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里の记忆】往事家乡篇6:退去的记忆(上)

2023-08-29 10:25 作者:梦里居隐  | 我要投稿

大家好,这里是梦里

以下是梦里的记忆,感谢大家支持! 

本篇有点长,希望大家能看完,谢谢支持!

一、历史·改变

铜罐驿镇曾为古驿站,江边龙脑山像一条巨龙饮水江中。江中有险滩名鸡心石,过往船只常在此出事。古人为降龙治水,将猫儿峡主峰命名为金剑山,在山顶建金剑庙,又铸一大铜罐抛入江中收鸡心邪。有民谣曰:"金剑斩龙脑,铜罐炖鸡心。"从此过往船只安然无恙;铜罐驿镇因此得名。在明代,于铜罐驿镇一带设水驿站,名铜罐驿。铜罐驿镇境内有战国时期的巴人船棺葬遗址,有建于1888年的法国修道院和建于1924年的法国天主教堂,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原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周贡植故居及周贡植烈士墓。 (摘自百度百科)这是网络上关于铜罐驿的介绍。

关于铜罐驿,我先来讲讲历史吧。

1.战国、巴人

几千年前,巴人在重庆地区创造了璀璨的文化,为这个小小的古镇也带来了一丝趣味。巴人死后习惯用船棺葬,据说在铜罐驿出土的船棺很多都是古人生前使用过的船只,死后直接将尸体放入其中。在铜罐驿政府(冬笋坝)门口的大树下,立着历史文物牌,那个著名的船棺就是在这里出土的,三峡博物馆里的船棺介绍和巴国城的文物,多多少少与这里还是有点关系。并且这里还发现了巴人生活遗迹和许多青铜铁斧并且独具光泽工艺精湛纹路新颖。可以从遗迹中进一步了解巴人生活环境,商业发展和生活信仰以及巴人那无畏的勇气和精神,是我们了解巴人,了解重庆古代人民精神的一个更好的发现。(本人不够专业,进一步了解请移步专业报道)

2.古驿站

这里需要注意,铜罐驿并不是今天的铜罐驿镇,今天的铜罐驿镇是冬笋坝,真正的铜罐驿现在叫铜罐(古镇),位于铁路铜罐驿站场往重庆方向大约4公里处。

铜罐古镇示意图

铜罐驿,名为驿站。自从千年前水路交通的大力发展开始,这里便成为十分重要的水路交通节点,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过去,这里还是巴县三大水路驿站之一,三大水上驿站分别是铜罐驿,鱼洞,木洞。最开始,这里执行驿站的基本用途:供军事人员食宿换马。后来,由于离重庆很近,又近邻白市驿,江津,西彭,还在长江边上,十分巧妙的将水路与陆路交通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商贸中心,促进小镇的快速发展。最后在明清时期全国驿路交通大力发展时达到顶峰。据记载,每傍晚船舶归来时,铜罐驿开始一天最为繁华的时候,贸易不绝,灯火通明,商人们你吆我喝,好不热闹!此时远观此驿,仿佛一个不夜城。


金刚滩头寒雨歇,铜罐驿前朝望通。天转山形回合异,春添江色浅深同。

巴农麦陇层云上,楚客枫林返照中。水底鲤鱼长尺半,寄书好到锦亭东。


这是明代杨慎创作的《铜罐驿》,也算是对这里的一个总结。

3.近代

民国元年(1912年)后,以铜罐场为乡级政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铜罐里。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建铜罐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铜罐乡改为铜罐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铜罐联保改为铜罐乡。

至此,铜罐驿古镇基本成型。

1951年12月,划铜罐驿乡和西彭乡部分建冬笋坝乡。

1954年4月,冬笋乡并入铜罐乡。

1955年3月,划铜罐乡场镇部分建冬笋坝镇,即今天的铜罐驿镇驻地。

1958年9月,铜罐乡与冬笋坝镇合并建冬笋坝公社,后称冬笋坝管理区。

1959年2月,冬笋坝管理区析置冬笋坝镇;同年7月,冬笋坝管理区剩余部分易名铜罐驿管理区。

1982年5月,铜罐驿公社改铜罐驿乡。

1985年6月,由冬笋坝镇改为铜罐驿镇,铜罐驿乡并入铜罐驿镇。

1995年3月,从巴南区划入九龙坡区。因为之前属于巴南区,所以之前铜罐驿有一座比较优秀的中学——巴一中(现在很多老年人都这么称呼那附近的地名)就此得名。

(以上内容取自百度百科,蓝色部分为笔者自己添加,因为不是很懂这方面的内容)

笔者也来讲讲自己得知的故事。

铜罐驿铁路车站

正如上文所说,现在的铜罐驿镇其实是冬笋坝,真正的老铜罐并不在这里。那么大家应该很好奇为什么铜罐古镇可以保存这么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和过去的风格呢?

因为就算是在文革时期,铜罐驿(冬笋坝)都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

在文革时期,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各种“斗争”,学校,工厂都不得不停止工作。但铜罐驿没有。因为铜罐驿当时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铁路和罐头厂。罐头厂当时也是很大很出名的国营企业,听母亲说,在那个年代,糖果,冰糕都是很珍贵的物品,但母亲却可以吃到糖果,夏天还可以吃到罐头厂自制的冰棒和水果罐头。因为当时铜罐驿罐头厂在整个重庆还是比较有名,收益还是很好,所以厂里福利也还不错。所以厂里还配备了自己的警卫队,笔者外公就是保卫科的,很多镇上的事,保卫科都会帮忙解决。听老人说铁路也是那时铜罐驿的另一个秘密武器。因为当时铁路是有铁道兵,用于保护成渝铁路这条铁路干线,顺便也保护了整个镇子。所以有部队在,每当有人要来斗争时,部队就要求“要文斗不要武斗”,直接拿枪包围,组织“斗争”进一步恶化下去。并且为了保护小镇和铁路设施,部队还在进出铜罐驿的马路上架起了机枪,防止外界干扰破坏。所以当外面热火朝天时,铜罐驿,冬笋坝内该干嘛干嘛,学校不停课正常读书,大人正常上班,各岗位正常运转。所以铜罐驿内的事物基本上没有遭到破坏,才能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二、景点

1.铜罐古镇

铜罐古镇其实就是以前的老铜罐,只是后来政府搬迁至冬笋坝之后变得逐渐荒废。与其他特地打造的古镇不同,铜罐古镇没有任何人为捏造,纯粹是老铜罐人民生活之影。甚至因为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已成危房,老古镇里已经没有几户人家居住了,大部分都搬至铜罐驿镇(冬笋坝)。古镇如果你不提前了解,你连入口都不一定能找到。要从铁路沿线走四公里路(在火车站注意安全,不要侵线,避让火车,禁止横穿铁路或在铁路线上嬉戏打闹,不建议从铁路前往,而且现在重新修建成渝铁路,部分地区无法通过,所以请从公路前往)才能看见政府部门立起的铜罐古镇的崭新告示牌,或者从周贡植故居的马路下走到铁路边上再走小路到达。

图片来自网络,联系侵权必删,图为铜罐古镇附近铁道

说老铜罐是一个古镇,不如说是一条老街。这条老街相比其他古镇,较为冷清和颓败,处处显现出饱经岁月的痕迹。街道很短,我们当地人5分钟就可以走完。进了古镇发现镇子果然太小了,街巷加起来似乎也就一百米,还拐了个弯。虽然古镇规模明显缩小,但老建筑依然挺多,它们矗立在青石板街道两旁,乡政府办公遗址、供销社旧址等等,那些砖瓦结构的房屋,大多数都是修建于1950年,还有一些稍微破旧的石头架子房,据老人说有百年历史。老街里还有一家豆花饭,在我们当地人看来味道也还不错,只是镇上的人很少前往古镇,所以那家豆花饭基本上也是为游客们服务,成为了网红饭店。

这里有原滋原味的老街,还有西洋异域的教堂,也有诱人的传说故事,一晃多年,岁月虽然终将它华丽的盛装褪去,只留下荒芜的街市,以及孤单老人的独自守望,但它依然美丽,只成了永恒的记忆。随着水路交通的变化,它暂时没有了当年明清时期的热闹,没有了作为水驿站的雄伟。杂草丛生之下,是当年的辉煌!时隔多日,至此,已成艺术。

2.铜罐驿天主教堂

图片来自网络,联系侵权必删,图为铜罐驿天主教堂

铜罐驿天主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教堂主体中西合璧,采用中式翘角飞檐。堂内正中墙上设有圣母塑像,堂内两侧墙上,挂着十四幅油画,是当年法国传教士带来,经堂后面是钟楼,有口法制合金钟,钟声洪亮悠扬,数十里外可闻。笔者曾多次登上此楼,只是轻轻摇钟,都回音环绕,要是敲打此钟,整个长江边上都可听见。在神父楼下有一地下室,面积约20平米,用于贮藏食物、葡萄酒,仿佛冰箱,经久不坏,这也是它的神奇之处。教堂圣水井直通滴水岩河(应该是地下河),听老人说过,之前有人从这里下去过,发现地下暗河众多,可以直通附近村子里的水井,甚至可以直达长江边上。铜罐驿天主堂院内,还生长著一株仙人掌和紫荆树。仙人掌高有六七米,网络上称其“霸王鞭”(我自己并不知道)。旁边碑刻显示,仙人掌和紫荆树与教堂同龄,已见证百年风雨。铜罐驿天主堂现为我市规模第二大教堂,保存最为完好。这里曾经是老巴一中附近(许多老年人都这么叫),又有一座教堂,可谓在山水之中有了一丝文化气息。

(未完待续······)


天亮了,梦醒了······


梦里居隐

写于2023年8月28日

【梦里の记忆】往事家乡篇6:退去的记忆(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