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团x流浪地球同人】惊蛰

禁忌千万条,摸鱼第一条,扣题不规范,写手两行泪。
正文奉上:
2078年 日本 大阪三号行星发动机
一支由六辆运载车、两辆工程车和一前一后两辆装甲运兵车组成的运输车队驶离发动机区域,进入封冻的海域,向直线距离2800多公里以外的北京进发。
EA228-09运输队,是在两年前的木星危机后出现的常驻跨区域运输队之一,主要负责重要物资的运输,也要承担一些救灾任务。
十天前,大阪地下城的物资仓库在地震中意外起火,56%的库存被毁,致使全城出现了物资短缺的情况,大规模的运输行动随即展开。
一支运输队的运量有限,但几百支运输队加在一起,便足以为这座地下城的灾民们带来希望。
天空中挤满了灰白色的乌云,地面铺满了冰雪,把车队笼入巨大的白色空间。
而在这个白色空间中又缀满了发着蓝光的银色宝石。
人类只用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却造成了大自然花费千万年也无法形成的景色。
可有些人却可能穷其一生也无法目睹此情此景。
但这是松浦果南第一千次看到行星发动机。
从幼年起,那些平均高度11000米的钢铁山峰就一直让她念念不忘。这也就是为什么她在毕业之后会先后申请参加地球安全军和考取运载车驾驶证,只因为想多看两眼发动机的全貌。
然后,她在参军体检时被刷了下来,却因为出色的环境适应性而在二十岁时成为了一名运载车驾驶员。七年后的今天,她已是EA228中队的副队长。
“从阿拉善出发的队伍明天就可以到达大阪,在菲律宾帕拉南地区的06队后天进入返程。”
坐在副驾驶位阅读信息的是一个叫李双的中国人,他是在木星危机中因伤退役的军人之一,而他的哥哥据称是一名联合政府的技术观察员。兄弟俩年龄都不大,但成就也不小。
“还有别的消息吗?”果南问了一句。
“这个时间段就只有这些了。”李双耸了耸肩,“除非某个小队的状态发生改变或者遇上路况异常,否则就只能再等上半个小时……”
警报突然响了。
“系统检测到有余震逼近,地震波十五秒后到达。”
“全体停车!”
果南迅速预载了运载车的逃生系统,然后摆出安全姿势,在大地的剧烈摇晃中对李双吐槽道:“你的嘴是在哪开光的,给我也整一下。”
厚实的冰层在震波中裂开,互相挤压撞击,发出雷鸣般的巨响。
余震没有给小队造成太多损失,但是队尾的一辆运载车差点掉进裂开的冰层中,被工程车及时拖了出来。
果南独自走到裂缝的边缘。
向下看去,可以看到裂缝深处正在冻结的海水。
水是黑色的。
2057年 日本 沼津
果南趴在游艇的一侧挡板上,静静地看着海水的波浪。
她的父亲坐在一旁的甲板上悠闲地抽着烟。
海水的表层很清,再往远就是一片湛蓝,几乎要和天空连在一起。
现在的时间是20:00,但太阳依旧挂在天空中,将自己最后的光芒无私地给予面前这颗即将踏上流浪之旅的岩质行星。
一艘回港的渔船经过游艇,船长探出头来朝果南的父亲喊了几句话,果南没听清,但父亲却听到了,还回答了船长。
“等发动机点火成功了,我们就搬去大阪,这几天真的不急,不急……我只想让她再多看看太阳、月亮,还有大海,顺便感受一下风风雨雨,等搬到地下后,她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些了。”
“国木田她老人家明天要给你们这些抽到签的办酒,记得参加。”
“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还有八年半的时间,地球自转将在行星发动机的作用下完全停止。
但在沼津这座古老的庙宇内,面临危机的人们却并没有表现出悲观和绝望。
清酒瓶子堆成了小山,装过烤鳗鱼和三文鱼刺身的盘子叠了十几层,火锅冒出的蒸汽在半空中凝结,室内云雾缭绕,大人们的谈笑声让木质结构的房屋不断颤抖着。
年近八十的国木田花叶为抽到签的人们举办了这场宴会。
进入地下城的名额只有35亿个,其中超过99%的名额通过随机抽签获取,这是最平等的方案。
落选的人中有一些发起了反抗,但更多的人选择了祝福那些幸运儿。
花丸——花叶的孙女正在一边和果南堆积木,过了一会,她悄悄把果南带到自己的房间,笨手笨脚地拿出一个盒子递给果南。
“奶奶跟叔叔讲过了,想让你把它带到大阪zura。”
果南愣了半晌,然后小心地放下盒子,一把抱住了花丸。
“花丸酱,我们……以后还可以在一起玩吧。”
“当然会了,我们到那时还要比赛吃面包呢,你是比不过我的zura!”
远方的海面上闪着幽幽的蓝光。
直到2065年7月28日之后,果南才意识到自己被花丸……或者说大人骗了她们。在地球停转后,巨大的惯性使海水涌上了陆地。
沼津,也可以说是整个静冈县,没了。
幼时的挚友如今生死未卜,精神恍惚的果南向学校请了假,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平复心情。极度痛苦间,她想到了那个盒子,于是把它找了出来,将盒子里面的东西捧在手上。
泪,大滴大滴地落下来。
2078年 日本 佐贺补给站
果南捧着补给站为执行任务的车队准备的食物包,里面还剩下一些硬质食物。
这种被叫做“面包片”的东西没有任何味道,而且又干又硬。虽然它据称能够提供大量营养而且可以完全消化,但是队伍里除了两名俄罗斯队员外,其他人都主动地忽略了这种食物。
但不吃又不行,因为按照最新制订的行进路线,他们下一次可以像这样下车吃饭的地方远在几千公里外。
“四号应急食物包,由英国的食品研究团队开发,可以为参与紧急任务的人员提供充足的能量……呵,他们居然管那玩意叫面包片,我敢打赌,连木头都比它好吃。”果南在心里发着牢骚。
“这时候吃不下东西?还在想你的朋友吗?”李双凑过来拍了拍果南的肩膀,“不过说来也巧,你的那张字帖上写着‘惊蛰’二字。而按照原有的365天为一年的方式计算,今天是2077年3月5日,正好也是惊蛰。”
“这两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想解释惊蛰,先要了解节气。古代的中国人为了指导农业发展,通过对太阳运动轨迹的观察,参照了地球环境的变化规律,制订出了节气系统。”
“太阳的周年运动轨迹曾被平均划为24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另一名中国队员补充道,“而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在春季时到来,持续15天。”
“它的取名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生物活动和气候现象。那时,冷暖空气遭遇,引发了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进而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产生雷雨。另一方面,温暖的气候让许多蛰居的生物开始活动,春耕也从这时开始。”李双一口喝完瓶里的水,“初中课本上讲了,雷声乍起,万物复苏,此时此刻,正乃希望之时。好了我不说了,大伙收拾一下东西,准备上车!”
“希……希望?”
“嗯呢!”
车队很快离开陆地,驶入对马海峡。
考虑到冰面所能承受的强度,十辆车被均分为两组,以小夹角的V形路线分头行进。
09小队计划在韩国全州会合并补充燃料。但因为黄海海域近期检测到了大规模的冰层断裂,他们决定放弃经过威海的原后续路线,改为沿着半岛海岸线继续行进至大连,最后跨过冰封的渤海前往北京。
五辆车以300km/h的时速驶向朝鲜半岛,不平整的冰面引起的震动在这一车速下被成倍放大。即使这款从2076年开始陆续上路的新型运载车有着性能优秀的减震系统,但果南还是吃了两颗强效晕车药来防止自己在车上吐出来。
“EA912-03飞行运输队回报,我们的飞机已经在奈良降落,第一批物资即将到站!”
雷鸣般的欢呼声从参加这次任务的每一支队伍的每一台载具中爆发出来。
隔着近千公里,队员们都能想像出现场的欢乐景象。
果南看向车顶显示的地图,二十多年前盒子里的那张字帖被她缩小复制了一遍,贴在显示屏的一角,边上还粘了一朵杜鹃,可惜是干花。
几小时前队员们对她说过的话渐渐浮现在脑海里。
雷声乍起,万物于春雨中复苏,开始新的生活;人们忙于播下种子,期望着秋日丰厚的收成。
在刹车时代,气候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的季节发生改变;在流浪之旅的起点,地表成为单调的白色世界。这个时间段出生的孩子,只在资料中见过上面的场景。
如今,果南只能借助想像来将自己带入那个环境。
千年以来,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和按部就班的人类活动一直交织在一起,但只有这里会被现在的人们认为“充满希望”。
因为春雷带来的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前方,脱钩车厢上橙黄色的警示灯在闪烁。
回程的EA025-11运输队的4号运载车在随队行进到对马岛区域时,因为视线不清而撞上了一块突出的岩石,车厢因为及时脱钩而毫发无损。但运载车车头有两个轮胎已经报废,前轴无法转向,陷进海中的右侧车身被冻的严严实实,燃料也漏掉了不少。车上的乘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不幸中的万幸,全部受伤乘员被安全转移到了3号运载车上,而救援信号还未发出,果南的车队便从此处经过。
“全体换上防护服后下车!优先救援返程车辆!”
李双命令两名俄罗斯队员携带工具下车,自己则负责把两队的三台工程车引导到作业区域,开始着手救援受困车辆。
果南领着两名医疗兵赶往伤员的位置,还让通信兵联络附近所有的非返程车队——包括另一边的2号分队。
忙碌间,一名伤员衣服上的标识牌引起了果南的注意。
2068年 日本 大阪地下城
“黛……黛雅桑,你找我干什么?”
黑泽黛雅出现在健身房里的时机很不巧,她穿着整洁的服装,和满身大汗的果南身上那套让人身形毕露的运动装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出去吃点东西吗?”黛雅微微一笑。
果南一扭头:“不去。”
半小时后,两人坐在了商业区里一家专门做麻辣烫的餐馆里。
黑泽黛雅是在沼津长大的横滨人,却在地下城落成前就搬到了大阪,没见过果南。但两个人在进入地下城后又巧合般地被分进了同一个职业培训机构的同一个班。黛雅当上了学生会长,同时在成绩上和果南并驾齐驱。
此时,两人都已毕业,黛雅被中国杭州的一所大学录取,而果南向联合政府的征兵办事处递交了申请。
“你说,如果你没通过参军体检,那下一步怎么办?”
“我还可以去考运载车驾照。那位官员去年不是讲过吗,什么工作能救人类,我们就应该去做什么,而且,要义无反顾,为了人类文明的希望。”果南将一串蚯蚓从沸腾的辣油里捞出来,转手递给黛雅。
“你也看到了,上面的环境和我们小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稍不小心,你就会被冻的比抹茶味的蚯蚓干还,要,脆。”
“那也要把静冈产的抹茶用在我身上,宇治的味道不行。”
说完,两人大笑起来。
这家餐馆里,各张桌子间的隔板是一个安了无土栽培装置的钢化玻璃箱,里面有十几株正在发育的植物幼苗。下面是无数的根须,而上面才刚刚出芽。
一段时间后,这些幼苗会被统一运送到地下城内的温室,作为城市绿化工程的预备役。
果南正盯着这些幼苗,半晌,她问道:“黛雅桑,你有没有觉得它们很像行星发动机?扎根于大地,吸收着大地的营养,向上努力生长……”
黛雅被果南的比喻勾起了兴趣:“小学老师讲过,每一颗发芽的种子,都代表着一个希望。而希望,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黛雅花了整整十分钟来炫耀自己的记忆力和知识储量,得意洋洋地回过头来,却发现辣油里只剩下了一串蚯蚓,还是最短最细小的那条。
“果南!背着我偷吃东西可是噗噗desuwa的!”
果南没在意黛雅的怒火,而是舔了下嘴角的酱汁。
“呐,黛雅桑,你以后想做什么?”
看着一脸认真的果南,黛雅的气消了一半。
“以后吗?我想去行星发动机技术部门工作,最好可以做一名工程师。”
“工程师……你不是说上面很危险吗?”
“连你这种怕鬼的家伙都觉得无所谓,那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
“黛——雅!”
两个月后,黛雅前往杭州,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果南。
2078年 韩国 光州地下城附近
黛雅盖着防寒被,躺在装甲运兵车尾部的休息区里,果南坐在一边看护。
出事时,黛雅正在副驾驶位上代替身体不适的领航员,因而在4号车组里,她和那名朝鲜驾驶员伤势最重,整个人快被绷带包成了木乃伊。
“果南,我很高兴你没有在上面被冻成抹茶味的蚯蚓干。”
“我也很庆幸见到没有在两年前变成烫蚯蚓的你,黛雅。”
黛雅想笑,但笑不出来。
“出事前一周,我到北京参加活动,等回来时,杭州已经没了。”
09小队的人对EA025-11队的4号运载车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修理,但这辆运载车还是无法正常行驶,再加上车内的燃料已是所剩无几,只能先把车厢里的存货转移到别的车,之后被09小队帮忙拖回光州地下城进行大修。按计划,伤员和车辆之后会被CN114-03飞行救援队的2号机统一带回大阪。
因为这起突发事件,EA228-09队到达全州时已经比原计划晚了三个小时,他们只能再次修改路线,放弃经停全州,并改在朝鲜开城补给站进行最后一次补给,然后选择一条大部分路程在封冻海面上的直线前往北京,路程长度超过1500km,车载电脑按之前的数据计算出的理论耗时为六小时。
灾情就是命令,行动刻不容缓。
所幸渤海的冰面还算平整,果南得以下令把全队的车速拉到了史无前例的370km/h,和黄金时代的那些高性能汽车平起平坐。
而在冰封的渤海上,还有几十支运输队在和EA228-09共同前进。
运载车车头和车厢不断碰撞,巨大的响声穿越寒冷的空气,传遍了整个海湾。
每一支运输队都承载着无数平民的期许,争分夺秒,只为运送希望。
然而,在到达天津二号发动机组附近时,车队被拦了下来。几辆警用装甲车朝他们的方向开去,车队里的1号装甲运兵车上前接应。
“是联合政府的命令,要求非战斗人员在此有序下车接受检查,然后前往天津二号地下城指定位置待命。”运兵车上的士兵发来消息。
众人被带到了一处类似于大型食堂的地方,里面还有几十支运输队的人马。工作人员为他们发放了加热完毕的二号军用食物包,二号军用包的体积是四号应急包的两倍,而且主菜居然是几块特制红烧肉,还配上了杂交稻米饭和番茄汤——这些东西在黄金时代的家庭餐桌上随处可见,但现在是流浪时代初期,它们已是难得一见的美味。
大快朵颐的同时,果南注意到一些身着联合政府制服的人带着士兵在场中走动,他们会有目的性地走到某些队长的身边,向他出示一份文件,队长看过后便召集队员们离开这里。
又出事了。
最后一口饭菜刚下肚,一名工作人员就走到了果南面前。
“你好,松浦果南同志,我是联合政府的应急技术观察员李……”
“哎哟老哥!你咋来了?”一旁的李双直接扑了过去,被几名士兵拉开了。
“现在没空和你拉家常,”李一一转过头,“想回来,114队后天有飞机,还是直达。”
在09队到达天津前,大阪发动机组在一次余震中莫名其妙地全部停机了。
运送火石的重担落到了队员们的身上。
翻江倒海已无法形容果南此刻的内心波动。
2075年4月24日 日本 相模湾
就在两天前,果南还在给到东京探访朋友的父母打电话。
但当她和队友带着火石从札幌一号发动机火急火燎地赶到东京时,看到的却是末日般的场景。
整个东京首都圈已经被岩浆吞没,两座地下城连同上方的发动机和一座补给站被付之一炬。
炽热的岩浆和冰冷的海水相遇,由轻小的冰晶形成的雾气笼罩在废墟上,也无法遮掩这残酷的现实。
JP210-03救援队全员走下运载车,眼神里满是绝望。
5分钟后,大阪三号发动机重启。
但无数牺牲换来的却是放弃地球,执行“火种计划”的全球通告。
巨大的红色星体已是近在咫尺。
“完了,一切都……完了……完了!”
果南泪流满面地念叨着。
她突然转身夺过一名士兵的手枪,对着自己的头就要扣动扳机。
03小队的诹访队长眼疾手快,一把扭住果南的手臂,另一名队员冲上来把枪打落在冰面上。
“队长……求求你,让我去见父母,好吗?”
果南跪倒在地,用拳头猛砸坚硬的冰面。
如果木星是活的,那果南和地球上近亿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一旦通过地木之间的气体脐带,足以把她吓得跑出奥尔特云。
可惜不是。
家园的毁灭,亲人的离去,还有“火种计划”的执行,已使大部分人类丧失了活着的希望。
那颗原计划送到东京的火石,似乎已经变成了废物。
几分钟后,还是诹访打破了沉默。
“木村,去检查所有车辆的状况;白仓,准备制定新路线;齐藤,立刻联络联合政府和宫崎补给站,我们去苏拉威西三号转向发动机!”
“但……苏拉威西不是已经被重启了吗?”
“根据计算,苏拉威西三号转向发动机现在是地球上离木星最近的一台行星发动机,加大它和附近发动机的功率,也许还有希望将地球推开。”
还有救?果南停止了哭泣。
“队长,有一支从那里返程的以色列救援队发来了消息,”齐藤大喊道,“中国人提出了应急方案!”
……
“加大发动机的功率,让喷出的火焰点燃木地之间的氢氧混合气。”白仓在做着计算,“真是疯狂而有效的方案,以当前的混合气体浓度,点燃后产生的冲击波足以推开地球。”
木村摇摇头:“但真正想达到目标并不那么容易。转向发动机单机的火焰高度不够,而苏拉威西附近还有新加坡一号和雅加达四号两台转向发动机可以提供支援……可即便是这样,火焰高度依旧太低了,到时候离引爆点应该还差大约5012km。”
“相信我们人类的力量吧。”
讨论间,一支俄罗斯救援队抵达附近,随后,韩美两国的队伍相继到达。
韩俄两队的运载车只剩车头,美国队仅剩一辆工程车。
03小队的几名队员走上去和他们攀谈。
开始一切都好,直到俄罗斯人和美国人吵了起来。
诹访感觉事情不对,将那把手枪捡起来塞给果南,然后将她拽上了运载车,将车熄火后命令果南趴下别动,自己则下车过去调解。
几分钟后,外面传来炒豆般的异响,其中夹杂着喊叫声。
很快,骚动平息了。果南鼓起勇气,起身看向窗外。
外面已经没有一个活人,冰面上是大片大片的红色。
看来,我必须出发了。
为了活下去。
“JP210-03救援队,全体出发,目标:苏拉威西三号转向发动机。”
2078年 日本 濑户内海
壮观的运载车群从冰封的海面上穿过,驾驶员们不顾下方冰层开裂的危险,奋力将座下的巨兽推到更高的速度。
目标只有两个:运送救援物资,或是重启大阪发动机组。
“那时,出发后没多久,我一生中见过的最亮的星光,绽放在两颗行星之间。”
果南试着用日式英语将情景描述给副驾驶位上那个小她十岁的中国女生。
“也就是说,我们发布应急方案后,大姐姐你们是唯一一个赶回来的队伍?”韩朵朵歪着头问道,她显然不太相信有远在千里之外的队伍会在第一次呼叫后决定赶来。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果南叹了口气,“当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一切,是你们把我拉了回来。”
“那种情况下,我们的心情都差不多。老师后来讲过,有时,人正因为身处绝望,才会紧紧抱住来之不易的希望。”
“对了,你哥呢?”
朵朵一脸满不在乎:“刘户口那家伙现在还在满世界跑,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你才刚从职业培训机构毕业吧,怎么跑到这来了。”
“她的成绩和实践技术都相当优秀,而且立过一等功,现在在行星发动机维护部门实习,上面批准她优先到地表参与部分工作。”坐在后面的周倩回答了果南的问题。
果南的脸一阵发烫,不仅因为自己已经忽略了坐在后面的周倩,更因为她没想到身边的这个孩子是不可小觑的。
交谈间,朵朵瞄到了地图显示屏上贴着的字。
“这是啥?”
“进地下城前朋友送我的,车里面这张是它的复制品。按原有的一年365天计算,昨天就是惊蛰,还有29天到清明。”果南轻描淡写道。
“日本那边也教节气啊。”
“是你们教的,昨天之前我……”
“我猜到了,是长条他弟告诉你的吧。”韩朵朵笑了。
周倩又发话了:“朵朵,你清明那天真的要去上海吗?”
“刚听长条讲,上海那边的地质活动已经趋于稳定了,不会出什么太大的事。”
“那行,到时候路上注意安全。到那边拜过父母们,别忘了看看你爷爷,顺便再代我去看一下刚子和黄明,还有王队的家人,快两年……”
果南突然一脚急刹,两个聊天的人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
“我刚说完注意安全,你就急刹车!”
“果南姐,外面咋了?”
前方有五十多辆运载车挤在一起,后来的车辆纷纷刹车。
在车阵前方2公里的地方,冰层受连续地震影响而发生塌陷,形成了一条深沟,运载车无法通过。
各国语言在通讯频道里响成一片。
“冰层不行了,让其他车辆快点绕到陆地上!”
“路况太差了,走陆地是在浪费生命!”
“听那个毛子的话!大家快撤!”
“在冰面塌陷前,已经有十二辆车过去了,现在就看那些人的了,我们也快点绕路离开这个鬼地方!”
果南鸣笛提醒前车让路,然后踩下油门,跟着大部队绕道兵库县前往大阪。
然而,没过多久,这辆运载车的车头就发出了哐叽哐叽的异响,车辆开始减速,最后开启故障保护停了下来。
“传动系统挂了,发动机寿命也到头了。”果南一脸苦笑。
周倩提着工具箱站在一边:“之前你拿这辆车去干嘛了?”
“三百七的平均时速,从开城一路飙到了天津附近。”
“我的天啊!”韩朵朵一屁股跌坐在雪地上,“你比我哥还要不爱惜车子,出厂没多久的东西居然被你拿来这样整。”
“朵朵,说话注意点分寸!”
“车子已经完了,但我现在没有权限调动大阪的救援人员,所以只能联系神户那边的队伍来帮忙拖车。”果南准备回到车上呼叫支援,却突然愣住了。
巨大的轰鸣声从东边传来。
大阪发动机组成功重启了。
行星发动机吸收着来自大地的养分,在火石的催化下生长出蓝色的枝干。
枝干的长度是无穷大,它将继续生长。
在千里冰封,万物凋零的地表,除了人类,只有它是唯一的活物。
运载车内,地图显示屏还亮着,在上面贴着的那两个汉字凸显出来。
惊蛰。
流传千年的古老术语,陪伴历史悠久的文明走过大风大浪。
在2500年后的新家园,它或许将不再适用。
但人们应该会留着它。
因为,它在这个时代,代表了这个文明最初的希望。
有了希望,便无论未来如何。
至少也可以向面前那无穷无尽的宇宙骄傲地宣告:
看,我们也活过。
啊,地球。
我们的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