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种竹 · 长河潆绕 | 杭州曲水庵
【简介】
曲水庵位于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交芦庵之东、正等院之左。明祟祯元年(公元1628r年)云栖古德禅师重新创建。依溪筑一庵,门迎曲水,非舟莫渡,故名“曲水庵”。檐廊上悬“曲水庵”三字牌额,系奥严居士调御所题。又题匾额曰:“古先生之庐”。
【建筑及周围环境】
曲水庵的中堂供奉着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西方三圣菩萨。东西两侧的庑廊为香客宿舍。禅室左面为楼,楼上供奉着普门观音菩萨像。楼下为讲经堂。东面有一“怀阁”,含有面对西天怀念回归之意。
曲水庵的四周,临水种竹,长河潆绕,汇成放生池,此为“生池饲鱼”,曲水八景之一。放生池内种有莲花,屋角种有梅花,竹篙边种着菊花。
【曲水意境】
曲水庵四周花溪环绕,曲水迂回,金菊错落,雪梅飘香的迷人景色,庵内还有一座狮子石窟。为数众多的香客、信徒,撑着雨伞,戴着箬笠,乘着一只只小船,从四面八方涌来。这些香客,里面有像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雷次宗一样的文人隐士,他们都是为着景慕曲水庵的名望和影响前来礼佛、敬香的;而不是仿效兰亭"曲水流觞"的那帮文人,饮酒吟诗。
《西溪百咏·曲水庵》诗云:
门外花溪曲曲回,担簦顶笠接船来。
篱边金错迎霜菊,屋角香浮带雪梅。
狮子窟中无野性,莲花社里有宗雷。
匡庐滴漏重传响,不是流觞集俊才。
曲水庵是观芦胜地,如大善《蒹葭里》诗中说的"千顷蒹葭十里洲"的泽国湿地,正是屠倬诗中所说的"短棹穿芦砖,四面都是水,屋在芦花上,船入芦花里"的美妙情景。
曲水庵左近有一片大竹林。引来许多游客。释大绮有诗曰:"千亩不云多,十个不云寡。悬知击竹处,更有问津者。"这大片竹林中,栽种着万竿修竹,密密麻麻,中有曲径通到溪边古渡。此古渡人迹罕到。渡口对岸是一片根繁茂的桃林。在桃花掩映中隐约可见村民住房。
施万有诗描绘此景:
万竹最深处,通行唯有径。
径尽人迹稀,渡古溪流静。
隔岸见桃花,村家知远近。
归路望前山,坐待渔郎问。
《西溪梵隐志·曲水庵》载:"四围并阚水映竹,长河潆绕,汇为放生池。"这放生池很大,由数条溪河汇合而成。俗称"千斤池",可见饲鱼之多。游人纷纷投饵为戏,在阳光照耀下,鱼儿翻滚,鱼鳞闪闪发光,甚是有趣。
【古德大能】
曲水庵之所以像"匡庐滴漏"那样声名远播,不仅因其景色幽美,更主要的是这里有一位得道高僧,名唤古德。
古德法师讳大贤,古德是他的字。晚年自称"一行道人"。苕溪人,原姓陆。幼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有一次在云栖贯知希先生家听闻了楞严经的宗旨,幡然觉悟,遂投奔莲大师剃度出家。莲大师圆寂后,又受业于儒大师。他不怕劳苦,兢兢业业地干着烧饭、砍柴等劳作。空闲时,就去听大师讲演经文。他对经文能够潜心研习,析微辨奥,从而获得僧众的好评,被称之为"义虎"。他静心修炼,蠲除杂念,又才思敏捷,所以僧俗两方,都十分器重他。名僧如鹅湖心律禅师、博山舣禅师;施主如太史钱谦益、京兆尹钱士贵,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等,都纷纷请他去开席演讲,分身说法。名望甚隆。
古德法师在曲水庵有20多年之久。这20多年中,他组织佛社,设坛讲法,从未间断。他舌如莲花,使人深受感动。外地来听他演讲的人很多,有时竟达万人之众。庵中地小容不下,于是听讲的人就把船泊在芦花荡内,或手中撑着雨伞,或头上顶着笠帽,坐在船上听讲,连附近的慈觉庵和香海居里都住满了人。
明崇祯己卯(公元1639)年秋,古德禅师坐化于讲席之上。他的门人在花坞筑一舍利塔,将其安葬。其著有《维摩折衷疏》、《金刚如说》、《发菩提心论解》、《五戒略解》等数种经书行世。
他死后,由笠云、箨如二法师继席开讲。听讲者皆将船停泊芦荡之中。
【承大德之风,发佛学之光】
经过历史的重重洗礼,承古德大师之志,经多年的修缮与维护,我们看到了禅境悠远,长河潆绕的曲水庵,在每个重要的殿宇中都有法师及香客的足迹,当我们虔诚仰望佛像的时候,也会看到写有寺庙历史的微红科技电子功德宝,此刻的感受是静谧,是安然,是无处安放的内心突然有了寄居之所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