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论备考基本认知(二):申论避坑

2022-08-13 17:54 作者:中指的申论教室  | 我要投稿

不要做井底之蛙  只盯本省的一亩三分地


    很多同学申论学习之初非要精准地学习本省申论考试教材和课程,这种认知是非常危险且无用的。敬告大家不要把申论过度“地域化”,错误认为X省申论与Y省申论不相关,本省的A、B、C卷之前没有互相参考价值。

    申论是一个系统、稳定且发展更新着的考试科目,称之为申论的考试都无不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分析解决问题、公文写作等能力。从做题和学习角度来说,申论题目只分好坏、难易(或者说质量高低),而不分所谓“地域”。那些妄图将申论按地域划分进行理论讲解的,大半是在骗没入门的韭菜。

    有人认为各省题型有所差别。但你也要未雨绸缪,用发展眼光去看问题。你所参加的省份今年考策论文,明年可能就考政论文;今年不考大作文、不考观点辨析题,你敢保证明年不考吗。再者我认为,大作文和客观题之间、各类型客观题之间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申论学习一通百通。所以建议大家要更加系统全面地学习完整申论理论知识。

    系统学习完之后,你才有资格去探讨、去较真所谓本省的不同之处。我做过的题目不多,大概涵盖大部分主流省份试卷、大概有50-70套左右的真题,粗浅认为有明显特色,需要专门较真一下的题目是:江苏的观点辨析题、广东的大作文、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自主命题试卷主题精准对应的本省省情。再者就是各类乡镇卷最后的公文题(大多数比客观题都简单),部分执法(警察)类题目偏向法治的话题。除此之外,各类申论的差别绝大多数是难度和质量的差别。

    大家要去做真正高质量、真正先进的题目,它们代表着申论发展的方向,代表着你要考的平平无奇的省份接下来可能有的出题方向。你省去年考过的主题,今年再考的概率是极低的,但其他省份更与时俱进、更多样化的申论出题类型、作文主题说不定就是你们省下次的出题方向。

    国考题目是最重要的风向标,难度中上等,出题水平稳定,极少出现有失水准的题目。江苏题目和部分浙江题目,经常出现一些设计非常精妙、质量高于国考的题目,有些可以代表最先进的出题方向,是各省、国考应该学习参考的。部分自主命题的发达省份,题目比较自我,前文已说。大部分联考的普通省份,通常难度一般、题型传统、评分宽松,但也要注意这两年联考试卷的难度也在奋起直追,所以要提高警惕,日常学习要向目前的高水平题目看齐。所以一般建议大家做最新国考、苏考、浙考真题,以及本省近2-3年真题。(如果是广东县级卷考生,做做自己省份题目、看看本省政府工作报告、党代会工作报告就好)

    (文中出现的各类观点,如“去年策论、今年政论”“去年考完、今年不考”“他省去年考、你省今年考”等等,均由我做过的为数不多的题目为佐证而提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举例、不再注明出处,有缘自会看到悟到)


跳出井底,

破除遮蔽,

申论的世界可能就会乘风万里看山河。




不要一味封神点将  盲目崇拜“能人”经验


    目前的公考行情太过火热,也催生出一轮又一轮的“造神”闹剧,像我这样隔岸观火者,可以悠闲吃瓜,但对于身在其中的考生来说,浪费的不只是金钱,更是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所以需要大家慎之又慎,理性看待各类能人高手。下面就跟大家揭露一下各类“能人”的面目以及我的一些主观狭隘的看法:

    “能人”一为撞大运而不自知者。考生最最最迷信的就是高分,只要打上高分的标签,便能收获一批信众,说的一切像是真理。这是非常可怕的,公考虽然是分数决定一切,但学习过程中不能唯分数论,这会反噬人的理性。因为高分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高分或错误判断自己高分的原因。所以就有了很多高分者奇怪的论断,“字写好就行”“全都抄材料就好”“背个写作模板”等等,老天爷赏你饭吃,不是让你来自负误人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分者成绩忽高忽低却不得其根本的地方。只能说很多人对申论片面肤浅的认知正好对应了某次考试的题型和风格,或者是搏命式的考前积累正好撞了大运等等。当然,申论高分原因对很多人来说更像“盲盒”,可能有类似高分者不同意我的“诋毁”,但就算是真有误伤,我也希望更多的考生跟我持相同观点去看待这些负能量凡尔赛,因为这些高分者对我们没有太多帮助,更多的是打击学习积极性。

    “能人”二为高分却难为人师者。有些高分者会学、会悟,但不会讲,更不会高效教授他人。他们是凭真本事取得高分,对申论也有比较靠谱的见地,但更多的可能是零碎化的观点,是建立在辅导机构知识体系上不可言传的见解。要提防这种人的授课,可能教给你的东西跟你在辅导机构听到的如出一辙,也可能会让你感觉含糊其词、云里雾里。建议这类人多免费分享两年经验、多写一些优质答案,沉淀一下,接受公考圈的洗礼和各类嘴炮考友的毒打。以我为例,上岸前后一直在QZZN帮帮团当组长带人讨论申论,上岸后在机构兼职三年并在论坛发布各类经验,而后才慢慢形成自己讲课风格和教授体系,现在让我回看自己五六年前的讲课视频,真的非常的不合格。

    以上两者应该很好辨认,要么是没有营养的怪诞言论,要么是短期备考上岸后想要立即成师的激进新,还请大家谨慎自辩。但不管怎样,他们既然有不争的高分事实,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看高分考友的答案,听成熟考友的经验”。尽量去收集真实靠谱的高分答案,公考路上你会用到。

    “能人”三为营销造假者。“营销”“造假”两词就已说明一切,忘记了初心,愧为人师。营销造假者的普遍伎俩就是抄袭机构或优质分享者,展示自己或水军造假的高分,买赞买踩到处霸屏,一篇经验文章反复发布。这种人干货极少,混淆视听,破坏公考圈环境,劣币驱逐良币,给考生带来不好示范和引导。大家多在论坛待几天,如果发现某人反复在你眼前晃荡,内容又臭又长而且到处都发,答案没有几个评论缺莫名高赞或评论都是无脑夸的,就要小心了,这种人大概率要剐你的肉,喝你的血,毁你的前程。曾经某人抄袭我的文章,我去交流被拉黑,后发帖指责其行径,他的粉丝(或小号、或水军)评价我说:你有内容,他会营销,为什么要撕呢,合作岂不美哉。这种言论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没错,包括我在内,谁都不会平白无故拿出自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来“布施”,盈利是授课的应有之义,但这种把经验分享、传道解惑当做买卖的“营销造假者”真的坏到骨子里了。就算这种人有真本事,也只会更多的视你为韭菜,你怎能指望这种品性之人会全身心教授知识、交流答疑。

    “能人”四为高谈阔论者。这种人没啥坏心眼,好为人师,闲得要命,习惯于居高临下的态度输出其半瓶子咣当的知识和观点。这种人最难辨别和提防,危害性在毁人于无形,堪称公考界的键盘侠。就连我有时也会被这些不讲理、不论题的人喷得无可奈何,更别说作为初入考圈的大多数同学,更是会被他们的自负嚣张的态度给带节奏。这类人依仗着“半部某笔治天下”“我的朋友是考官”的自信,同为考生群体一员的共情共鸣,长期混迹考圈吃瓜而熟知各路大神、各类事件的所谓经验,常年考试、偶有高分带来的遗老遗少做派,去抨击跟其观点不一致、答案思路不相同的人。观点、意志不坚定者会被喷的怀疑自己,围观吃瓜者会被这种“绿林好汉”感染而信服,可谓杀人诛心。比如,我在自己组的QQ、微信群中分享经验时抬眼看的人寥寥无几,个别考友挺直腰板唱个反调就能引来一阵崇拜;我在某远古论坛发个真题答案解析,一帮遗老遗少恨不得不看题目就来喷个存在感。好为人师者自信自主、敢于批判是无可厚非的,但这要建立在师者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责任担当之上,要知道你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别人整个公考生涯的基本认知,一定不要为了逞口舌之快而损人不利己。所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更加理性审慎,多跟别人就题论题,少去跟着别人的节奏摇摆,更不要去当簇拥和帮凶。要警惕那些只有情绪没有观点,只有观点没有证明的言论。

    同学们和能人们共勉:

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

明智是上岸的先决,

更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德行。



不要徘徊踱步  只务虚功何谈申论入门


    本篇是“避坑”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之前两篇是想让大家对自身学习、对他人经验有更加清醒理性的认识。因为认识是行动的先决,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这篇是让大家知道行动是认识的体现与延续,行百里者半九十,行动走了样、打了折扣,认识再到位也是虚无。就我观察,相当数量考生的申论学习,往往停留在似懂非懂的认识层面,而行动力极差:考前没做过一套完整试卷,没写过一篇完整作文,没限时做过真题。这种情况放到行测学习中是不可想象的,但为何会允许自己这样对待申论呢。既白费了自己行测的付出,又浪费了大多数人都能学懂弄通的申论基本禀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踏石留印的刻苦扎实作风才能让申论入门,申论真正入门后,你会发现申论比行测更有趣、更有魅力,更能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对以后面试、工作、人生更有用。因此,希望大家早日走出舒适区,走上申论学习的正道。

    不要集邮吃灰,只收藏不学习。现在公考培训老师数量多、质量参差,导致很多同学出现选择障碍,希望货比三家,找到零差评、高性价比。备考伊始慎重选择无可厚非,毕竟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效果。但不要过于沉溺于收集鉴赏各种老师,犹豫不决反而浪费了备考时间,更不要沉溺于收集各路文章视频干货,把收藏等同于吸收,假装自己在学习。要兼听者明,多听身边有经验的活人(区别于水军、小号)的建议;要遵从内心,找到价格、风格能接受,能真切感受到能听懂、有提高的经验或课程;要开阔视野,在认定某老师后,学习过程中也要不断看其他机构的答案和方法,去坚定自我选择或进行自我否定,保持学习的独立性。

    不要一曝十寒,不日进者必日退。公考备考一定要有连贯性,如果1-3个月的短期备考,那就持续高强度保持做题感觉和思维记忆;如果长期备考,那就细水长流,保证每天都要“进货”。由于行测比较碎片化,题目随时随地都能刷几道,比较好保持练习的连续性,而申论练习至少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且没有参考答案,少有深度精准讲解,被大家内心排斥,往往下定决心学两天就没了动力,往往临近考前才有紧迫性逼着自己眉毛胡子一把抓了学习。这都是很危险的。申论比行测更注重能力考查,需要显功更需要潜功,长期持续学习思考,培养习惯和能力,久久为功才能水到渠成。大家一定要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申论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找到可参照的讲解和答案,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不要做好奇宝宝,不过脑子就去提问。好奇心是好事,提问是好习惯。但没有实践基础的提问、没有思考的提问、一味地提问,是无根之萍,无法在思维中留下深刻印记。这是对被提问者不尊重,浪费别人的时间,很可能导致被提问者无法也不想给出深度精准的答疑。这也是对自己不负责,没有思考的提问,就算得到答案,也难深入思想、历久弥新。比如有同学问我“申论怎么学”“大作文怎么学”“论点怎么找”“这个题怎么做”等等,这些模糊化、宏观化的问题,想要得到满意的回答,基本等同于把申论这门学科给你讲一遍。这类问题在我看来是无法回答且暴露提问者懒惰浮漂态度的问题,这种学生建议跟营销号去互动,他们比淘宝客服还要周到体贴。我比较喜欢同学问“这两个要点能否合并或分割”“这个关键词为什么不写到答案中”“这题是否需要总括句”“这个大作文分论点合适吗”这类可感可知、有的放矢的问题。用勤奋思考的态度和习惯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优待和指点。

    不要做好好先生,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公考学习,特别是申论学习,没有绝对的真理,所以永远不要做“最听话”的学生。不要完全依赖老师,把自己的做题思考一直“寄生”到老师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上,最终可能会产生老师讲的都会,自己做起来啥都不会的陷阱。不要无条件信任老师,再好的老师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特别是申论答案不能够迷信某个特定老师,我自己写的答案也经常做我反思、学生质疑,然后修改、完善、推翻。不要胆怯提问,只要是自己经过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提问,学过的内容不要留下疑惑,不要怕问题幼稚,幼稚的问题没弄懂是最可怕的,这是根本上的错误和偏差,一定要尽早解决。

    不要求神拜佛,迷信考前预测填鸭。这是投机主义,更是投降主义。一定要理性看待热点和套路,这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救命稻草。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驾驭它们,那它们能够帮助你开阔思路、画龙点睛。如果你平时不学习,考前去积累热点文章、模板套路,那就是盲人摸象,很可能被牵着鼻子走,很容易反噬思维,让自己脱离材料和题干实际而跑题偏题,可能还不如就题论题写幼稚文章。申论成绩不是拜出来的,是学出来的,有人申论裸考高分,你就把自己的公考赌到申论裸考吗。有人中了千万彩票,你就要辞职成为专门买彩票的人吗。不要放弃申论学习,把它当成一门科学,先尽人事,再去听天命。

不积跬步,无千里路

善弄轻舟,越万重山

迈入正门,卸下重负,申论路上有缘见




申论备考基本认知(二):申论避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