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专硕考情分析、复习规划和复习重点

标签:武汉 财经类211 招生多 396 英二 专业课不难
院校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湖北省2011计划,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立格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中俄“长江-伏尔加河”两河流域高校联盟成员,AMBA、CFA协会认证院校。

发展与钱途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尽管说,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尚未发布,但此前几年,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告诉我们,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下行,趋势十分明显。
中南财经大学,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5.4%,即使是就业情况最差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高达94.38%!随后几年,除了博士生近乎100%的就业率没啥变化,学校本科毕业生,乃至是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谓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6.94%!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17%!三年时间,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下降了8.46%;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了11.21%!
往年数据分析
22年最新招录数据分析

进入复试人数统考生为117人(拟录取84人),“少干计划”3人(拟录取2人),“士兵计划”2人(拟录取2人)。从一志愿复试考生分数段上看,最高分435分,最低分381分。具体分数段如下:
411分以上 8人 (拟录取8人)
401-410分 18人(拟录取18人)
391-400分 34人(拟录取32人)
381-390分 57人(拟录取26人)
1.复试线变化不大。2021年为376分,2022年为381分,分别比国家线高出28分和21分。
2.实际统考招生人数基本稳定,统考拟录取人数2021年为80人,2022年为84人。
3.税务专硕2022年统考生的实际招收人数(84)要多于计划招收人数(63)。
其他信息
公共科目:396经济类联考、政治、英语二
学费: 24000 (19年学费8000,21年学费18000,近几年学费一直在涨,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继续涨)
学制:两年
奖学金制度:中南财奖学金全覆盖
中南财这两年越来越热门,分数线越来越高,性价比其实已经不算很高了,但胜在专业课题目比较简单和招收人数比较多。从真题来看主观题的占比越来越高,且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大家要谨慎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哪种考查方式。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从复试分数线上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专硕复试分数线呈现基本趋于稳定的趋势,在370分左右。2019年与国家线相差33分,2020年与国家线相差20分。2021年与国家线相差28分,三年分数线相差不大,预计2022年的复试分数线会基本稳定,维持在375分左右。
再来看三年的录取情况,报考人数可以说非常爆满,每年大概500-600人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专硕2019年进入复试人数100人,2020年进入复试人数128人,2021年进入复试人数为102人。预估进入复试人数基本维持在110人左右,统考生拟录取人数波动不一,2020年最多为107人。
三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
推免生人数三年来亦不稳定,值得指出的是,2019-2021三年来推免生分别录取22、13和40人。从合计录取人数来看,从2020年开始,推免生和统考实际录取人数比2019年要多20人左右,这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的招生人数变化。2022年推免人数为40人。进入复试人数与拟录取人数报录比大致维持在1.2:1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专硕招收人数还是非常较多的,但难度也不小,作为传统的财经类院校,自然受到不少考生的青睐。
更多院校专业深度解读咨询山岳老师微信:xiaokaiyan0011
加Q群:602593738,下载电子版教材和真题等资料。
专业课参考书目及考试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
庞凤喜《税收原理与中国税制》,东奥税法《轻松过关—》
艾华《纳税检查》
《国际税收》《税收筹划》
(按重要性排列,税原和轻一是重中之重)
433税务基础
一、考试性质
《税务专业基础》是全国税务硕士专业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二、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税务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税收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税收基础理论、税收实务、税收管理制度、税收筹划和纳税检查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税务专业人才。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税收学原理、税收实务、税收管理制度、税收筹划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对税收理论、制度与实务规定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用税收基本理论、制度与实务规定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观点和问题。
3、综合运用:运用所学的税收理论、制度与实务规定综合分析税收征纳中的具体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时可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试卷分值分配
税收学原理分值约30分,税收实务分值约75分,税收征管制度分值约25分,税收筹划与纳税检查分值约20分。
4、考试题型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论述题〔每年考试并不包含上述全部题型》。
四、考试内容
(一)税收学原理
1、税收的起源与发辰
国家、财政与税收的产生;我国税收的起源与发展;西方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2、税收的涵义
国家的公共权力与税收;税收与剩余产品价值:税收的本质:税收的特征.
3、税收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
4、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与归宿
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念、方式: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5、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的概念和分类;税收的微观效应:税收的宏观效应。
6、税制结构分析与比较
税制结构的概念:税制结构的分类及特点分析: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格局分析。
7、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的一般原则: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的划分:税种的划分、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
8、国际税收
税收管辖权与国际税收协定:居民身份确认规则:非居民各项所得的征税权分配规则:避免双重征税的办法及外国税收抵免制度;国际逃避税及其防范措施。
(二)税收实务
1、税制要素及税收分类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税收优惠;税收分类方法及其类别。
2、流转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增值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消费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车辆购置税的制度规定等。
3、所得税基本理论及制度规定
企业所得税基本理论与制度,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与制度。
4、财产行为税制度基本理论及其制度规定。
财产行为税的性质、分类及其特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契税等的基本理论与制度规定。
(三)税收征管制度
1、税收征管概论
税收征管的概念、目的与原则、特点。
2、税收征管制度的主要内容
税务管理体制,税款征收制度,税务稽查制度,税务行政处罚与税务争议处理等。
3、纳税服务
纳税人权利保护,纳税服务机构设置,纳税服务的内容等。
(四)税收筹划与纳税检查
1、税收筹划概论
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类型、目的、原则。
2、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主要税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方法。企业经营周期中的税收筹划方法。
3、纳税检查概论
纳税检查的概念、特点、类型。4、纳税检查的基本方法
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检查方法。
考试题型
考纲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南财题型不固定,考试范围不固定。
1、题型不固定。20年开始专业课没考选择题,22年没考名词解释,但这都不意味着这些题型以后不会考,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多准备一些题型。
2、考察范围不固定。有三点需要提醒一下学弟学妹:
第一,大纲上虽然写了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且占比都不小,但前几年税收筹划和国际税收几乎没有考察过。但是21年国际税收考了一道论述题,22年税收筹划考了一道简答题;
第二,22年并没有考纳税检查,要知道纳税检查往年是必考的,且分值不低;
第三,22年的企业所得税考了一道轻一上并没有的知识点,大家在考场上遇到时要做好心理准备。
21年真题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5x4分)
1.关税
2.税法
3.销项税额
4.非直接偿还性
5.纳税检查
(二). 简答题(6x8分)
1.税负转嫁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条件
3.税收保全措施的条件和内容
4.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5.税务机关应当核定应纳税额的情况,
6.从财政、经济、对外贸易的角度谈谈增值税与传统商品劳务税比较的优势
(三)、计算题(47分)
1.企业所得税(业务招待费、利息支出、境外所得税补缴、捐赠支出,安全设备10%扣除)
2.消费税和增值税(进项转出,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不是啤酒卷烟)
3.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预缴、全年综合所得、偶然所得、转让房屋、特许权使用费)
4.调账(14分)
(四)、论述题(35分)
1.论述转让定价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 (这题 属于国际税收论述) (15分)
2.税收制度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解(20分)
更多院校专业深度解读咨询山岳老师微信:xiaokaiyan0011
加Q群:602593738,下载电子版教材和真题等资料。
专业课复习规划
1.433专业课:
有关书籍方面,中南财研究生招生网上的参考书目:
025300税务(专业学位)
1032专业综合
1、《税收原理与中国税制》,庞风喜等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年1月第6版。
2、 《税法》,艾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6月第3版。
3、《税收筹划》 (修订版) ,薛钢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1月。
4,《纳税检查》 ,艾华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第5版。
主要用到税收原理和中国税制(背诵部分)、CPA轻松过关1 (计算部分)和税收筹划(调账题)。下面具体说一下各个书的使用情况。
①税收原理与中国税制:是背诵的重点内容。我对这本书的学习是从暑假开始,结合自己买的资料把书过了一遍,并标记好相应重点,大概每天看一章的样子,然后慢慢开始准备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有关的背诵。
②税法:我是4月份开始听轻一的网课, 听的是王颖和刘颖老师,两个老师讲的都很不错,自己选择合适的就行。重点内容是四大税种部分,小税种可以在第一遍时过一遍,掌握其计算方法和税收优惠即可。在听课的同时,每听完一章,就去做轻一后面的章节习题。总的来说,轻一的综合题难度要比初试难度高,故掌握轻一的计算题难度就足够,到后期10月份,我每天都会刷四大税种以及土地增值税的计算题,保持手感。当然也可以去做轻松过关二以及轻松过关四,熟练掌握计算题。轻松过关一的第一章里面也有部分会涉及到背诵,结合资料自己有选择的准备到。
③纳税检查:即所谓调账。一般每年有一个大题(今年没有出),主要是对税会差异进行调整,建议买艾华老师的这本书,看书上的基础知识和相应例题。尤其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两道例题,一定要熟练掌握
④税收筹划及国际税收:主要涉及到对一些概念的背诵,计算部分不考,背税收原理和中国税制那本书上的就够了。
⑤纳税筹划。这本书可以不用买,直接背资料里的就够用了。
⑥税收热点。大约10月份市面上会出现很多的税收热点,我买的是税研堂的,但没有全部背,而是有选择的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背下来了,考试时在写论述题时尽量往自己背过的地方凑着写。考试的时候几乎从第一秒写到了最后一分钟,答题纸也写到了最后一面。
另外历年真题是是很重要的,由于中南财并不公布历年考试题目,所以真题都是历届学长学姐回忆出来的。某一年真题中出现的内容可能会在其他年份重复出现,如居民纳税人、税负转嫁等。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真题不仅能了解到出题风格和形式,也可以更好的抓住复习重点。
更多院校专业深度解读咨询山岳老师微信:xiaokaiyan0011
加Q群:602593738,下载电子版教材和真题等资料。
复试及录取办法
1.复试分数线为381分,复试时间为2022年3月26日。复试采取远程网络面试方式进行,每个考生面试时间在20分钟左右。复试考核内容包括:资格审查、思想政治品德、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和能力、外语听说能力。
综合素质考核。采取对考生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评价的方式进行考察,考生需提供用于评价其综合素质的材料包括:大学阶段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素质和能力考核登记表》以及考生认为其它能佐证自身综合素质的材料。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学生需提交大学阶段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素质和能力考核登记 表》和《复试政审函调表》等综合素质材料,通过审查考生《复试政审函调表》等材料,考核考生思想政治品德情况。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作为复试录取参考,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总成绩,但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将不予录取。
2.复试成绩计算
(1)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综合素质考查分值为10分,面试考核分值为90 分,面试考核内容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综合能力(80 分)、外语听说能力(10 分),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各专业面试小组审查考生提交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素质和能力考核登记表》及相关支撑材料,并在面试考核环节结合考生提交的综合素质材料进行提问,全面考查考生的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考生提交综合素质考查材料的有关要求详见《关于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网上资格审查的通知》。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工作,在复试阶段完成。
(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总成绩采取百分制,其中:初试总成绩占70%,复试成绩占 30%。计算方法为:标准化处理后的百分制初试总成绩×70%+复试成绩×30%。具体计算公式如下:非管理类联考专业: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70%+ 复试成绩×30%。入学考试总成绩按四舍五入规则保留至小数点后2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