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正月朔日谈中历的阴阳榫卯完整一体

2023-03-15 13:52 作者:历算生筹人宇谦  | 我要投稿

从正月朔日谈中历的阴阳榫卯完整一体 中历①(农历)属于阴阳历②的一种。朔弦望晦(月相变化)、二十四节气、干支纪法(干支纪年、月建干支和干支纪日)、太阳系行星历表(五星行度)、日月食精确预报,都是传统中历的重要完整组成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尚书·尧典》曰:“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便是此理。 但是现在,坊间出现了很多误区。错误的认为中历是由“阳历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和“阴历部分”的朔望月,通过“设置闰月”来“修正”所谓“误差”制定的“阴阳合历”。 这也就是错误的理解阴阳合历为所谓的:“‘阴历’+‘阳历’+‘置闰’=‘阴阳合历’”;但是这种认识实际上是十分错误的。 阴阳合历作为一种历法性质,简称为阴阳历。本身是阴阳完整,协调一体的。 但是在西式思维的局限之下,却很容易形成上述类似的各种错误认知。 中历作为中夏文明重要的传统阴阳历法,是完整一体,不容分割的。 中历的阴阳是相互协调且完整的。这正应了古训中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一体,天人合一。” 如何正确的理解中历才是正确的呢? 下面就试着用正月朔日和正月建寅,来作一下简单的举例说明。 希冀诸君,可以举一反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中夏传统阴阳历。 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起过,中历节日是没有早晚的。因为中历(农历)和西历亦即格里高利历③(公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历法。且历法性质的本质不同,所以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中历日期和西历日期只有对照关系而没有对应关系。且因为中历属于阴阳历的一种,西历属于太阳历④的一种,因两种历法的历法性质根本不同,所以也没有谁更“科学”的孰是孰非和谁更“优劣”的可比性。 但是这时也许就会有人问,假如说中历节日没有早晚,那为什么正月朔日(农历新年)有时候可以和立春是同一天,有时候又可以和雨水是同一天呢? 这怎么可以说没有“早晚”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中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历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历历月⑤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节令和十二中气都是和所属的中历历月通过斗建和月令用事相互榫卯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中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如正月建寅,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中。建寅,就是以北斗斗杓(biāo 音“标”)所指辰次为寅的历月,建为正月。 其余的可以依此类推。 日月之会谓之辰,日月之会也就是合朔(日月黄经差为0°)。所以用以建立历月的月建按照朔日为准。 同时,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中,作为正月的节令和中气与正月朔日相互榫卯。 正月建寅,这个“建”字具有三个含义。 用以建立历月的月建。闰月之所以成为闰月,就是因为没有独立的月建,而和前月共享一个月建。所以才可以建立为闰月。 表达中气的斗建。十二中气表达斗杓所指的十二辰方位。所以中气表达斗建和月建相互对应。于是很多时候,又可以将斗建称作月建。 表达节令的建除用事⑥。中历使用建除用事来表达月令管事。月令管事又和节令对应。所以哪怕节令可以入前月,但依旧是属于本月节令,表达本月的月令用事。因为通过建除用事的作用和节令所属的历月进行了相互榫卯。 所以说,中历历月的三要素是:朔日、节令、中气。 合朔通过太阴和太阳运动的交会位置的规律计算; 节令和中气通过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太阳视黄经)计算; 通过设置闰月的方法,通约回归年和朔望月。 使得历月符合朔望月,平均历年符合回归年。 所以中历可以阴阳相互榫卯,洞察日月星三辰、明察天地万物生发盈亏、自然乾坤,完整一体。 正应了《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到正月朔日,其实正月朔日是阴阳相互榫卯,阴阳互算而计算出来的。 这也就是古训中说的:“斗柄回寅,日月合朔。” 首先大寒十二月中,原则上要在中历十二月。 所以,正月朔日一定在大寒之后。 然后大寒之后的日月合朔之日,参考立春正月节和雨水正月中,来进行阴阳互算。 因为节令可以入前月,所以当立春正月节入前月到前一年的十二月时,正月朔日就会在立春之后。这时就是年前立春。 大寒十二月中之后的朔日,也可能落在立春正月节之前,这样就是年后立春。如果大寒十二月中之后的朔日落在了立春正月节之后和雨水正月中之前或和雨水正月中同日。⑦ 这时,虽然过了立春正月节,但正月月令通过建除用事榫卯,立春正月节仍然是属于正月历月的一部分。通过月令管事来指导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以正月朔日虽然和雨水正月中同日,但因为这是朔、节令、中气相互榫卯,阴阳互算的结果,依旧不影响中历正确的指导农时和持续达到密合天行。 同时因为节令和中气都是属于中历历月的,而历月又以朔日为起点。所以中历的干支纪法中,干支纪年以正月朔日,月建以每月朔日,闰月同前,干支纪日连续记录,成为中历特有的时间坐标和参考系。 中历在闰年(拥有闰月的年份),一定会在正月和岁末月(十二月或闰十二月)各有一个立春正月节。这就是民俗中所称的:“双春兼闰月”。 其实,中历闰年,必“双春”。 所以“双春兼闰月”是很正常,也很常见的。这就更需要正确理解,避免误解。 中历设置闰月,并非是因为存在“误差”,而是为了通约阴阳,相互榫卯。 《千字文》说:“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春秋》曰:“闰以正时,时以做事,事以厚生,生民之本,于是乎在。”正是此理。 那么“闰”字又有何解呢?《礼记·月令》有载:“闰月,王居门终月。”意思是一年时序,天子居明堂各处,以应天时。而闰月时,天子居住在路寝门之内听政,以敬畏天时也。 与此对比,西历(格里高利历)的intercalary day(闰日)只是单纯插入一天的意思,而leap year(闰年)只是拥有插入一天的一年的意思。西历之所以每隔四百年内设置九十七个闰年,是因为西历使用的回归年数值是365.2425日。所以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以使得西历的历日不与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所脱节。 中历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天文年历性质的特殊的阴阳历(中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历所特有的)始终以合天为本。 中历,承载着中夏民族深邃的历史文化传承和一代代先贤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智慧,并且属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值得正确理解、承续和使用。 对于中历,最好的保护就是广为日用,回归生活。奉行中夏自己的天时,找回作为中夏人的内在认同和心灵依归。 黄帝纪年四千七百二十一年癸卯岁二月二十一日己巳 历算生张宇谦于京师 注释: ①中历指中国传统阴阳历,现官称为农历,也称为夏历。英文作:Chinese calendar ②阴阳历 英文作:lunisolar calendar ③格里高利历 英文作:Gregorian calendar ④太阳历 英文作:Solar calendar ⑤文中所述中历历月为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33661—2017)中所定义的农历月。以农历朔日(初一日)开始至农历晦日(三十日或廿九日)结束。 ⑥建除用事指:“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个字,至少从先秦开始,就用以表达中历月令管事。如以某月节令之后,第一个干支纪日地支为某月月建地支的,起建日。如立春正月节之后(含立春正月节),第一个干支纪日地支为寅的日子,起建日。因为正月建寅,与正月朔日、立春正月节和雨水正月中相互榫卯,完整一体。 ⑦现时因定气注历的原因,由于天体运行中摄动的影响,甚至在极端的年份中会出现,正月朔日在雨水正月中之后一两日。因为现在的置闰法则是:“定冬至,无中气置闰法”。这种办法,保证了中历最大限度的准确性,密合天行。

从正月朔日谈中历的阴阳榫卯完整一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