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狗子20岁纪念(随笔×N)

晃眼20岁了,其实我对20这个数字还没什么概念,但是想到自己已经大三了,觉得长大的义务正日渐沉重起来。

自从上了高中,到现在,家里对我的要求是越来越简单了,我越来越自由,能够自己做出很多选择,可这时候我一抬眼,原来我已经没什么好选的了。这世界看似没有条条框框,却处处是条条框框。你除了特立独行,没有别的自由的办法。
“特别”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特别的”,往往得不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你要承受一份得不到认同的寂寞。我不敢说自己是“特别的”,也不敢倾诉我觉得自己孤独寂寞,因为“特别的”人很多,他们正提着大妈广场舞用的音响,拿着镀金的话筒,告诉平头百姓,你们要为“特别的灵魂”买单了。比起他们,我觉得我不够资格。
我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越是这么想,心里就越得开辟一片净土--我在那里把回忆美化,好的回忆愈发光亮,以至于有些模糊,但只要它在那里发光,我就觉得踏实。我有时候也会给自己一点心理暗示,我得告诉自己总还是有点用的,我知道假如我不这么想,我就真的一无是处了。
价值,对这个社会来说,一个人工作,创造价值,那就是实打实的价值。它无需考虑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动机,全然不把他当人看,但是它要奖励这个人,因为他创造了价值,这就是养猪和猪养的默契。因为长膘,所以吃食,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口中的“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也不过如此。(想要理解这一论述,你大可以站在猪的角度思考。)
前几天看一个学弟QQ空间写了一句英文
In this world he who stops won't get anything he wants.
讲的很对很客观,只是想起来人真的挺悲哀的,want什么都没想明白,就必须得get his wants了,你说是谁给了他want 呢?
工业时代,一个人饿了,他还来不及思考要吃什么,就有十家八家饲料厂往他嘴里填塞了,一个人要搞明白自己的真实需求,一是要关注自己身体发肤的种种感受,二是要问问自己到底是谁,要去哪里,要做什么。这不是哲学的终极之问,却是一个人热爱生活所必须经历的挑战。
有的人觉得我做事情的目的性很差,假如我没有想方设法的去占有一个东西,他们就会以为我不为所动。事实上,我喜欢的人事有很多,我觉得如果多一点“用心良苦”,就能“多点在乎”吧。这或许就是他们口中的贪得无厌吧,要拿自己不值钱的“喜欢”,去换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甚至是一个人沉甸甸的爱。这太不现实,我觉得他们说的对,你得拿出点行动来。可我环顾四周,发现其他东西都是些破烂儿,还是“喜欢”最金贵。天挺冷的,小女孩划燃了她的火柴。
王菲有句话真的深得我心:“你们说亚鹏他可能骗我可能辜负我,可是,如果我一辈子都找不到爱一个人的感觉,我该有多辜负我自己呢。”
看了这样的话,我觉得人生也不尽是孤独的。
生命很短暂,而人的感受最敏锐的青春年华,我实在不想错过。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死守寂寞,或者顾彼失此,都犹如割肉般不舍。
人可以去投资自己的未来,然后失去一个血肉淋漓的青春,那样不是圆满的。他应该挥霍今天,到了明天就听天由命,假如运气好,他的一生就圆满无暇,假如不幸,他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我在想,既然我是这么一个不识数的人,会不会也有人把一张照片当支票呢。在那种奇奇怪怪的价值观里,我们开一个公司,开着各种各样的空头支票自娱自乐,我们聚在一起,比马云还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