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5 脑科学日报| 最新综述:脑机接口在抑郁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

2023-09-05 11:12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845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9月5

科 学 时 讯


1,Nature Communications:视觉空间偏好的环路机制

来源: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过去的研究发现,额顶叶皮层损伤导致的跨胼胝体抑制失衡会打破两侧大脑之间的活性平衡,严重时动物会出现忽视损伤对侧空间中出现的视觉刺激的情况。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仍不明确。为此,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徐敏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思宇研究组合作,发现左右两侧前扣带回皮层ACA间存在由跨胼胝体投射的锥体神经元CPN和接受跨胼胝体投射的PV+神经元(PV+cal neuron)组成的抑制性通路,该环路控制双侧半球间跨胼胝体抑制平衡从而在视觉空间信息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一侧前额叶受损的情况下,增强受损对侧前额叶PV+神经元活性从而重平衡双侧半球间活性可纠正受损导致的视觉空间偏好。CPN主要负责处理对侧空间的视觉信息,CPN调控了双侧半球间ACA竞争性的相互作用。该工作提示增强受损对侧的跨胼胝体抑制可能是治疗相应注意缺陷疾病的新思路。



2,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AI结合脑机接口成功将大脑信号转化为可听的语音,准确率高达92%到100%

来源:生物谷


脑机接口(BCI)技术的发展对于丧失言语能力的严重运动瘫痪患者进行交流具有关键作用。其中备受瞩目的一种BCI控制策略涉及对神经数据进行语音解码。近日,荷兰的拉德布德大学和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能够将大脑信号转化为可听的语音。


通过结合植入物和人工智能,他们成功解码了大脑信号,可以高达92%到100%的准确率预测人们的言语。这项技术不仅能够准确识别单词,还能以逼真的方式呈现这些词汇,使其易于理解。



3,Mol Ther:靶向抑制补体C3信号通路可改善NMOSD动物模型运动和视功能障碍

来源:BioArtMED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NMOSD患者存在运动功能和视功能障碍,疾病负担重。近年来针对补体系统中各种关键分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一直备受关注,旨在为NMOSD的治疗寻找新靶点。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邱伟教授和汤常永副研究员团队通过临床数据收集、血液样本检测、转录组测序分析(RNA-seq)、细胞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多层次验证了补体C3信号在NMOS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被显著激活;而抑制补体C3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够显著改善NMOSD动物模型中局部组织的典型病变及运动和视功能障碍。



4,Sci Total Environ:成人的最佳睡眠温度,不是我们熟悉的26℃

来源:大话精神


老年人经常经历睡眠不足、不安和睡眠中断,这反过来影响与他们的健康和福祉相关的许多结果。研究收集了50名老年人近1.1万人的睡眠以确定环境温度对睡眠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夜间卧室环境温度在20-25℃之间时,老年人的睡眠效率最高,最宁静。当夜间环境温度从25℃上升到30℃时,睡眠效率会下降5-10%。



5,PNAS:基于有限状态控制器的嗅觉搜索

来源:集智俱乐部


动物经常使用气味来传递信息,这些信息通过风传播到远方。在接收端,信号逐渐衰减并在湍流的大气流中变形。远距离的嗅觉搜索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因为气味信号的稀疏性和关于源位置信息的复杂编码。当前的算法方法通常需要一个连续的记忆空间,有时需要很高维度,这可能阻碍其优化,并且常常使其解释变得模糊。


近日一篇研究展示了有限状态控制器(finite-state controller),具有少量离散内存状态,足够表现出类似于生物体内观察到的丰富的、时间延长的行为模块。为嗅觉搜索优化的有限状态控制器可以即时解释为近似时钟和粗粒度空间地图,表明与搜索行为的神经模型存在联系。



6,Neurology:危重神经系统疾病预后评估方式的多中心混合方法研究

来源:梅斯神经新前沿


目前还没有以证据为基础的指导方针来讨论危重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但一般来说,专家建议临床医生使用风险的数字或定性表达式等估计来沟通预后。近日一篇研究旨在描述预后评估方式临床医生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研究还探讨了预后评估方式在预后领域(如生存、认知)是否存在差异。研究指出,临床医生在讨论重大神经系统疾病预后时,尤其是在讨论认知结果时,更倾向于不使用估计值(无论是数值还是定性)。这些发现可能为改善危重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交流提供信息。



7,脑机接口在抑郁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识别脑机接口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有效地识别抑郁症特征性脑电信号,可辅助临床诊断;调控脑机接口有望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技术等精准且个体化的治疗,作用于脑环路,以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痊愈。


近日一篇综述概述了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重点总结近年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识别脑机接口的应用,以及基于脑深部电刺激及个体化脑环路闭环刺激等调控脑机接口在抑郁症中研究进展,未来脑机接口有望成为精准调控神经的电子药物,实现对抑郁症高效个体化治疗。



8,电子游戏何时有害、何时无害?

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游戏障碍被定义为难以控制的游戏行为,该行为优先于其他日常活动,尽管对个体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该行为仍在不断升级。对于家长来说,分辨游戏究竟是正常的休闲还是有问题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近期发表在Psychology Today 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对于这些家长来说,最难的事情可能是试图将“电子游戏本身就不健康”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放到一边。对于电子游戏,游戏本身很少是主要问题。他解释称,游戏行为是其他问题的一种症状,或者说是一种应对策略,人们经常用它来处理他们正在应对的任何生活情境。

审校:Simon


9.5 脑科学日报| 最新综述:脑机接口在抑郁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