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金华面试班有哪些-金华事业单位面试必读素材积累:乡村振兴-国培教育
国培教育方心阳提醒您:浙江事业单位面试班将于笔试成绩公布后开课!面试备考节奏向来都比较紧张,大家可以尽早做好学习规划哦,国培教育在此给大家提供多种面试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面试有所帮助

面试素材积累 :浙江省近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乡村振兴篇
五年来,浙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奋力
打造“重要窗口”,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一幅“农强、村美、民富”的乡
村振兴崭新画卷霞铺浙江大地。
一、提质增效优化结构,农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五年来,浙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系列组合拳,农业产业结构持续
优化,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 年,浙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3579 亿元,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270.07 亿元,比 2017 年增长 15.7%和 15.1%,年均增长 3.7%和 3.6%。
农、林、牧、渔、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比例由 2017 年的 48.3:5.5:12:31.7:
2.5 演变为 2021 年的 47.4:4.7:11.3:33.2:3.4。
聚焦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五年来,我省深入实施粮食安全
战略,粮食生产持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特别是严格实施非粮化整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增强,粮食产量稳定提升,2021 年,粮食播种面积 1510 万亩、总产量 621 万吨,均创近五年
新高,比上年分别增长 1.3%和 2.5%,比 2017 年分别增长 3.0%和 7.0%。
聚焦提质增效,农产品稳产保供。深入实施农业“12188”工程,积极发展蔬菜、水果、食
用菌、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蚕桑、竹木、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主要农产品
稳产保供。2021 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1934 万吨,比 2017 年增长 1.2%,油料产量 32
万吨,比 2017 年增长 17.9%,茶叶产量 18 万吨,比 2017 年增长 1.5%。2021 年大型生猪养
殖场(户)共有 756 家,比 2017 年末增加 334 家,大型养殖企业生产总体平稳,存栏占比总体维持在 70-75%左右,生猪存栏 640 万头,比 2017 年增长 18%。水产品产量 626 万吨,比
2017 年增长 5.3%,其中淡水产品 142 万吨,比 2017 年增长 16.3%。在非粮化整治、保耕稳
粮背景下,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保持基本稳定,2021 年水果产量 723 万吨,较 2017 年下
降 3.8%,中药材播种面积 71 万亩,较 2017 年下降 2.6%。

聚焦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异彩纷呈。实施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
业全产业链不断延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加速发展。一是“三新”农业稳定增长。
2020 年全省“三新”农业产值 1119.2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32%,占比较上年提高 6.6 个百
分点。二是乡村休闲旅游提档升级,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呈快速发展态势。2020 年,新确
定 50 个省级休闲乡村、60 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创建主体。全省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60
个,数量居全国第一。2020 年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达 4976 个,占全部村的 23.6%,比上年
的 21.2%上升了 2.4 个百分点
聚焦“消薄”行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和“千企
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方式。2017-2020 年,村集体收
入增长强劲,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据全省涉农村(居)委会数据分析,村集体经济中位
数从 2016 年的 31.5 万元提高到 2020 年的 93.0 万元,增长近 2 倍。2020 年村集体经营收入
中位数达 26 万元,比 2016 年增长约 20 倍。2020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 50 万元的村占比
高达 70%,而 10-20 万元的村只有 5%,20-50 万元的村占 25%。

二、生态引领创新驱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五年来,浙江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
化转型,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强化集约经营,农业产业升级形成新格局。全省 810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得到严格保护。
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79 个,建成验收特色农业强镇 109 个。统筹推进百条十亿级农业全产业链创建、十万农创客培育和乡村产业“一县一平台”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彰显现代农业
新优势,认定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0 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14 个。农产品加工业
从数量增长迈向质量提升。2021 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5787 家,营业收入达 8450.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 ,企业用工人数为 67.27 万人,比上年下降 0.4%
强化生态立农,绿色农业发展得到新提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
优质高效生态农业。2021 年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 16 个,累计 154 个;新认定绿色食品 674
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 2444 个;新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10 个,累计 30 个;新建
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 10 个,累计 35 个。推行“肥药两制”,减量化成效明显,2021 年
化肥(折纯)、农药使用量预计分别为68.3万吨和3.5万吨,比2017年分别下降17.3%和23.9%。
2017-2021 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均分别下降 4.6%、6.6%,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
保持在 98%以上。2021 年,全省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率达 91%。注重海洋生态保
护,实施禁渔期和增殖放养举措,维护海洋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海水产品坚持提质稳量,2021
年全省海水产品产量 484 万吨,比 2017 年仅增长 2.5%。
强化科技强农,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浙江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2020 年,全省农
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2%。持续推进农业“机器换人”,2021 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达到 84.9%。2021 年,农业劳动生产率 4.6 万元/人,比 2017 年提高 1.2 万元,增长 35.3%;
机耕面积 1426.54 万亩,比 2017 年增长 1.9%;大中型拖拉机从 2017 年的 1.44 万台增至 2021
年的 1.54 万台。种质资源基础不断拓宽,育种“硬核”实力不断增强,2021 年,全省良种覆
盖率达 98%以上,优质稻品种面积占比达 75.5%
强化数字赋能,智慧农业日新月异。从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生产,到电子商务带动农产品热销,
再到直播带货,农业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推进,移动支付、数字工厂等一批数字产业、
数字技术加速布局。2020 年,浙江省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 940.6 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淘宝村和淘宝镇数量分别为 2203 个、318 个,位居全国第一,农产品网络零售占比 37.5%,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 23.7 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2020 年,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不包括不提
供配送服务的快递代收点)村数占比 55.5%,比上年提高 8.2 个百分点。2020 年我省农业农村
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 66.7%,远超全国 37.9%和东部地区 41%的发展水平,居全国各省区市
首位;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达 4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1 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二。

三、美丽乡村迭代升级,未来乡村呈现美好图景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千村精品、万村景区”工程为龙头,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全面提升生态宜居环境,美丽乡村从探路到升级,倾情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新时代美
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
坚持精品创建,宜居乡村持续涌现。浙江率先出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省级地方标
准,倾情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美丽诗画生态宜居乡村持续涌现。2021 年,完成造林更新面积
47.49 万亩,建设战略储备林和美丽生态廊道 59.21 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建设规模 4567 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 61.17%,居全国前列。截至 2021 年底,共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18 个,省森林城
镇 703 个,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 1482 个。2021 年,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 11 个、美丽乡
村示范乡镇 110 个、特色精品村 315 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 5512 个,全省 50%以上行政
村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
坚持“三大革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把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这三件关键小事,当
作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实事推进,一体化实施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域化、标准化推
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2021 年,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
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 96%,生活垃圾“零填埋”。以还农村“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为目标,
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工作,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 1.9 万个,
实现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全面启动农村改厕扩面提升工作,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户家庭用上了冲水马桶,全省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99.5%,建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比例达
99.9%。
坚持塑风铸魂,乡风文明持续提振。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凝聚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2021 年,全省新建农村
文化礼堂 2026 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级站比例 97%,完成送戏下乡 21722 场、送书
下乡 418 万册、送讲座送展览下乡 23877 场,组织文化走亲活动 2354 次。全国、省级文明村
镇分别达 270 个、1352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建成实践所、站、点 5 万余个,实
践所、站覆盖率 80%。2020 年,全省有 99.8%的村有村规民约,较上年增长 0.2%,86.1%的
村设置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较上年增长 8.3%。全省村级图书室(馆)、文化站覆盖率达 84.0%,
较 2016 年(三农普)上升了 9 个百分点;平均每个村有 1.3 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比 2016 年
的 1.06 个上升 22.6%。2020 年,全省在建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重点村 132 个、一般村
617 个,累计建设省级以上传统村落 1042 个,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 636 个,数量位居全国第
四

四、致力实现共富共享,全面创造美好生活
浙江始终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贯彻“先富共富”思想,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
推进城乡统筹,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加快覆盖,农村居民
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强化城乡一体,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主要基础设施实现行政
村全覆盖和城乡间互联互通。行政村实现 4G 和光纤全覆盖,重点乡镇实现 5G 全覆盖,农村地
区宽带网络与城市基本实现“同网同速”。2020 年有线电视和宽带通村比重为 99.6%和 99.5%。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全省通公路的村占比超 99.9%,具备条件 200 人以上自然村公路
通达率达到 100%,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比例超 85%,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和柏油路面的比重为 99.0%;巩固客运班车“村村通”成果,行政村通客车全覆盖。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
标行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有效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超 95%,累
计完成提标人口超千万,水质达标 92%以上,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补强短板弱项,优质公共服务加快辐射。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城市优质服务资源向农
村辐射,农村社会事业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社会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一是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
2020 年,全省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 193 所、新增学位 5 万余个,一乡镇一公办中
心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入学率 99.99%,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 98.6%。开展“互联网+
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民生实事工作,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受援全覆盖。二是医疗保障
进一步提升。2021 年末,全省拥有村卫生室 11218 个,村卫生室规范化率 78.3%。三是社会
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21 年,全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4423 万人,城乡居民养
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 180 元/月;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5655 万人,户籍人
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9%以上。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全覆盖
强化多措增收,共同富裕稳步推进。始终把农民增收、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努力促进农
民收入多元化,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向共同富裕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
平不断提高。2021 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5247 元,农民收入增速在疫情冲击
下仍实现逆势增长,比上年名义增长 10.4%,较 2017 年增长 41.2%,年均增长 9%。二是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21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94,比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低 0.56,
连续 9 年呈缩小态势,成为农民生活最优、城乡融合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三是低收入农户高水
平全面小康攻坚圆满收官。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家庭人均收入 8000 元
以下情况、集体经济薄弱村“三个清零”,
2021 年全省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4.8%,
高出全省农民收入增速 4.4 个百分点。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浙江要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引,
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奔着“农强、村美、民富”目标,必将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征程,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