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给自己的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五)

2023-04-08 12:22 作者:幽茶美  | 我要投稿

白话解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五)

四、承山、太溪治疗肌肉痉挛伴有眼花症

原文:“脚若转筋①并眼花②,先针承山③次内踝④。”

[注释]①转筋:指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很难动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由阴血气血衰少,风冷外袭或血分有热所致。发于小腿肚,甚则牵连腹部拘急。”

②眼花:即看东西模糊不清,或因某些疾病出现目眩头晕的表现。

③承山:承山穴出自《灵枢•卫气》,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神应经》:“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说文》:“承,有承受、接受,承载的意思。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在此山指躯体之高重。承山穴主治腰腿及肛门等疾患:如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疝气,霍乱转筋等疾病。本穴承于筋上,故亦可治筋病。承山穴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处;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膀胱经的枢纽,所以它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做到排除人体的寒湿之气。

 

 

 

④内踝:内踝处共有四处穴位,但符合本句描述且存在于内踝和跟腱之间的为太溪穴。太溪穴出自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输。”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既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又是足少阴经的原穴。《说文》:“太,大之甚为太。溪,水注川曰溪。”太溪穴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耳鸣、气喘、消渴、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疾病。输穴主体重节痛,故可治疗内踝关节扭伤等病症。原穴,乃原气输注之处,《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因此本穴也可治疗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病证引起的疾病。故太溪穴为治疗肾脏的一切疾病及踝关节疾病的重要腧穴。

 

 

译文:脚若是出现抽筋即肌肉痉挛并伴有头晕眼花的症状,可首选针刺承山穴及针刺太溪穴。(后续可寻经辩证治疗)


写给自己的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