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张雪峰劝阻学新闻会让个别媒体炸毛呢?
为什么张雪峰劝阻学新闻会让个别媒体炸毛呢?
为什么张雪峰劝阻学医又不会让医务工作者炸毛呢?
这段时间个别媒体因为张雪峰劝阻别人越新闻必须要搞臭他,连张雪峰自己都意识到了。
然后个别媒体真的用张雪峰劝阻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学医来挑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学医的朋友们会因为张雪峰劝阻别人学医,就会和他们一样憎恨张雪峰。
然而,我身边学医的朋友,没几个希望自己孩子学医好嘛。甚至自嘲孩子要学医先打断腿,张雪峰劝阻学医是他们的互联网嘴替了属于是。
·
但重要的是:为什么同样的劝阻,劝阻学新闻个别媒体会炸毛,劝阻学医医务工作者还一起起哄呢?
·
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逻辑不一样。
·
新闻属于传媒业,传媒业靠塑造认知吃饭。新闻有个三原则,真实、及时、导向。别看新闻三原则里还有个「真实」,那是骗人的,其实传媒业和直播带货没两样,个别传媒者只关心流量(及时)和带货(导向),毕竟价值观也可以是一种商品可以兜售给别人嘛。
·
每个传媒从业者都会学西方哲学,现阶段的西方哲学里「真」这个概念已经被击碎了,还没来得及重建。所以才会有一个「后现代」的概念,即可以简单理解西方思想进入了一个没有「判断真的标准」的虚无主义时期。
·
正因为没有判断真的标准,传媒的行业价值才会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西方有「第四权」和「无冕之王」的称号。
·
道理很简单,因为大众认知的可塑性极强,有句话叫「民动如烟」,当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真假、好坏判断标准的时候,谁更能说服大众,谁就更有影响力。而传媒掌握的就是说服人的技巧和渠道。
·
又因为人们总是「从众」的,所以传媒从业人员越多,相互联合形成舆论共同体输出相同的声音,所谓众口铄金,越能塑造大众的认知,也就越有影响力。
·
总结就是:学新闻的越多对本身的新闻从业者越好。
`
大家现在应该能明白为什么张雪峰劝阻学新闻会让个别媒体炸毛了吧。因为这是在挖传媒业的根基,没了后继的传媒从业者,特别是优秀的从业者,传媒业只会凋零。
理解了上面的内容就能理解为什么媒体人总是把价值多元化挂在嘴边,总会去反权威(专家)、反「体制」。因为把控舆论的个别人以各种角度去塑造大众认知来获利时,有一个坚实的真假、好坏判断标准,就没人买张了。
·
像抹黑「专家」这个概念,就是为了让大家对「专家」背后的科学共同体失去信任。因为社会学范畴内虽然暂时失去真假、好坏的判断标准,但客观世界暂时还没有。
·
就比如,医学吃技术饭,治得好治不好可不是靠几张嘴或者写几个字就能忽悠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真忽悠起来,一个不小心还会闹出医患矛盾。所以医生的利益并不与是否有更多从业者直接绑定的。
·
所以,我觉得个别媒体把张雪峰劝人学医这个事翻出来挑事,是慌不择路找不到抹黑的切入点了。
·
你看这个别媒体的评论区不就翻车了。看看咱们网友的锐评
许多与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相关的范畴下,个别传媒从业者那套塑造认知的「后现代把戏」还不好使,所以代表科学的「专家」就是挡在通往「第四权」和「无冕之王」路上的绊脚石。
·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在舆论场上要么只能看到水货「砖家」发言,要么就是被断章取义到面目全非的专家发言。那些离谱的专家发言都是个别媒体人故意筛选出来的,就是为了给大众建立一个认知:「科学」并不靠谱。
·
对了,顺带一提,在我们国内还有一股强大红色力量制约着「后现代把戏」,这就是为什么个别媒体人总是标榜「反体制」的原因。
#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