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sscc 2022 上发布的NAND总结

2022-06-25 17:33 作者:文曲花  | 我要投稿

其实这个是好久之前的会议了,可不知为什么居然没有哪个网站做一个总结,本来以为sth或者anandtech会整一个的。
既然这样,我自己做一个表格好了
浅色部分是本次会议发布的,深色的部分是上次会议所发布的,用于比较。

各家发布的NAND

可以看到本次发布的nand中,只有三星是tlc,其他几家都是qlc,因为去年发布的基本都是tlc。
因为都是单die 1Tb,4plane设计,因此可比性比较高。
铠侠162层QLC,虽然层数较少,但密度倒是比美光和海力士的176层QLC更高,铠侠表示它们使用了某项新技术,从而使存储单元面积减小了10%,此外还应用了CuA,也就是将外围电路置于存储部分之下的技术。在BiCS5铠侠还是传统的CNA,也就是在同一平面上。

铠侠
铠侠

然后是美光和海力士,这两个参数上基本一致,只能说挺巧的。

美光
海力士

最后是三星,可以看到三星的单层密度比友商低一些,其实这一代进步已经很大了,上一代176层和别人128层差不多,实在是有点古怪。
其实三星密度一直是比较低的,但是之前因为它不仅是CNA,还是单堆栈,也就是一次刻蚀出100层以上的nand,别的厂家都是两次刻蚀,所以低一点也就罢了。但是176层的v6,CuA和双堆栈都上了,密度还是提不上去,就有点奇怪了。三星的176层一直不上市,估计是密度太低,只是个半成品,回炉重造了。
不过三星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每一代die种类特别多,不像美光/Intel,每代就一两种die,64层之后,一直到176层,都只有512gbTLC和1tbQLC两种。三星的128层,光TLC就有256gb、512gb、1tb三种。

三星


不过说到底,在论文里面的样品,和最终产品很可能差别巨大,仅供参考。


isscc 2022 上发布的NAND总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