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隔100多天,那个痛打星巴克的连咖啡又回来了!

2020-09-04 16:46 作者:厨房人类  | 我要投稿



在2019年BMW · 极客公园 Rebuild科技商业峰会上:

「连咖啡」的创始人王江,曾与周鸿祎、王小川等人一起,在台上肆意分享着自己的创业经验。


说到动情处,王江展望了连咖啡的未来,他激动地表示:

“10年后,当中国成为咖啡的消费大国,「连咖啡」希望进入任何消费者可以喝咖啡的场景。”

“不只是星巴克也不只是雀巢,而是覆盖全产品形态的、受喜爱和尊敬的中国咖啡。”


那时的王江,何等的意气风发,尽管当时瑞幸来势汹汹,但没有人认为连咖啡会轻易垮掉。

然而,从2019年6月开始,「连咖啡」终究还是不敌瑞幸,陷入了一系列的“关店潮”中。

退出北京,退出上海,退出广州:


甚至被喻为“全国首家连咖啡形象店”的望京SOHO店也被撤走:


2020年2月28日,连咖啡官方公众号在发布了最后一条推文后,就再也没有营业过: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连咖啡」要成为瑞幸的手下败将时,今天它的一条推文,又在向世人宣告:

中国咖啡市场,老子回来了!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瑞幸是民族之光,靠吸外国人的血,为国人提供平价的咖啡;

也许有人连「连咖啡」的名字也没有听过,只知道它被瑞幸揍得满地找牙:

但从发展历程上看,我认为「连咖啡」比瑞幸,更配叫“民族之光”。

借着连咖啡今天回归,让我们好好聊一聊「连咖啡」的前世今生。



背靠星巴克,连咖啡实现初次飞跃

时间拨回到2013年末,当时的王江,对星巴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光是对星巴克的咖啡感兴趣,也对什么人什么时间喝星巴克咖啡产生极大的兴趣。

大概一周的时间里,每天下午1点到5点,王江就在北京市区的星巴克边观察边记录。


他做了三个下午的仔细研究,记了密密麻麻几页纸,得出来一个超越想象的答案:

30% 的客人是咖啡拿走的。有拿着走的,有提几杯走的,有带下午茶和蛋糕走的。


这一现象颠覆了王江的想法,他本来以为,大家喝星巴克,纯粹只是为了在店里装逼用的。

但30%的人打包了咖啡,说明这部分人群是真的在享受咖啡本身,而不是在享受星巴克门店提供的“第三空间”。


王江兴奋地回家查找了数据,他发现:

从咖啡馆的数量,从咖啡豆的进口数量,从媒体里提到咖啡这个关键词的数量,都可以得到非常非常明显的增长结果。

他意识到:中国的咖啡市场开始快速增长了。

王江对2014年连咖啡的总结


于是在2014年初,王江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连咖啡」,开始探索中国咖啡市场。


连咖啡的扩张之路,十分独一无二。

创始之初,「连咖啡」并没有自己做咖啡,而是把星巴克当成自己的咖啡,开始了“代买星巴克”的服务。

朋友们,那时候的星巴克,还没有“专星送”,甚至还没有外卖服务哦。


连咖啡的配送小哥全部是他们自己雇来的。

无论是微博上收用户的钱还是微信上收用户的钱,都交给小哥由他代买星巴克。

一天「连咖啡」可以送出几万杯咖啡,星巴克有3% 的咖啡是他们送出去的。


虽然这个量不大,但是在中国的中心咖啡城市,「连咖啡」比星巴克更懂星巴克用户:

星巴克的核心用户在哪层楼里,喝美式多还是喝拿铁多,「连咖啡 」2014 年开始就做好统计了。

这一庞大的用户量,也为连咖啡的下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数据基础和用户基础。


连咖啡发现,20分钟内将咖啡送达,是用户最能接受的配送时间。

于是在2015年,「连咖啡」第一家实体店拔地而起,虽然位置不够好,但胜在离核心用户近。

只要用户一叫外卖,咖啡就能在20分钟内送达。


2015年,「连咖啡」花了半年时间,不再配送星巴克,让自己的外送完全服务于自己。

一开始王江还惴惴不安:想喝星巴克的客户会尝试喝连咖啡吗?会认为连咖啡好吗?

后来王江才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

凭借着20分钟随叫随到、包装精美、保温妥当的咖啡外送服务,连咖啡成功完成转型。

第一条宣传自己咖啡的微博
王江对2015年连咖啡的总结


依靠互联网取得第一次成功,王江并没有停滞不前,他决定继续利用互联网,开展他的下一步计划:

利用社交,扩大连咖啡的市场版图。


是好喝的咖啡,更是传情达意的咖啡

2016 年,连咖啡提出了品牌升级,提出了「传情达意无处不在」的咖啡。


「连咖啡」甚至发明了一个新的武器,现在看起来这是挺普遍的武器,就是「咖啡库」。

用户可以一次买好几杯咖啡,存到库里,这个库不是实际的仓库,而是一个公众号的在线仓库。

用户可以随时在微信里面,把 3 杯 5 杯咖啡送给别人,可以分享给同事,可以在群里像抢红包一样抢咖啡。


你也可以在线点一杯连咖啡,以“颁奖”的形式赠送给好友:


就这样,「连咖啡」第一次真正完成了在线传情达意,帮助大家存好咖啡,存好情意。

2016年4月7日,连咖啡宣布完成B轮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震惊了咖啡业界。

图源:天眼查
王江对2016年连咖啡的总结


2017 年,「连咖啡」推出了新的品类:防弹咖啡

什么是防弹咖啡呢?简单来说,这个“弹”应该读的是“tan”,而不是“dan”。


这是一种高油脂高热量的咖啡。

因其富含脂肪,又无糖无碳水化物,所以能在补充能量的同时,抑制人们对容易增肥的糖、碳水的摄入。

能量在缓慢释放的过程中,使身体由耗糖模式转变成燃脂模式,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这款新咖啡一经推出,深受女性用户的欢迎:一边喝咖啡一边瘦身,何乐而不为呢?


2017 年下半年,「连咖啡」首次走出咖啡的舒适圈,推出粉红椰子水,成为了他们第一款非咖啡饮品。


连咖啡也在2017年走向巅峰:

2017年底,连咖啡在五六个城市一百多家店,实现了全面盈利

王江对2017年连咖啡的总结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盈利没有什么大不了:

2017 年底,「连咖啡」是中国连锁咖啡行业第二盈利的公司,第一就是星巴克。

其他中国传统的连锁咖啡行业,没有任何一家盈利,就只有连咖啡盈利。

然而18年瑞幸咖啡的出现,让连咖啡的巅峰,就这么戛然而止。


降维打击:瑞幸花式吊打连咖啡

如果说连咖啡让人们明白,原来互联网x咖啡可以这么玩的话;

那么瑞幸的横空出世,则让人们明白,原来咖啡还能这么卖。


凭借着高强度的优惠活动以及几乎免费的咖啡,瑞幸硬生生在中国咖啡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来:

不仅在门店数上轻易超越「连咖啡」:


甚至还完成了连咖啡没有完成的事情:上市


当然了,我们现在是知道瑞幸出事了,但在当时,瑞幸咖啡就是业界良心的存在。

它利用价格优势迅速收割大部分用户,杀伤了除星巴克以外的所有国内咖啡店。


2018年,「连咖啡」停止盈利,并且出现了大规模亏损。

这一切的一切,与瑞幸的横空出世关系颇大。

重压之下,连咖啡曾推出“口袋咖啡馆”,一经推出就吸引了52w人入驻“开店”:


但无奈瑞幸实在太强势了。

虽然你「连咖啡」更懂互联网社交,但我归根结底就是便宜啊,你有办法吗?


连咖啡的这一策略没有奏效,此后它也曾尝试像瑞幸一样,给与用户较大的福利。

但没有坚持多久就因为亏损而取消了。


王江对2018年连咖啡的总结,你可以看出就连总结,都是针对瑞幸说的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长年累月的亏损,让「连咖啡」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关店潮,就连搜索关键词都是这些玩意:


那连咖啡怎么又活过来了?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国企了。


联手中石化,连咖啡涅槃重生

2020年6月,媒体报道「连咖啡」与中石化易捷成立合资公司,密集扩张“易捷咖啡”。

连咖啡原来的门店将全部关停。

易捷咖啡


相关媒体透露,双方已作出了3年开设3000家门店的整体计划,而连咖啡原有的门店或将全部关停。

「连咖啡」以这种合资的方式,顽强的留在了中国咖啡业的牌桌,也是一种奇特又实用的办法。


虽然连咖啡宣告回归了,但它的前景依然很不明朗。

比如说,连咖啡还能保留自己的名字吗?

另一方面,“加油站+咖啡”的模式,真的可行吗?

这一切我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管如何,自从瑞幸咖啡暴雷,连咖啡陷入“关店潮”之后,不少人对中国咖啡市场的前景表示担忧。

但是目前来看,瑞幸依然还活着,「连咖啡」如今又开始“重生”。

也许中国的互联网咖啡,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回到开头我的观点。

为什么我认为「连咖啡」更配叫“民族之光”?

因为瑞幸大范围让利的背后,充斥着财务造假,说白了,就是失信且骗人。

我不认为这样的企业,能被称为“民族之光。”


如果说瑞幸就是拔苗助长的一颗水稻,那么「连咖啡」就是一颗正常生长的花朵。

●它老实发展了6年,才勉强追上星巴克的步伐,若不是瑞幸,它能发展得更好;

●它也不像瑞幸那样,财大气粗疯狂烧钱,面对同行的挤压,它只能黯然退场。

更重要的是:「连咖啡」与外资没有一丁点的关系,无论是融资也好,控股也好,是真正的国货。

瑞幸外资持股比例



综上所述:

如果非要在咖啡店里选一个民族之光,我更愿意选择「连咖啡」。


●那么你如何看待连咖啡回归呢?

●你还会再喝连咖啡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厨房人类

专注于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


时隔100多天,那个痛打星巴克的连咖啡又回来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