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聊斋志异(百十三)

2021-06-24 18:42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457,姬生

自作穿窬自盖愆,相夫赖有室人贤。

休言狂药能迷性,酿酒都应是盗泉。

  南阳有个姓鄂的人家,家里有狐狸作祟,金钱物件总被偷去。若有冒犯,作祟作得更厉害。鄂家有个外孙子姬生,是个放荡不羁的名士,烧香替外祖父祈祷,请求狐狸不要作祟,狐狸总不答应。又向狐狸祷告,叫它舍弃外祖父,到自己家里去作祟,狐狸也不答应。大家都嘲笑他。姬生说:“它能变幻,必有人心,我坚决把它引上正道,让它修成正果。”隔几天就去外祖父家里祈祷一次。虽不见效,但他来了以后,狐狸就不骚扰了。因此,鄂家时常挽留外孙子住在家里。夜里,姬生望着天空,请求狐狸见一面,请得很坚决。有一天,他回到家中,独自坐在书房里,房门忽然自己慢慢地开了。姬生站起来,致敬说:“狐兄来了吗?”很寂静,没有半点声息一天夜里,房门自己开了。姬生说:“如果是狐兄降临,本来就是小生祈祷求见的,为何不马上现出你的光辉形象呢?”却又寂寞无声了。桌上放着二百钱,天亮丢失了。到了晚上,姬生把铜钱增加到几百。到了半夜,听见幔帐呼啦呼啦的。姬生说:“来啦?敬备了几百铜钱,送你备用。我虽然不富裕,却也不是吝啬鬼。倘若情急势迫等钱用,不妨直言相告,何必偷窃呢?”过了一会儿,看看那些钱,少了二百。姬生仍然把钱放在原处,过了几夜,再没丢失。有一只熟鸡,想给客人吃,却丢失了。到了晚上,他又增加了酒菜。狐狸却从此绝迹了。又到鄂家作祟,和从前一样。姬生又去祷告说:“我给你备下铜钱你不拿,摆下美酒你不喝,我外祖父年老体衰,不要常常向他作祟。我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夜里任你自己拿吧。”就备下铜钱十千,酒一壶,两只鸡都切成片,摆在桌子上。他躺在桌子旁边,一宿到天亮没有声音,钱物一点没少。狐祟也从此绝迹了。

  一天晚上,姬生回到家中,拉开书房的房门,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壶酒,满满一盘子烤鸡,还有四百铜钱,用红绳穿在一起,就是前几天丢失的。知道这是狐狸的回报。用鼻于闻闻,酒气很香;倒进杯子里。酒色碧绿;喝一口,酒香醇厚。把酒喝完,半醉不醉,觉得心里突然产生了贪婪的欲望,猛然想要做贼,就开门出去了。暗想村里有一家富户,就前去跳过窗户的围墙。大墙虽然很高,一跳而上,一跳而下,妤像长了翅膀。潜入富户的屋子里,偷了一件貂皮袍子,一只金鼎,然后跳出大墙。回家放在床头上,才就枕安眠。天亮以后,拿进内室。妻子很惊讶,问他哪里来的,他吞吞吐吐地告诉给妻子,面有喜色。妻子大吃一惊说:“你一向刚强正直,怎么忽然做贼了!”他满不在乎,不以为怪,讲了他和狐狸的情况。妻子恍然大悟说:“一定是狐狸在酒中下毒了。”想起朱砂可以避邪,就把朱砂研成细末,撒在酒里,给他喝了。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失声说:“我怎么做贼了!”妻子替他说明原委,他茫然若失。又听说富户被盗,吵吵嚷嚷的,传遍了乡里。他一天到晚吃不下饭,不知怎么办才好。妻子给他出谋划策,叫他乘着夜色,把偷来的东西抛进墙里。他听从了。富户重又得到丢失的东西,追查也就平息了。在这一年的岁试中,他考取第一,又推举他品行优秀,应该受到加倍的赏赐。到发榜那一天,提学使官署的房梁上黏着一张帖子,上面写着:“姬某人做贼,偷窃某家的皮袍和全鼎,怎么能说品行优秀呢?”梁很高,不是跳脚可以贴上去的。提学使生了疑心,拿着那张贴子询问姬生。姬生吃了一惊,暗想此事除了妻子再无知情人,何况官署院深密闭,怎么来的呢?因而省悟说:“这一定是狐狸千的。”于是就毫无隐讳,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提学使加倍赏了他。他常常自思自念:我没有得罪狐狸,它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陷害我。也是小人独为小人洗雪耻辱罢了。

  异史氏说:“姬生想把邪魔引上正道,反被邪魔迷惑了。狐狸的用心未必太恶毒,也许是姬生的诙谐招惹的,狐狸也用诙谐戏弄他罢了。倘若不是本身根基好,家有贤内助,几乎正像原涉所说的:家人寡妇,一旦被盗贼所污染,行为就邪恶了!可怕!”

  吴木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康熙三十三年,一位举人到浙中当县官,查点囚犯。有个盗窃犯,脸上已经刺完字,按例应该提出监牢,释放。县官不满意民间简化的‘窃’字,少了几笔,不是官方规定的正规字,就让衙役给他刮去,等创口平复以后,按照字典里的点画形状,另行刺字。盗贼口占一首诗说:‘手把菱花仔细看,淋漓鲜血旧痕斑。早知面上重为若,窃物先防识字官。’狱卒笑他说:‘诗人不去求取功名,因何为盗呢?’盗贼又口占一首诗,回答狱卒说:‘少年学道志功名,只为家贫误一生。冀得资财权子母,囊游燕市博恩荣。’由此看来,秀才为盗,也是进取仕途的意志。狐狸给姬生进取仕途的财宝,他却后悔误入歧途,迂腐啊。


458,韩方

至性应推田舍奴,床头黄纸亦灵符。

不知疫鬼稽留日,嶽帝聪明觉得無?

  明朝末年,济南郡以北好几个州县,盛行瘟疫。家家都有病人。齐东有个叫韩方的农民,父母都染上了疫病,韩方对老人十分孝敬,急得没法,便备好祭品,到孤石大夫庙【《章邱县志》:东陵山下大石,高丈馀,有神异,不时化为人,行医邑中。嘉靖初,尝化一男子,假星命,自号石大夫。】中痛哭着为父母祈祷。回去的路上,还在伤心地落泪。

  忽然碰见一个人,衣着整洁,问韩方:“什么事这样悲伤?”韩方详细地告诉了他。那人说:“孤石大夫是很神验,但不在治疫病上,向他祈祷有什么用?我有个小办法,倒可以试试。”韩方大喜,询问那人的姓名,那人说:“我不求报答,何必告诉你姓名籍贯?”韩方又恳求去自己家看病,那人摇摇头,说:“不必。你回家后,拿张黄纸放到床上,厉声说‘我明天去鬼都告诉东岳大帝’,你父母的病就好了。”韩方恐怕不灵验,执意请那人去家里看看。那人说:“实话告诉你,我不是凡人。巡环使者见我忠厚诚实,让我做了南乡土地。我为你的一片孝心所感动,所以教给你这个方法。现在,东岳大帝正在从枉死鬼中选拔那些对老百姓有功、或一生正直、不作邪祟的,用作城隍、土地。这些行瘟疫殃害人的,都是郡城中被清兵杀死的冤鬼,急着要去鬼都向岳帝自荐,所以沿途索贿,借此糊口。你说要告诉岳帝,他们一定害怕,病就好了。”韩方听罢,又惊又敬.忙伏地叩头谢恩,起来一看,土地已渺无人影了。叹息着回到家中,按照土地说的去做,父母果然好了。又把这方法传到邻村,无不灵验。


459,纫针

弱息娇姿肇祸胎,回生起死仗神雷。

争婚妄自生奸计,天遣乘龙佳婿来。

  东昌人虞小思,经商为业。妻子夏氏,一天从娘家回来,走到自家门口,见一老太太和一个少女正哭得十分悲伤。夏氏好奇地询问缘故,老太太挥泪诉说了一番。原来,老太太的丈夫叫王心斋,本是官宦后代。后来家道衰落,无法谋生,便央求人担保,借了富户黄某家的银子去做买卖。途中碰上强盗,钱财全被抢光,侥幸保住条命逃回家来。黄某天天索债,连本带息共有三十多两银子,家里实在没东西抵债。黄某窥视到王心斋的女儿纫针生得很美,便想弄到手做妾。让保人去告诉王心斋:如果愿意拿女儿顶债,除原来的欠帐一笔勾销外,另外再给二十两银子。王心斋拿不定主意,去跟妻子商量。妻子哭着说:“我们虽然贫困,也是官宦人家的后裔。那黄某靠做奴仆发家,怎敢让我的女儿去给他做小老婆!况且,纫针早就有了女婿,你可不能擅自作主啊!”先前,本县傅举人的儿子,和王心斋很投机,生了个儿子叫阿卯,两家便订下了“娃娃亲”。后来。傅举人去了福建做官,一年多就死在任上。妻子儿女回不来老家,与王家也就断绝音讯了。因此,纫针长到十五岁,还没嫁人。妻子提到这件事,王心斋无话可说,长吁短叹,合计着如何才能还上黄某的债。妻子说:“实在没法的话,我回娘家跟我的两个弟弟商量商量,请他们帮助。”王心斋的妻子姓范,她祖父曾在京城做过官,有两个孙子,家里富有田产。第二天,范氏带着女儿纫针回了娘家,央求两个弟弟接济,两个弟弟却任凭她伤心地流泪,连一句想帮忙的话都没有。范氏无法,大哭着返了回来,正好碰上夏氏询问,便又连说带哭地诉说了一番。

  夏氏听后,非常怜悯母女二人。见那少女生得柔媚可爱,心里更感到酸楚。便将她们母女请到自己家,用酒饭招待。安慰她们说:“你们娘俩不要难过,我一定尽力帮助你们!”范氏还没来得及致谢,女儿纫针已哭着跪倒在地。夏氏更加怜惜她,筹思着说:“我虽然略有点积蓄,但要拿出三十两银子也很困难,只得靠典当东西凑钱了。”母女再三拜谢。夏氏和她们约定三天后来取钱。范氏母女走后,夏氏想方设法筹钱,也没敢告诉丈夫。三天后,仍没凑齐三十两银子,便打发人回娘家去跟母亲借钱。这时,范氏母女却已来了。夏氏告诉她们实情,让她们第二天再来。傍晚,银子借来了,夏氏便将银子连同原来的那些一块包起来,放在床头上。到了夜晚,有个强盗钻透墙壁,举着灯进入屋内。夏氏惊醒过来,微微睁眼一看,见一个人胳膊上挎着短刀,相貌十分凶恶。夏氏非常害怕,假装睡着,大气不敢出。强盗走近箱子,像是要撬锁,一回头,发现夏氏枕头边上有个小包裹,一探身抓了去,在灯下解开看了看,便放进了腰包里。也不再开箱子,径自走了。夏氏连忙起身呼救。家里只有一个小丫头,听见喊声,忙隔墙去招呼邻居。等邻居们都跑过来,强盗早已无影无踪了。夏氏丢失了银子,对着灯哭泣,觉得没法向范氏母女交待。见小丫头已经睡熟,便在窗棂上上吊自杀了。

  天刚亮,丫头发现了吊着的夏氏,惊惧地喊人解救。救下来一看,四肢早已冰凉了。虞小思听到消息,忙赶回家来,询问小丫头,才得知事情经过,痛哭着办理丧事。当时正是夏天,夏氏的尸体既不僵,也不腐烂。过了七天,才入了敛。埋葬后,纫针偷偷地从家里跑出来,到夏氏的坟墓上痛哭。正哭着,忽然雷电大作,暴雨倾盆,霹雳一声,将夏氏的坟炸开,纫针也被震死了。虞小思听说,奔到妻子坟上察看,只见棺材已打开,妻子正在里面呻吟,忙抱了出来。见旁边还有具女尸,不认识是谁。醒过来的夏氏仔细看了看,才认出是纫针。二人大感惊骇奇怪。不一会儿,范氏跑了来,发现女儿已死,哭着说:“我本来就怀疑她在这里,果然没错!听到夏夫人的死讯后,她就日夜啼哭。今晚告诉我,想来坟上哭祭,我没答应.她就自己跑来了。”夏氏为纫针的情谊所感动,跟丈夫说了说,就用葬自己的棺材和墓穴葬了纫针。范氏拜谢。

  虞小思背着妻子回了家,范氏也回去告诉丈夫经过。这时,听人说村北有个人被雷劈死在路上,身上还写着行字:“偷夏氏银子的贼!”一会儿听到邻居的妻子号哭。才知雷打死的强盗就是她的丈夫马大。村里有人忙告了官府,官府将马大的老婆捉了去询问,才得知其中原委。原来,范氏因为夏氏答应替她出钱赎女儿,感激地哭着对别人说了。马大本是个赌徒无赖,听说后便萌生了偷盗夏氏银子的念头。官府便押着这个妇人去她家搜寻赃物。只搜出二十两银子。又从马大尸体上搜出了四两。官府判决将马妻卖了,凑齐失盗的银子数,还给了虞小思。夏氏更加喜欢,仍将银子如数给了范氏,让她还给债主。

  葬了纫针三天后,夜晚忽然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将坟墓再次震开,纫针也活了过来。她也不回家,径直去敲夏氏的门。原来纫针认出了葬自己的地方本是夏氏的坟,所以怀疑她已经复活了。夏氏听到敲门声,惊醒过来,隔着门问是谁。纫针说:“夫人果然活了吗?我是纫针啊!”夏氏听了,惊骇不已,以为是鬼。忙招呼邻居家的老太太一块询问,才知道纫针真的又活了,忙高兴地让她进屋。纫针对夏氏说:“我愿意留下来服侍夫人,不想再回家了。”夏氏说:“你莫不是怀疑我出钱是为了买奴婢吗?你葬了后,我已经替你家还了债。请你不要猜疑。”纫针越发感激,哭泣着,要认夏氏为母亲。夏氏不答应,纫针哀求说:“女儿能操劳家务,不会吃闲饭的!”天明后,夏氏去告诉范氏纫针复活的事。范氏大喜,急忙赶来,也顺从了女儿的意思,让女儿拜夏氏为母。范氏回家后,夏氏又把纫针强送回了家。纫针啼哭着思念夏氏。王心斋便背着女儿来到夏氏家,把她放到门内自己走了。夏氏看见纫针,惊讶地问她怎么来的,得知缘故后便放了心,收下了这个女儿。纫针看见虞小思过来,急忙下拜,称他父亲。虞小思本来就没有子女,又见纫针楚楚动人,心里很是高兴。从此后:纫针纺线织布,缝补衣服,十分勤苦。一次,夏氏偶然生病,纫针昼夜侍奉。见夏氏不吃饭,自己也不吃,脸上常常带着泪痕,跟人说:“母亲万一有个好歹,我也决不再活了!”夏氏的病好转后,纫针才露出了笑容。夏氏听说后,哭着说:“我四十多了没有孩子,能生个女儿像纫针一样,我也就满足了!”夏氏从没生育,一年后,忽然生了个儿子。人们都说这是行善的报答。

  又过了两年,纫针越发大了。虞小思跟王心斋商量,不能死守过去跟傅家的婚约。王心斋说:“女儿在你家,婚姻大事一切由你作主!”纫针这年十七岁,贤惠美丽,举世无双,要嫁人的消息一传出,来提亲的人踢破了门槛。虞小思夫妻挑来拣去,极力要选个称心如意的女婿。富户黄某也派了媒人来提亲,虞小思厌恶他为富不仁,坚决拒绝,而是选中了冯家的儿子。冯某,本是县里的名士,儿子既聪明,文章又写得好。虞小思想把自己选择的结果告诉王心斋,王却外出做买卖没回来。虞小思便自己作主,跟冯家订下了亲事。黄某没有得逞,便也假托外出做买卖,找到了王心斋,摆下酒宴请他喝酒,还资助了他一些本钱。二人渐渐融洽起来,黄某便吹嘘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聪明,要自己做媒给儿子提亲。王心斋感激黄某的资助,又仰慕他的富有,便答应了。回家后,去告诉虞小思。虞却已在昨天接受了冯家的婚书,听了王心斋的话,很不高兴,让女儿出来,告诉她情形。女儿生气地说:“黄债主是我们的仇家!让我侍奉他们,我只有一死!”王心斋很惭愧,托人去告诉黄某虞小思已答应了冯家的婚事。黄某大怒,说:“那女子姓王,不姓虞!我有约在先,他提亲在后,怎么能背弃盟约!”于是,向县衙告了状。县令因为黄某有约在先,要将纫针判给黄家。冯家不服,说:“王心斋把女儿托忖给虞家,亲口说婚姻大事由虞家作主;况且,我有订婚书,而黄某跟王某不过是几句酒话罢了!”县令听了,一时不能判决,便想听凭纫针所愿。黄某忙用重金贿赂县令,求他偏袒自己。因此,这事一直拖了一个多月也没最后判定。

  一天,有个举人北上进京赶考,坐着公车路过东昌,派入打听王心斋,正好问到虞家。虞小思反问来人,得知那举人姓傅,就是当年的阿卯。他已经入了福建籍,十八岁时就乡试考中了举人。因为以前跟王家有婚约,所以一直没有娶亲。这次北上赶考,他的母亲特意嘱咐他顺便访查王家的下落,打听一下纫针是不是已经嫁了人。虞小思听说后大喜。把傅举人请到家中。详细讲述了纫针这些年来的遭遇。但女婿自千里以外的地方赶来,苦于没有凭证。傅阿卯便打开一个箱子,拿出了当年王家给的许婚书。虞小思忙叫了王心斋来,检验了检验,果然不错。大家都很高兴。这天,县令复审纫针一案,阿卯投进名帖,拜见县令,说明了情况,县令便撤销了这个案子。阿卯跟王家约下婚期,又继续北上了。

  不久,阿卯参加会试回来。买了很多礼品,在他原来的家住下,跟纫针成了亲。这时,阿卯考中进士的喜报已经报到了福建,接着又报来东昌,会试又考中了,接着是入京观政。从京城回来后。纫针不愿到南方去。阿卯也因为旧宅祖坟都在这里,于是自己南下迎回父亲的棺木,用车裁着母亲一同迁来老家。

  又过了几年,虞小思去世了,儿子才七八岁。纫针抚养着他,比待自己的亲弟弟还好,让他读书,进了县学。家里也很富有,这一切都是靠阿卯的力量啊!

  异史氏说:“神龙里莫非也有豪侠吗?惩恶扬善,救活善者杀死恶人都靠的是雷霆,这就像《钱塘破阵舞》【唐传奇《柳毅传》:洞庭君之弟钱塘君在救龙女时,“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钱塘君救出龙女后,曾演《钱塘破有乐》共庆胜利。】所描述的那样。轰隆轰隆地一次又一次雷击,全为了一个人,怎知纫针不是龙女下凡呢?”


460,桓侯

好借神驹迎远客,为伸主谊宴佳宾。

登堂推挽肱如折,想见将军勇绝伦。

  荆州人彭好士,从朋友家喝酒回来,下马小便,马在路旁啃草。有一丛细草毛茸茸的,小黄花刚开放,鲜艳夺目,可已被吃了大半了;彭好士看见了,赶忙把剩下的草茎拔下来,闻闻有特殊香昧,就揣在怀里,上马再走。

  马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他觉得很惬意,竟忘了看看是否到家了,由着马随便走。走着走着,忽然发觉太阳要落山了,这才想起该拉住马往回返了。只见满眼都是山,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这时来了一个穿青衣服的人,见马连嘶带跳,就替他拉住马嚼环,说:“天快黑了,我家主人请你去住一宿。”彭问:“这是什么地方?”青衣人答:“这是四川阆中县。”彭吓了一跳:半天功夫出来一千多里路了!便问:“你家主人是谁?”答道:“到了你就知道了。”彭又问:“在哪儿?”回答说:“近在咫尺。”说完就替他拉着马,人与马都飞一样走起来。

  过了个山头,见半山中一层层房屋殿阁,其中夹杂着帐篷,远远地见一伙人穿着礼服,好像在等什么人。彭到了近前下马,与那些人互相打拱问候。一会儿,主人出来了,气度不凡,一副刚猛的样子,穿戴也很特别,向彭拱拱手说:“今天来的客人没有比彭君更远的了。”又礼貌地请彭走在前头。彭谦让地不肯冒然先走,主人拉了他的胳膊走,彭觉得被拉的地方像钳子夹住一样,痛得要折了,不敢再谦让,便顺从地走了。他之后的人还再谦让。主人就连推带拉,客人们有的喊痛,有的摔倒,好像受不了的样子,全依着主人的安排走进了厅堂。里面陈设华丽,两个客人一桌筵席。彭悄悄问同座的人:“主人是谁?”回答说:“是张桓侯啊。【张飞,字翼德,东汉未涿郡人。与关羽同事刘备。章武元年,升车骑将军,后随刘备伐吴,为其部下所杀。谥桓侯】”彭很惊愕,连咳嗽都不敢,各座都鸦雀无声,开始喝酒。桓侯说:“我年年叨扰诸位亲朋,现在略备薄酒,表示我一点心意。又逢远来的彭君光临,很是幸运。彭君,在下对您有点小要求,可是你若舍不得,我也不勉强。”彭站起来问:“您指的是什么?”桓侯说:“您骑的马有仙骨,尘世的人不能够驭使它。我打算买匹马跟您换换,怎么样?”彭说:“我哪敢跟您换,赠给您吧。”桓侯说:“我一定还你一匹好马,而且外加一万两银子。”彭听了,离开座位伏在地上叩谢,桓侯命人拉他起来。一会儿,酒菜一起上来了。太阳落下后,桓侯吩咐点了蜡烛,大家起身告辞,彭也要走。桓侯说:“你远道而来,到哪里住?”彭指着同席的人说:“我已经求他给我安排住处了。”桓侯又用大杯挨个儿向客人们敬了酒,对彭说;“你怀里的香草,鲜嫩的,人或畜吃了可以成仙,干枯的也能点金,七根草茎能点一万两黄金。”命令童仆把点金秘方传给他,彭又拜谢。桓侯说:“明天到集市去,你可以在马市里随便挑,不要讲价钱,不管多少我都给他。”又对大家说:“远来的客回家,我可以帮路费。”大家都唯唯答应着。大杯饮尽,都辞别出来。路上才互相询问姓名,彭好士的同席叫刘子翚。同行了二三里路,过了一座小山,就看见村庄了,众客人陪着彭好士都到了刘家,才淡起山上的事很怪。

  过去,村里年年有个习惯,宰猪杀羊在桓侯庙前搞些比赛、唱戏一类的活动,叫“赛社”,刘某是领头而且出钱最多的。三天前。赛社才结束。中午,村中每家都有一人被一位外来人邀请到山那边去一趟。问去干什么,谁作东道主,来人言语含混,只是催促得紧。人们过了山,看见了房舍,都觉奇怪。快到门口时,来人才以实相告,大家虽然有些害怕,也不敢退回去。来人说:“先在门口停一停。桓侯还请了一位远方客人,马上就到。”远方客人就是指彭好士。大家在刘家回想起来,又惊又怕。人们中间凡是被主人用手抓过的,都喊胳膊痛,脱下衣服点了蜡烛一照,肉都发黑了。彭看看自己,也一样。大家散后,刘某就收拾床铺叫彭休息。次日一早,村里人争着请他,又陪他赶集去选马,十几天也没挑着好马,彭打算好歹买一匹凑合算了。这天又去马市,见一匹马骨架外形像是良马,骑上一试,其快无比,竟骑回村来了。再到马市找卖马人,卖马人已经走了。于是告诉村人想回家,村人都赠他钱财,他就动身回家了。

  买的那匹马,日行五百里。到了家,彭好士说明了马是从千里外骑回来的,人们认为不可能。他拿出从四川带来的东西,大家才信了,都觉得是怪事。那些草茎呢,因为日子久了,都干巴了,数了数正好剩下七根。按照张桓侯教的法子点金,彭家因而骤然富起来。他又到了老地方,专门祭祀桓侯祠,雇戏班,唱了三天戏才回来。

  异史氏说:“看一看张飞宴请宾客,然后相信‘武夷幔亭’【《武夷山记》: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于山上置幔亭,化虹桥通上下,大会乡人饮宴】不是荒诞的。然而主人恭敬地引进客人,就使蒙受尊敬的客人差点断了胳臂,那么他当年的勇猛有力可想而知。”

  吴木欣说:“有位姓李的书生,嘴唇遮不住门牙,露在嘴的外面足有一指。有一天,他在某家参加宴会,两位客人谦让上下座,争得很厉害。一个人拉着让向前,另一个则向后退。由于用力过猛胳臂肘脱臼。姓李的恰好站在他们的后面,胳臂肘撞过来碰了他的嘴,一对门牙碰掉了,血流如泉涌。大家都惊呆了,争执也就停止。”这件事同张飞拉客人的胳臂让人疼得像断了骨头,同样是一桩笑话。

志怪故事·聊斋志异(百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