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创新投资的时代力量和内在逻辑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与会致辞。
本文4350字,约6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3年,数字化已成为宏观经济的解困之道。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没有从0-1的商业模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是不确定性的。需要通过产业链逻辑,寻求投资突破口,打造出道即巅峰的新业态。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融中2023(第六届)有限合伙人峰会的致辞中如是说。
过去一年,随着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对产业带动的作用愈发明显,机构LP也百花齐放,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出资人、市场化母基金、保险、银行、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人频频出资。各类机构LP在推陈出新的同时,也不断积极丰富对股权投资机构出资的方式、通道。
伴随着疫情防控放开、经济复苏、监管环境变化,各类机构LP需要和谐共生,合作共赢,让LP真正蜕变成一个真正的促进各类产业发展的价值源头、活水之源。在寻找确定性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新的逻辑和新的方法。
2023年7月19日,由融中传媒、融中母基金研究院主办,融中财经、融中咨询协办的融中2023(第六届)有限合伙人峰会盛大举行。会上,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以《创新投资的时代力量和内在逻辑》为题进行了致辞。
王忠民表示,通过创新式投资,寻找解决今天宏观问题的方法,通过基金、合伙、社会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聚集于早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带来新的社会需求,新的社会供给,新的社会宏观经济。在资产负债表当中,用合理的风险投资,改变资产负债表激活初始端的原点,才可以带动当前宏观经济走出来。
为了激活技术创新,建议将更多资本投在最早的技术创新突破上,或投在新兴市场当中,将创新投资的商业模式推广应用开来,形成新市场、新需求、新供给,这才是目前宏观经济的解困之道。
为了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于利用基金的投资方法,母基金可以投资无限可分散的子基金,子基金可以在专业细分当中投出无数细分项目当中,项目又可以在发展过程之中,用层层分布式的分散化投资逻辑投下去。这时风投的价值才会诞生。而0-1的创新投资,将成为一个时代依赖的源动力。
以下内容为王忠民现场演讲精彩内容,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编辑整理:
王忠民: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创新投资的时代力量和内在逻辑》。对于目前的宏观争论,如果过去几年是因为疫情、产业经济调整、数字化冲击,或者其它的因素,致使宏观经济的数据显示困难重重。何以解忧?不同的方案都会给出来,相信大家都知道,刺激需求是解决宏观经济的一剂良药,但是刺激来刺激去,并没有解决宏观当中的实际需求,以至于现在贷款贷出不去、企业融资难,很多人处在一种躺平状态。
更有从资产负债表,联动式、系统性收缩的逻辑来解释宏观经济,即以顾朝民为代表性的收缩逻辑来解析,可能已经找到前期更多的一些痕迹,也从需求角度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如何运用来解读宏观经济。但是我们知道顾朝民的观点,在今天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的运用过程中,已经大量运用到分析,依然没有解构问题。那么对于VC天使,创业投资,乃至于宏观主题的硬科技、实体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所有这些放在当下宏观背景当中,如何能为宏观一盘棋找到梳理节点?经济学家琼比特曾指出,如果在进步的过程中,一种技术进步会打破过去的产品,打破过去产业的循环,如果这种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会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和新的消费组织,便会带动整个社会发展。如果新的组织成为产业组织的主体模式,连社会的组织方式也会围绕它进行运转和新的创新运作,便形成了创新式成长。
如果带着这样解决问题的思维,寻找解决今天宏观问题的方法,通过基金、合伙、社会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聚集于早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带来新的社会需求,新的社会供给,新的社会宏观经济。在资产负债表当中,用合理的风险投资,改变资产负债表激活初始端的原点,才可以带动当前的宏观经济走出来。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冲击波动周期,但是可以发现不论什么地方,在数字化时代,在宏观经济下行过程中,如果能够利用各种创新投资,找到新的产品突破口,新技术的突破口,新的产业突破口,进而给金融投资人带来收益,给财政带来税收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就会成为良性资产负债表的启动原点和社会动能。这个时候我们肯定会破坏旧的产业、产品,也会破坏新的需求和供给,但是会带来新的成长,新的动能,要比旧的东西大得多,更有用的多,更带来实际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如果今天的会议和这个业态当中的从业者,都是为了新技术的创新,用已有的融到的钱投在最早技术创新突破点当中,也投在新兴市场当中,将创新投资的商业模式推广应用开来,形成新市场、新需求、新供给,这才是今天的宏观经济解困之道。
当前的解困之道从技术、商业模式给出了时代定义,叫数字化。数字化,不仅让过去的产品改变了,让过去的产业改变了,甚至让生存方式,甚至连人本身也被智能人改造了,把一切都改成新的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全方位渗透。数字化也将为新的创新原点、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度提供平台。而当新的创新结合金融、财政、证券,一切的逻辑去赋能于社会化,才可以带来这个时代当中的宏观收益,同时也是微观逻辑的落地,包括每一个家庭资产负债表,每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每一个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全社会背后金融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投资人的资产负债表,都会因为宏观经济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聚焦到新产业和新投资上。
将此价值逻辑向下延伸,我们会发现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新技术,还是黑科技,从0到1的突破过程中,都是这个时代追求的第一逻辑。如果没有0-1的商业模式,这个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后将是不确定的。那么谁来完成0-1的技术?谁来完成0-1的商业模式?谁来完成0-1的社会投资?谁来把0-1变成每一个投资人、每一个合伙人、每一个自然人的实际行动?这个时候才发现,风险投资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社会资源特别是社会资本,通过资本将人力、创新以及所有的货币财政政策聚焦到0-1的投资过程中。这并不是说风投的力量如何伟大,而在于使用基金的投资方法,如母基金可以投资无限个分散的子基金,子基金可以在专业细分当中投出无数细分项目当中,项目又可以在垂直发展过程之中,通过层层分布式的分散化投资逻辑投下去,这个时候一个时代最大的风险投资价值就开始产生。
如果0到1面临的是高失败率,谁去承担这些失败?如果让创始合伙人一力承担,那合伙人将是九死一生,而且是99.9的死和0.01的生。到时能存活下来的合伙人就太少了。合伙也是用他的部分资产和他的新概念、新逻辑去创新,而基金用分散投资聚合到的资金进行不差钱的、烧钱的投资,0-1就不可能不失败。不过,如果从基金风投逻辑来看,这种风险不承担就没有未来的商业模式。因此,如何能够让投资失败的成本无限趋近于零,才是风险投资的核心要义。所以当一个母基金,投了无数子基金,无数子基金又投了无数项目,最后有10%成功的总量覆盖了90%失败的总量。通过失败项目的即使止损,以及对成功项目的不断追加投资,包括母基金的跟投,实现最后的正收益即是成功。
0-1的创新投资是一个时代依赖的源动力。传统政策的补贴,货币政策追加助力,都是有效止损的方法,即用成功部分覆盖失败部分。金融方、货币政策方、产业政策方,LP投资人、GP投资人,被投企业,母基金、子基金,都是用的这条逻辑,即用成功部分覆盖社会创新的机会成本,让从0到1的失败成本为零,确保社会进步。
当归零的资产负债表层层递进之时,一批失败了不要紧,再融一批,再做一次。马云有一句话,大胆往前走,万一成功了呢。而他就抓住了那个万分之一的概率!当投资人的资产负债表健康了,LP、GP的资产负债表也健康了,并形成周而复始的逻辑性成长,背后还有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无论是税收还是产业政策都会走向良性发展。而所有的资产负债表健康之时,社会机会成本和私人/公共机会成本,会在0-1发展过程中得到成长验证。一旦此逻辑走通,将会为宏观经济找到启动原点。而每一张资产负债表,可以无限循环递进成长,机会成本、风险失败的机会成本无限接近于零之时,时代的进步自然应运而生。
面向产业领域,不要只盯技术,因为从0到1的产品到市场投放过程中会遭遇风险。面临不确定性,需要将产业链逻辑,在投资的链条当中寻求突破口。英伟达黄仁勋曾说,他从来不看市占率,因为他推出的产品一定是一出道即巅峰,从零市占率到百分之百。这才是创新的逻辑。
当我们聚焦产业的时候,谁是你的投资人,谁是你的市场上的把控者,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而当产业的技术、产品、市场,0到1都突破了,最应该看到时代价值是宏观资产负债表。目前地方政府都有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但受限于土地财政收入的严重约束,无法兑现其承诺的千亿级投入。这是由于给他的金融杠杆正在缩减。所以地方寄希望于能够吸引其它基金LP和GP进行投入,实现产业突破,打造产业亮点,进而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让所有的生产要素活起来,让所有企业的投资端需求获得满足,这才是放到地方经济和产业之间的一次碰撞和交流。
有趣的是,地方上即使投入了一部分引导资金,还会用这个做引导产业基金化的招商引资,而地方资产负债表根本逻辑是有新产业、新产品和新产业园区。通过这个逻辑则会改变地方的资产负债表,实现闭环。比如,新的公司有了突破口,职工薪水会提高;如果新的市场形成,会对LP和GP投资人进行回报,最终活跃了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如果有新的投资不断的成功,园区里的土地价值、生产要素价值也会成长。当所有都成长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财政收入,地方非税的财政收入,再也不依靠罚款去获得财政收入,而是真正的社会活力带来的边际税收效益。
注意,这个资产负债表不是投资的,我不看重引导基金和母基金当中的那一点基金投资回报,我宁愿获得更多的市场生产要素表外所有的宏观社会福利和社会收益,也宁愿放弃表内的股权引导基金当中的收益,给其它的LP和GP作为风险补偿和收益补偿。这就会改变宏观资产,此时的VC时代价值,便会从社会资产负债表当中的微观逻辑,变成了政府的宏观金融主体逻辑。如果将当前的宏观问题拆解到微观的资产负债表当中,风险共担,回报共担,将会形成全社会的宏观效益。
当这一天来临之时,宏观的跌跌不休将会被新的成长点撬动和改变。所有投资人将活跃起来,成功的部分在不断成功,不仅覆盖了昨天失败的项目,还为明天的成功形成新的投资关系。这一天到来之时,微观的资产负债表,合伙人创业的资产负债表,母基金资产负债表也健康了。关键是金融信贷也有人用了,金融刺激股权也有了市场,可以有效发展。更关键的是,宏观的政府资产负债表,也步入康庄大道。微观和宏观,在创新当中找到了时代的原点,相互作用,持续成长,持续进步。这既是今天的逻辑,又是成本和收益微观的基因。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行动和努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