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补虚药

2022-06-30 08:12 作者:呆呆和桑萦  | 我要投稿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Ren shen

【性能】  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用法用量】  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西洋参Xi yang shen

【性能】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功效】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用法用量】  另煎兑服,3~6g。

【使用注意】  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症。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可以主治脾肺气虚之证,其中也以人参作用较强;但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之证。此二药还有益气生津作用,均常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证。此外,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还常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气短。

党参dang seng

【性能】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使用注意】  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鉴别用药】  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气虚邪实之证。但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古方用以主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可用党参加大用量代替,而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但党参不具有人参益气救脱之功,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能以党参代替。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增智,而党参则类似作用不明显。但党参兼有补血之功。

太子参Tai xi shen

【性能】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鉴别用药】  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火较盛者,当用西洋参。

黄芪  Huang qi

【性能】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用法用量】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  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白术Bai shu

【性能】  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鉴别用药】  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山药Shan yao

【性能】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白扁豆Bai bian dou

【性能】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  补脾和中,化湿。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及作散剂服用时宜炒用。

甘草Gan cao

【性能】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  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第二节   

 

鹿     Lurong

【性能】 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用量用法】1~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附药   鹿角  鹿角胶  鹿角霜

1.鹿角 为梅花鹿和各种雄鹿已成长骨化的角。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强筋健骨。可做鹿茸之代用品,惟效力较弱。兼活血散瘀消肿。临床多用于疮疡肿毒、乳痈、产后瘀血腹痛、腰痛、胞衣不下等。内服或外敷均可。用量5~15g,水煎服或研末服。外用磨汁涂或锉末敷。阴虚火旺者忌服。

2.鹿角胶 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胶状物。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功效虽不如鹿茸之峻猛,但比鹿角为佳,并有良好的止血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赢瘦,吐衄便血、崩漏之偏于虚寒者,以及阴疽内陷等。用量 5~15g。用开水或黄酒加温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剂。阴虚火旺者忌服。

3.鹿角霜 为鹿角熬膏所存残渣。味咸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似鹿角而力较弱,但具收敛之性,而有涩精、止血、敛疮之功。内服治崩漏、遗精,外用治创伤出血及疮疡久溃不敛。用量10~25g。外用适量。阴虚火旺者忌服。

    Ziheche

【性能】 甘、咸,温。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用量用法】 1.5~3g,研末装胶囊服,也可入丸散。如用鲜胎盘,每次半个至一个,水煮服食。

【鉴别用药】鹿茸与紫河车皆能补肾阳,益精血,为滋补强壮之要药。鹿茸补阳

力强,为峻补之品,用于肾阳虚之重证;且使阳生阴长,而用于精血亏虚诸证;紫河车养阴力强,而使阴长阳生,兼能大补气血,用于气血不足,虚损劳伤诸证。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不宜单独应用。

   Yinyanghuo

【性能】辛、甘,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用量用法】煎服,3~1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Bajitian

【性能】 辛、甘,微温。归肾、肝经。

【功效】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用量用法】水煎服,5~15g。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及有热者不宜服。

   xianmao

【性能】 辛,热;有毒。归肾、肝经。

【功效】 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用量用法】煎服,5~15g。或酒浸服,亦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燥烈有毒,不宜久服。

   Duzhong

【性能】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量用法】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续 断Xuduan

【性能】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用法用量】水煎,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使用注意】风湿热痹者忌服。

   Roucongrong

【性能】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用量用法】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及大便泄泻者不宜服。肠胃实热、大便秘结亦不宜服。

   Suoyang

【性能】 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用量用法】10~15g。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脾虚泄泻、实热便秘均忌服。

   Buguzhi

【性能】 苦、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用量用法】 5~15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忌服。

   Yizhiren

【性能】 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用量用法】 煎服,3~10g。

【鉴别用药】补骨脂与益智仁味辛性温热,归脾肾经,均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都可用治肾阳不足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以及脾肾阳虚的泄泻不止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但补骨脂助阳的力量强,作用偏于肾,长于补肾壮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腰膝冷痛,阳痿等症,补骨脂多用。也可用治肾不纳气的虚喘,能补肾阳而纳气平喘。益智仁则助阳之力较补骨脂为弱,作用偏于脾,长于温脾开胃摄唾,中气虚寒,食少多唾,小儿流涎不止,腹中冷痛者,益智仁多用。

   Tusizi

【性能】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功效】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用量用法】煎服,10~20g。

【使用注意】 本品为平补之药,但偏补阳,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

不宜服。

   SHayuanzi

【性能】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用量用法】 煎服,10~20g。

【使用注意】 本品为温补固涩之品,阴虚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Gejie

【性能】 咸,平。归肺、肾经。

【功效】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用量用法】 煎服,5~10g 。研末每次 1~2g,日三次。浸酒服用 1~2对。

【使用注意】 风寒或实热咳喘忌服。

冬虫夏草 Dongchongxiacao

【性能】 甘,温。归肾、肺经。

【功效】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用量用法】 煎服,5~15g。也可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蛤蚧、胡桃仁、冬虫夏草皆入肺肾善补肺益肾而定喘咳,用于肺肾

两虚之喘咳。蛤蚧补益力强,偏补肺气,尤善纳气定喘,为肺肾虚喘之要药,兼益精血;胡桃仁补益力缓,偏助肾阳,温肺寒,用于阳虚腰痛及虚寒喘咳,兼润肠通便;冬虫夏草平补肺肾阴阳,兼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痰血,为诸痨虚损调补之要药。

 

第三节   

 

      danggui

【性能】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用量用法】 煎服,5~15g。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SHudihuang

【性能】 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用量用法】煎服,10~30g。

【使用注意】 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鉴别用药】地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现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均有养阴生

津之功,而治阴虚津亏诸证。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Baishao

【性能】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量用法】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使用注意】 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反藜芦。

【鉴别用药】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Ejiao

【性能】 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用量用法】5~15g。入汤剂宜烊化冲服。

【使用注意】 本品粘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者慎用。

   Heshouwu

【性能】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用量用法】煎服,10~30g。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泄及湿痰较重者不宜用。

   Longyanrou

【性能】 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用量用法】煎服,10~25g。大剂量30~60g。

【使用注意】 湿盛中满或有停饮、痰、火者忌服。

楮实子Chushizi

【性能】  甘、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肾、清肝、明目、利尿。

【用法用量】  煎服6~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虚寒证患者慎用。

 

第四节  补阴药

 

北沙参Bei sha shen

【性能】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谓北沙参“反藜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亦认为北沙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应加以注意。

南沙参Nan sha shen

【性能】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  反藜芦。

【鉴别用药】  北沙参与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或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为主要功效。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而南沙参尚兼益气及祛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百合Bai he

【性能】  甘,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用法用量】  煎服,6~12g。蜜炙可增加润肺作用。

麦冬Mei dong

【性能】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天冬Tian dong

【性能】  甘、苦,寒。归肺、肾、胃经。

【功效】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滋腻之性较强,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忌用。

【鉴别用药】  天冬与麦冬,既能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又可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对于热病伤津之肠燥便秘,还可增液润肠以通便。二药性能功用相似,相须为用。然天冬苦寒之性较甚,清火与润燥之力强于麦冬,且入肾滋阴,还宜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证。麦冬微寒,清火与滋润之力虽稍弱,但滋腻性亦较小,且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又宜于心阴不足及心热亢旺之证。

石斛Shi hu

【性能】  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鲜用,15~30g。

玉竹Yu zhu

【性能】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黄精Huang jing

【性能】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鉴别用药】  黄精与山药,均为性味甘平,主归肺、脾、肾三脏,气阴双补之品。然黄精滋肾之力强于山药,而山药长于健脾,并兼有涩性,较宜于脾胃气阴两伤,食少便溏及带下等证。

明党参Ming dang shen

【性能】  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功效】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枸杞子Gou ji zi

【性能】  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墨旱莲Mo han lan

【性能】  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女贞子Nu zhen zi

【性能】  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效】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因主要成分齐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剂为佳。本品以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

桑椹Sang shen

【性能】  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黑芝麻Hei zhi ma

【性能】  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肝肾,润肠燥。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入丸、散剂。

龟甲Guijia

【性能】  甘,寒。归肾、肝、心经。

【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

鳖甲Bie jia

【性能】  甘、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其可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鉴别用药】  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均宜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此外,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还常用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证。鳖甲还兼软坚散结作用,还常于腹内癥瘕积聚。

 



补虚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