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心得】膏药 一个没落的神器
中医的膏药,其实是真的能治病的神器,但是这个东西不可避免的用了道士们研究的黄升丹,因此被一棍子打死,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成分。为了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人被西医忽悠的去做手术,明明是累出来的病,好好调理身体就好了。一做手术气血亏虚,反而更加严重。
现在整个环境,中医膏药的没落也是很大程度上要怪罪于中医自己。
中医自己的流派自宋朝以来,医学有了考试,题目跟科举一样,在几本书里面选,备选资料,伤寒,内经之类,完全忽视外科的发展,造成了外科没人才;真正的中医外科是蒙古人从中亚带回来的阿拉伯大夫发展起来经过明清,才出了几个像样的中医外科的大拿。
内科流派排挤外科用药。流派一旦确立,就会出现斗争,跟认识有关而不分流派。比如儒医,明清甚至民国,很多儒医钻研的方向是周易,尊重道医的理论体系,所以同仁堂御供的一些方子跟伤寒论八竿子打不着,用的都是名贵药,医理并非来自临床实践而是取象比类,因为名贵药不可能大范围的临床应用。
有人说临床实践没有取象比类怎么可能有效果?这就是中医悟性的关键性。在一些大夫眼里,包治百病的方子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外治法里,是经常存在的。
内治法里也有,比如耆婆万病丸,岳美中老爷子曾经用过这个万病丸,炮制工艺复杂,用的时候两个绿豆大小能泄出来病人2000ml的积液,而且因为繁琐的炮制工艺,用对了只治病无副作用。吴师机的方子也是如此,几大名方都一百多味。
但是现在却因为教育制度下培训出的一些思想僵硬的医生摒弃不用,其实是受不了炮制工艺的苦,不愿意干这些活。我在临床上用过几次膏药方里面的药物,效果很好。
我去义诊的时候给一个单纯手脚麻木的阿姨开了一个四枝汤外洗。其实就是熬膏药里面用的搅和锅里药物用的边角料,桑柳槐桃,四种树的树枝,一样一两,结果人洗了一次就不难受了。真正的膏药后面还要再跟个七八十味的成分。取象比类的思想在临床上又能给患者省钱效果又出奇的棒。还有一次遇到一个风湿骨病,双手类风湿七年,用了孙真人给麻风病人用的大风子,外洗,三天就缓解了没那么疼了。这些中医外科常用的药品,大内科不怎么讲,但是套上一用效果却出奇的好。
说了这么多膏药好,但是我们现在的市面上的膏药却没几个靠谱的。不是因为药物,而是因为炮制的工艺,市面上为了规避铅含量,用的都是假黑膏药,就是一些黑色的胶类成分融化开了把药粉搅和进去然后敷给病人,细料也不放,也没有香油浸泡药材的时间,也没投入水缸七天去火毒的流程。既然配伍是按照取象比类来的,那么流程也应该严格遵守。
我一般治这样的风湿骨病就是喝加外洗。但是这样的药真的难喝,却也效果很快。
去年冬天有个老太太来我家治腿痛,当时休息回家,她来了,我家二楼,仅仅上个楼疼的都哭了,但是五剂药下去后,不疼了,但是坚决也不想喝了,儿媳妇劝了半天才又喝了五天。
但是我只是给她治了一下标,本还没补起来。这也是膏药的配伍的神奇之处。当然我没给病人开100多味药。另外说一句市面上但凡熬黑膏药的都别太轻信,一个是真正的下名贵细料的黑膏药在古代就得好几两银子了,约合人民币好几千块钱。
第二,现有法律规定,铅含量高的产品都属于违法的,熬黑膏药用的铅比腌松花蛋用的都多,但是真正的好的黑膏药用料足根本贴不了几次就能治愈疾病所以不存在铅中毒的事情。
第三,好的黑膏药不会被社会认可不会被人民支持,因为中医在老百姓心里就不能贵了,更别说有一帮随时挑刺的西医和不明事理的中医掘墓人。黑膏药,也就只能活在历史里。
第四,古代中医卖黑膏药的时候,需要在门诊弄一个铁笼子,关一只活的老虎做招牌,不然没人信用真的虎骨,现在药监局也好卫生局也罢还有工商局不可能让大夫这么搞;环保局,林业部也会把这个大夫抓起来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