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吡啶红外的原理

2023-02-01 15:01 作者:sousepad材料检测  | 我要投稿

        在固体酸催化以及含酸功能的双功能催化过程中,催化剂及其载体表面中心的酸碱性质会直接决定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因此在研究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改进现有的和研制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以及在研究新型酸催化材料酸位的性质,来源及结构等方面都离不来对酸性的表征,通常对固体酸表面酸性的表征包括酸位的类型,酸强度和酸量等方面。

        在如今的科学研究中,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研究已经是一个常见的课题。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时,催化剂表面的活性部位通常为酸性部位,如何准确的分析催化剂的酸性对研究催化剂的性能有重大意义。吡啶红外测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均是对催化剂表面的活性部位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通常需要两种方法结合来用。本文中,铄思百小编就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吡啶红外测试。

基本介绍

        对于吡啶红外测试,实际上是利用碱性的探针分子来对催化剂表面的酸性部位进行吸附,分析吸附后的红外特征峰位置和强度来得到需要的信息。碱性探针分子包括吡啶、乙腈、氨、三甲基胺和正丁胺等等,其中最广泛的是吡啶。

吡啶结构式

        吡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其特征峰的吸收系数较大(灵敏度高)和不被催化剂本身吸收干扰的优点,它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同时与催化剂表面的L酸和B酸相互作用,其成键方式如下图:

B型酸成键方式


L型酸成键方式

        吡啶红外作为一种通用的酸性质表征技术,可有效甄别催化剂的B酸和L酸。若要更精细地研究催化剂的B酸或L酸的酸种类、酸强度等性质,吡啶红外就有些无能为力了。这时就需要借助其它的碱性探针分子,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吡啶红外测试首先要在高温真空条件下预处理样品,然后打开吡啶池放吡啶(把多余吡啶抽出来),下面就是吡啶得脱附了,主要就是加热样品至一定温度,再使其降温至室温,测其谱图。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吡啶红外测试相关内容,可以联系我们铄思百检测!铄思百检测作为华中地区领先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与武汉众多高校及其分析测试中心有交流合作。除吡啶红外测试以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热重分析等测试都有丰富的经验,欢迎联系送样测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


吡啶红外的原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