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白酒非近代兴起
b站吞评论实在严重,发专栏留档
一、白酒(烧酒)非苏联传入,蒸馏法可能是元朝传入,清末时白酒已经成为主流
民国农商部的调查显示,1912年全国酒类产量约903万吨,其中黄酒年产约87.7万吨,占全国酒类总产量的10%;烧酒460万吨,占总产量的51%,高粱酒337万吨,占总产量的37%。果子酒约818吨,药酒944吨;其他酒类17.8万吨,约占总产量的2%。 1912年还没有苏联这个国家。
《本草纲目》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二、酒桌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证据: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高后令硃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仗剑斩之。
《三国志·张昭传》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羣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
《三国志·虞翻传》权旣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劒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衆,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勑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典论·酒诲》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子弟骄贵。以酒器名三爵,上曰伯雅,受七升;中雅受六升;季雅受五升。又设大针于杖端。有醉者,辄以劖刺之,验其醉醒。
《世说新语》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沈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世说新语》王大、王恭尝俱在何仆射坐。恭时为丹阳尹,大始拜荆州。讫将乖之际,大劝恭酒。恭不为饮,大逼强之,转苦,便各以裙带绕手。
斯拉夫人喜好饮酒,然而并没有给人劝酒灌酒的习俗,大多是单纯地上瘾酗酒。网络上酒桌文化受苏联影响的说法却甚嚣尘上,甚至连带着把白酒都推给了斯拉夫人。对韩国申遗端午节重拳出击,却把本土产生的酒桌文化硬塞给不相关的民族。可以说是一种新奇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