛雨…… (这场延绵不断的雨,还让山西发了洪灾。

好多人啊真的…… 几乎进每一个窟都得排队,而且进去以后人挤人,被人潮推着走,根本没办法细细欣赏,还蛮遗憾的……

随着人流进入石窟

基本上就是照片里这种感觉,有点无奈,但一看到满窟的佛像,又全然忘了身边的拥挤,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哈哈哈哈。

从石窟的最东边选了几个相对没那么多人排队的窟看完(人多的连门口写的几号窟都看不到,中期的石窟算是看过了,只能继续往西走,看最著名的昙曜五窟。

16号窟
17号窟,风化得比较厉害了
18号窟,千佛袈裟十分瞩目
19号窟
20号窟

最著名的20号窟,也被直接称作云冈大佛。因为大佛前的门窗部份已经坍塌,使得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佛像的全貌。

这边应该是我们这次逛的寺庙里,唯一可以烧香礼佛的,毕竟其他都是木结构文物。

再后面的晚期的造像我们就没怎么看了,实在是人多且冷,逛起来太困难了。

再上去给大佛拍个照,我们就下来了。

最后还冒着凛冽的寒风,买了根文创雪糕跟大佛分享哈哈哈哈,海盐口味,还蛮好吃的,雪糕很香滑,雪糕的棍子上还有小佛像和一句"所求皆如愿",带回家做书签了嘻嘻嘻。

其实云冈景区现在建设的很好,可以参观游览的除了石窟,还有其他景点:

云冈博物馆、山堂水殿、龙王庙遗址、古道车辙遗址等文化展示场所作为石窟艺术的延伸,集中展示了北魏平城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此间佛教东传后云冈石窟的兴衰变迁;

辽金食货街、皮影演艺馆、石兵美术馆的建设,为传承当地文化遗产构筑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昙曜雕塑、礼佛大道雕塑群以及摩岩石刻等石雕造像,进一步衬托出云冈石窟雄伟壮阔的旷野之美和撼人心肺的文化张力。

只是那天真的天气、人流、时间都不允许我们再细逛,真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苦笑,只逛了两个多小时就离开了,奔赴太原。

云冈其实应该看什么

云冈石窟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且作为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里面包含的元素实在太多,横贯中西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建筑,从门类到时间跨度都非常大,走马观花地看完,充其量就是感受整个石窟群的气魄,感慨古人的敢想敢做,虽说也不虚此行,但总感觉少了点灵魂。

我的兴趣主要在于中国古建筑,而且还只是个断断续续自学的小白,对其他方面的了解更是不多,所以出发前做了点功课,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逛好,但分享出来,希望跟和我一样小白但又好奇的朋友能逛出一个有灵魂的云冈石窟。

1. 看整体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水经注》里这样赞颂云冈石窟: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木殿,烟寺相望。

云冈石窟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年)始建,后世有毁有修,断断续续1500多年。

整个石窟区东西长约一公里,一共两百多处洞窟,佛像超过5万尊。根据1987年云冈石窟文保所的编号,16到20号窟的“昙曜五窟”是早期作品,也最为著名;16号窟往东的1到15号窟属于中期,基本建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前;20号窟往西属于晚期,建于迁都之后。

所以我们进入石窟区看到的第一波,其实是中期的石窟,继续往前走是早期的昙曜五窟,再往前走就是晚期。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去欣赏不同时期的石窟开凿特点和造像风格。

图源互联网

大众心目中,石窟就是在山洞里凿佛像,其实石窟的大名是"石窟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古代建筑,僧人会在里面禅修,所以需要石塔和佛像作为礼拜的对象,也就是佛的象征。

相比中国人特别擅长的木结构建筑,选择石窟寺这种形式,就如云冈在金代重修碑文当中所说的,是为了“与天地同久长”。

2. 看佛像、佛塔

在云冈,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云冈模式",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简单来说,就是在异域风格传入的同时,中国匠人将其与中国审美融合的过程,通过早、中、晚三个阶段的佛像展现得淋漓尽致。

梁思成先生曾在《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中提到:

且西域所传入的影响,其根苗可远推至希腊古典的渊源,中间经过复杂的途径,迤逦波斯,蔓延印度,更推迁至西域诸族,又由南北两路犍驮罗及西藏以达中国。这种不同文化的交流濡染,为历史上最有趣的现象,而云冈石刻便是这种现象极明晰的实证之一种,自然也就是近代治史者所最珍视的材料了。

早期的昙曜五窟,具有明显的西域特色,淳朴、浑厚,五尊大佛分别象征北魏开国的五个皇帝。

中期的石窟,多为双窟,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富丽堂皇的气息扑面而来,雕像精细繁杂,还有大量的乐舞艺术融入,是石窟全盛时期的代表,令人叹为观止。

中期里的11到13窟,是今年7月份经过了9年修缮后重新开放的,很值得细细游览。

第11窟为塔庙窟,该窟的题记是云冈石窟研究的重要资料;

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著名的音乐窟,也叫佛籁洞,后室布局庄严肃穆而又隆重,前室则充满音乐活力;

第13窟的平面呈马蹄形,为佛殿窟,主像弥勒菩萨高达13米,窟内南壁中层四阿式重屋的华盖下七佛立像,东壁下层的半跪供养天人像,均被认为是云冈石窟的上乘之作。

晚期的窟室较小,人物造型清瘦俊美,是"秀骨清相"的起源,更接近中国审美,象征着佛像汉化的完成。

除了三期的明显特征外,还有可以了解一下印度传入的、影响云冈佛像最大的犍陀罗和笈多两种风格。

图源可视化星球
图源可视化星球

犍陀罗在古代印度西北(今巴基斯坦境内),该地受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佛像带有希腊风格,头发是希腊式卷发,面容高鼻深目,像一个希腊美男子,身上披着罗马式长袍,衣纹高高突起。

图源可视化星球
图源可视化星球

印度本土的笈多风格佛像,头上变成螺发,脸变成印度人的样子,最具特色的是衣纹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称作湿衣佛像,中国艺术史中称这种衣纹为“曹衣出水”。

除了佛像,飞天也从犍陀罗的肉嘟嘟小天使演变成敦煌飞天的苗条仙女,非常有意思。

带着这些概念去看佛像,对比着不同的造型风格,揣摩着古代匠人在融合不同风格时所花费的心思,别有一番趣味。

3. 看建筑

在人文清华的云冈石窟直播节目里,王南老师着重介绍了9、10号双窟,前廊后室的结构,被称为佛殿窟。在这里,有庑殿式门楼、斗拱、平棊和藻井代表的中国风,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代表的希腊风、柱头上有背靠背狮子或老虎代表的波斯风,还有前廊东壁上方被梁思成先生认为颇受印度风格影响的小柱子。

虽然在雕刻反映的建筑细节中,出现了不少异域元素,但实际上云冈从石窟建造的手法到雕刻呈现的建筑都是中国式的,体现的是古代匠人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和对自身文化的强大自信。

梁思成先生绘制

其实功课做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发现,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想深入的欣赏云冈的美实在是颇有难度(苦笑,但不得不再次为当年的匠人们喝彩,他们迸发出来的创造力实在令人惊叹。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绿码

门票:¥120,网上预约,并购买门票

游览时长:3-3.5小时

看点:9-13号窟,16-20号窟,晚期也稍微逛逛,时间充裕可以再逛逛云冈博物馆


【山西朝圣】去云冈石窟看什么-2021.10.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