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四种大病,你得过没?
除去思维缺陷,有些人总处在“盲目自信”状态,有的认为自己能评上教授,论文不可能写不好。然而,写不好论文的教授大有人在。与“妄想症”相对的是“失心症”,以博士群体表现最为明显。有的日夜魂不守舍、为论文而发愁,以至于休学、退学,甚至跳楼、投湖,类似个案近年来屡见不鲜。具体到论文写作中,还有很多明显症状。
例如“选题狂乱症”,一会儿一个样,前脚觉得这样写好,后脚又觉得那样写好,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总感觉激动、兴奋。但真要写,又不知到底写什么。
再如“文献无序症”,看文献,一会儿觉得这个好,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好,停停看看、看看停停,忙活一上午。吃过午饭,上午看的文献全忘了。并且,文献看得没有逻辑性。比如,哪些是跟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是核心的还是边缘的,未明确分类,就埋头蛮干,不得章法。
再如“写作困难症”,即一动笔就“卡壳”,此为大多数作者的通病:起笔不会,立马查知网,东拼西凑“揉”出一篇,这种文章重复率绝对高,这是典型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再如“修改厌恶症”,认为论文写完得赶紧投稿,趁时效性强尽快发表。再如“投稿焦虑症”,明明投出去了,依然坐立不安、患得患失,加重了焦虑。再如“专业缺失症”,即总认为自己专业积累薄弱、专业水平差,想法是不成立,致使论文写作陷入困境。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期刊编辑,都认为“硬伤”不是出在学术专业方面,而在于写作本身。所以,不要总以“专业积累不足”为理由来搪塞,这个问题没有想象中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