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注意显性成本的同时不要忽略隐性成本
昨天偶尔看了一会保险直播,老师在讲保险的配置不原则的时候,说,孩子的重疾险没有必要买时间长的,保到30岁最合适,40岁以下的人也没必要买终身,保到70岁就好了,原因是这样配置的话,价格会比较便宜。这让我想起来几年前我处理的一个理赔。
一位70多岁的阿姨的,
重疾的保额只有2万,因为乳腺的恶性来申请理赔。赔得很快,提交完资料第二天给他打了理赔款,我也就当这事过去了,没有在意,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对我千恩万谢,说要给我们送锦旗。把我都整懵了,说了半天才知道是那位70多的阿姨,她说是我们救了她。
当时我心想,这阿姨太夸张了吧。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两万块钱能干嘛呢,至于说到救命吗?还有点不习惯,总觉得,买保险,理赔是应该的,大家都是赔完了拉倒,阿姨这样赔完了念我们好的,真挺少的。
后来才清楚,阿姨来理赔的时候,已经拿到了医院住院单,等着要钱去医院交押金做手术,要交3万的押金,可是她没有3万,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了这两万保额的重疾险上。我们及时的理赔,让她顺利入院。及时地做了手术。
这一点,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及时住院及时手术有什么难的,那是你们不知道,医院的床位不是随时都有空的,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地方,好点的医院,床位等个一年半载,一点也不稀奇。而且,对于那位阿姨来说,早手术很重要,恶性肿瘤,多等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及时手术,真的可以等同于救命。
昨天听了主播讲了后,我就在想,阿姨生病的时候已经72了,如果买的是保到70岁的重疾险,她生病时候保险已经过期,没有这2万的重疾险,她要怎么办呢?在她72岁的时候,她是希望有两万可以有机会治病还是希望买的时候保费能便宜呢?
阿姨跟我聊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这2万,她得去借,什么时候能借到不知道,能不能及时手术不知道,而且借钱需要欠别人情,还得想办法还。对于年轻人来说,还2万块钱没那么费力, 可是对于70多岁,身体又不好的老人,任何一分的债务都是负担。
所以,在保险配置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些机会成本呢,保到30岁的人,不考虑她30岁的时候保费贵了多少,单说她能不能续保,她如果到期后马上可以续,那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她拖延没买或者身体本身有问题,没有机会再投保了怎么办?她是不是从此后风险自担。
保到60岁70岁的,到期后一定是没有机会再购买重疾险的,可是年龄越大,越容易生病呀,万一生病的时候保险过期了,一场大病,让老年人老年破产,是不是更残酷。
所以在配置保险的时候,在看到显性成本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认识到可能的隐性成本。
给客户省钱,是一个好的业务员都该有的基本职业道德,但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业务员能够正确认知每类险种的使用场景,从而可以给客户提供多种方案,让客户清楚知道各个方案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让客户对自己买的保险有正确认知,不会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不会因为实际跟预期不统一,而出现落差感。
现在好多人跟风退保,为什么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弄明白买的保险到底保的啥,就是听说挺好的,就买了,等有一天觉得没有自以为的好,就觉得被骗了,就退了。这不仅让客户没有保障,还让客户损失钱。
买保险,不懂没有关系,问问业务员,给你提供的方案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劣势又怎么解决?尽量减少显性成本的同时,避免出现隐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