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自谈
2021-11-03 20:37 作者:uni_Rebuild | 我要投稿
直观字面上而言,是在事物的原貌上,为了突出某些部分,获得某些效果,达到一定程度的失真,加工过程所用的工具。滤为过滤,筛掉不太重视的部分;镜,大概类同于我们的目光所透过的镜片,使得我们看见的是镜片后的世界。于是认作带有主观色彩,如刻板印象等。
大约数月以前,或者更久,思考过关于这个主题的问题。
一个人的修养品行,过往经验,种种偶然堆叠成必然,造就这个人此时此地的状态。看见一事,自然地以自身观感补充细节,丰富对这一事件的体验,并相信这一点。这是成长过程中养成的便利习惯,不需要每次都搜集大量线索才能构成对一件事的判断理解。
说着“忠于事实”,但随着每个人所处的视角、身份地位种种差异,实际上头脑中的“事实”可能性质截然不同。基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得即为真理,将观点摆出,觉察到与他人不同时,惊讶之余竭力说服他人信服自己的观点。难以妥协,则争论不休,各执己见,为自己辩护。
我看他人亦是一面之词。于是反观自身: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呢?
我也无法自诩客观公正。虽说对很多事情并不在乎,但是基本的态度底线是成形的存在的。毫无关系、乃至物理空间亦远远的陌生人,偶然观察之,还是会对所见的事产生一种态度,即刻判断出“这不好”、“必须制止惩罚”或“可以理解”、“好品行”。“喜欢”或“反感”这样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要及时觉察出来才行……如果有余力的话多问问产生这种感觉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观念问题。
泛谈过于空洞,但是不想要具体指向某人某事。原谅保守的中立姿态。
于是总结我的观念,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滤镜是本身固有的价值观念等等;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选择控制影响的范围程度;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分辨“事实”与“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