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网飞所面临的困境来分析《反叛之月》对网飞与导演意味着什么

2023-03-03 22:29 作者:lqfewe  | 我要投稿

(以下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中文维基)

昨晚才发现,网飞发行的影视作品特别是电影有原创与非原创的区别。比如2021年网飞电影年霸《红色通缉令》并非网飞的原创电影,而是制片商做完后被网飞购入(值得一提的是这电影的主要制片商为道恩·强森的公司);排名2021年电影类热度第三的《活死人军团》为网飞原创项目,由网飞先购入电影IP再攒局拍摄。

网飞2012年开始出品原创纪录片,2013年其由《纸牌屋》开始出品原创剧集。且不提网飞被说烂的发家史或者每年都有的高质高量的原创剧集,接下来只说说标题相关:其是如何拓展电影业务的,现在又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1.

2015年网飞开始出品原创商业片,且采取广撒网的模式——压低成本多制作,结果是并不成功,和剧集相比受关注度低,也没有破圈作品的出现。之后网飞转变了策略,开始提高电影的制作成本、减少出品的电影数量,且尽量请名演员名导演。因此2019年有了大本、月光骑士的扮演者奥斯卡、乔尔的演员佩德罗主演的《三方国界》,以及网飞电影破圈之作《爱尔兰人》。

现在回过头看真的是运气,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的影响,触及了几大电影发行巨头与三大院线利益的网飞虽然暂时找对了路但却不可能走下去——当时众巨头对网飞的打压可太狠了,《爱尔兰人》虽提名了奥斯卡却颗粒无收,知名业界大佬下场表示流媒体电影不是电影。

嗯,然后就疫情了,电影不上流媒体就活不下去了,流媒体电影发展了起来。各电影发行巨头也不演了,加快了自家流媒体平台的建设工作。

2.

虽说知道网飞原创电影是在2019年改变了出品策略,但我却不清楚其是什么时候开始购入电影进行单独发行的。总之2021年网飞再次加码,豪掷2亿买下了《红色通缉令》的发行权,创造了单片花钱之最;相对的其原创电影方面的最大投资依旧是19年由爆炸贝导演的《鬼影特攻:以暴制暴》,成本1.5亿刀。

那么问题来了,网飞为什么不只买片非要自己做呢?其实和为什么要做原创剧集是同样的原因,这点就不展开说了,只说说我个人猜测的、与电影切实相关的另一个原因:网飞想要开辟院线市场这就要求网飞不能只做一个“电影中间商”

在老美那里,你只是想要拍电影其实很简单,万达收购了传奇影业后已经有了制片的能力,比如怪兽宇宙那几部,可想要上院线就难上加难了。其实了解过香港院线情况的应该能明白,原因就俩字儿:垄断。万达或者说传奇想要发行电影只能与几个巨头合作,比如和华纳合作的《沙丘》和怪兽宇宙;而网飞是不可能和巨头合作的,自家的流媒体还做不做了?且其因为自身的流媒体属性本身就与三大院线不对付,所以2019年那会儿只能和几家散户影院协商小规模上映以获取各大奖项的评奖资格,压根儿就不想着赚钱。

虽说2022年末的《利刃出鞘2:玻璃洋葱》让网飞与院线双方都做出了妥协,使得电影可以在上线流媒体前一个月进行中小规模的放映,但整体还需要看未来的发展。

3.

为什么网飞的头号竞争对手迪士尼+发展那么迅速、两年时间北美订阅数就做到了第一?粗暴地说就是因为人家能上院线,并以此构建了比网飞完善的生态链。

我之前说过好几遍的“MCU生态”是个什么意思,首先迪士尼有源源不断的创作能力,上院线可以割一波,等一个月后下了院线后又可以割一波,且电影所带来的反响最终都会汇流于其流媒体平台。网飞和迪士尼的差距在于,一是没有一个能一直继续的原创电影IP,二是因为上不了院线所以一部电影给其带来的收益本身就不可能比剧集高。

比如说如果一部烂爆的MCU电影院线票房最低能有4,那上了流媒体怎么说能再有个2,而其成本顶天2或2.5,根本就不可能亏;而网飞,一部大制作的电影如果在流媒体的点播热度不高直接血亏,如果热度高也还要看其是否增加了新的订阅、扩展了用户群。

再这么下去网飞和迪士尼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之前视频中说过,不管是原创制作还是购片发行,网飞之所以花大钱搞新东西一方面是增加已经订阅了的用户粘性,二是增加订阅数,这是其立身之本现在的版本答案就是电影先上院线,一个月后再上流媒体,既然网飞订阅用户的粘性主要靠剧集,那为何不把获得新用户这事儿彻底交给电影?

4.

现在还不能确定《反叛之月》算不算网飞的原创电影,不过大概率是算的。其实不管是不是原创电影,单就这个项目的投资来说其就已经代表了网飞要有新动作——两亿美元,这是网飞原创电影新的投资上限。(当然,如果9个月后证明网飞真就只是人傻钱多什么大动作都没有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下面这些也都是扯淡)

网飞或许是想用《反叛之月》继续开辟院线市场,又或许是想做一个电影系列、创造一个新IP。如果说开辟院线市场还要看三大院线的脸色、考虑院线是否会过饱和,那创造新IP就不会有这么多顾虑了。

《反叛之月》的电影选题是太空歌剧,大制作的太空歌剧现在就一个半死不活的星球大战系列(可能沙丘也算一个),2023年了你既然能想到拍太空歌剧没道理想不到更多。话说我设想过如果网飞拍一系列电影应该选什么题材,首先想到的是黑马漫画,不过不得不说对比之下还是太空歌剧这题材好些,毕竟IP在别人手上且超英市场已经烂完了。

现在的情况是,善于精打细算做大场面的老扎这次根本就不用考虑商业反响,再怎么拉也不可能回不了本,因为这不是“花了两亿做一部电影”,而是“两亿搞了一个项目、两部电影”(《反叛之月》是背靠背两部电影一起拍的)。问题在于,不管是网飞现在所面临的处境还是考虑到老扎自身的职业生涯都不能允许《反叛之月》只是一个保本或者说仅商业上成功的水平,它必须能为网飞带来些什么。

如果不算DCEU的三部电影,《反叛之月》就是老扎执导的电影中成本最高的,且依旧是老扎自监自编自导自摄。现在老扎如果想再进一步有三种选择,一是去拍剧集混资历,二是拍拍《最后一张相片》《源泉》这些很早之前的文艺大饼,而这两种选择都不是网飞需要的;三就是自己创造一个卖座的电影IP了……就怕《反叛之月》没达到这个水平或者压根儿就没往这层想。

在网飞打不开院线市场的情况下,老扎和网飞的相性其实并不高,《反叛之月》这种看似花了大钱但其实已经十分省钱的特效大片已经是双方能磨合出的最佳答卷了。话说这貌似也是网飞第一次搞特效大片,如果这次没搞好,怕是以后也不会再搞了,毕竟流媒体上的特效大片本身就没有人尝试过(剧集倒是不少)。


总之未来看情况吧。


PS:昨晚也稍微研究了一下碟子销量相关,流媒体的发展对碟子销量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话说以前谁就指望着卖碟子回本呢。

如果说网飞现在面临的是困境,那华纳探索面临的就是绝境了,错过了抢占流媒体市场的关键节点,院线现在又拉到派拉蒙都打不过,ATT真是倒了血霉才收购了这么一个重组两次都扶不起来的货。

我非常想像这样写一篇华纳探索的现状分析,但真的写不了,其各种操作已经是1+1不等于2的程度了。

我真的怀疑华纳探索能不能撑到2025年。

从网飞所面临的困境来分析《反叛之月》对网飞与导演意味着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