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台风的“台”从何而来
◎姚博士
问:台风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2011年7月底的“梅花”就造成辽、鲁、苏、沪、浙等5省市514万人受灾。有人说,由于台风在台湾附近的西太平洋海面生成,所以称“台风”。这种说法对吗?
——上海 文健
答:“台风”的“台”,繁体字作“颱”;“台湾”的“台”,繁体字作“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可见,“台风”的得名应该跟“台湾”没有直接关系,上述说法经不起推敲。
在中国古籍中,明代以前一般称来自西太平洋上的大风为“飓风”,明以后按风力的大小不同,有“台风”与“飓风”之分。轻者为“飓”,剧者为“台”。清代王士禛《香祖笔记》:“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不止。”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九也说:“台,大具(飓)风也。”“台”的繁体字“颱”,是个形声字,从風、台声。“台风”应该是明代以后国人创造的一个新词。为什么把比飓风更大、更猛的风称为“台风”呢?在粤语中,“台风”与“大风”的读音非常接近,“台风”可能是在粤语“大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英语中,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洋面上生成的热带风暴称为typhoon,在大西洋及东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风暴称为hurricane。英语“typhoon”与中文“台风”所指对象基本一致,且读音非常接近,于是许多英汉词典就把typhoon译成“台风”,而把hurricane译成“飓风”。
基于“台风”与“typhoon”音义的高度一致,人们于是对“typhoon”与“台风”的词源产生了兴趣。有人认为,中文“台风”来源于英语typhoon,英语typhoon来自希腊文typhon,typhon在希腊文中指“风魔”或“暴风”。也有人认为,英语typhoon出现很晚,可能是受中文“台风”与希腊文“typhon”综合影响而产生的。笔者不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查阅。我们倾向认为,“台风”与“typhoon”各有来源,它们在音义上的接近,是偶然现象,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词源关联的证据。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1年第10期《热线电话》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