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胜利,不能掩盖现实的一败涂地


最近看了的几组关于生活方面的数据,这些代表美好寓意的存在,让人们看到了社会蓬勃发展下,普通人安居乐业,有工作,有保障,有前途的美好场景。
虽然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鼓励着人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但对我来说,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们,以及在与不同身份和阶层人士的对话沟通中,又让我对描绘的未来表现出自卑的感觉,好像我和我身边的人还是不够好,但说不上来是为什么不够好,因为我们的实际情况,似乎并没有体现在那些“蒸蒸日上的数据”之中,
我们不敢去质疑什么,只能做出自我检讨,也许是我们确实太懒惰,不够优秀,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没有坚定信心,以至于我们没有被那些美好的数字所代表,我们没有资格生活在那些数字所代表的美好未来,
至少从我个人来说,我愿意通过努力去追赶那些美好,
但这可能存在一个不可避讳的前提:
不断的自我否定,然后不断的做出更多的付出,会让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吗?

现如今,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敏感。
当我们试图以幸福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时,似乎总有声音在指责我们,指责我们追求幸福就是贪得无厌。
他们会把“好好活着”这件事,刻意的去强调为一种因为人性使然的贪婪,所导致的求而不得:
“生活会越来越好,但你们不要奢望生活会满足你们的一切要求。”
“什么?你说你只是想让生活的压力小一点?”
“你太贪婪了!”
这样的思维逻辑让我想到了这几年很流行的一个说法,
年轻人去买房,就是在实现自己的幸福,那用一辈子去追求幸福有什么错呢?
但事实上,
什么是“追求”幸福,而什么是被所谓的幸福“拴住”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被巧妙的方式掩盖起来。
因买房而导致的矛盾(比如没有自己的房子,在结婚这件事上就会有些麻烦的问题出现)以及价值观的影响(比如买了房子才会获得更好的社会认可)似乎都在让这份幸福,变得格外沉重,
格外复杂。
颇为有趣的是,类似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从一些社会事件所引发的价值观震荡,到不断改变(变得愈发严酷)的生存要求,好像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都为了一些看似很重要的事情而疲于奔波,
大家都忙起来了,一些东西的价值随之“水涨船高”,然后人们继续付出,去追求“被增值”的东西,于是乎,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断拼接成了面相未来的美好景象。
人们微笑着,看起来好像都很幸福,但是微笑之余,脸上的汗水和疲惫的身躯似乎成了避而不谈的话题,被不断扭曲的价值观好像也不怎么重要,只要微笑,只要向着阳光的方向微笑,哪怕没有阳光,只要微笑就好:
没有阳光,没有发自内心愿意去奔赴的方向,人们只是朝着一个固定的地方微笑,
这样的场景,我认为很难称得上是幸福的表达,
若是稍微细细想来,甚至还会感到有些可怕。

精神上的胜利,往往会忽视真实情况的影响,
这就好比在我们这个社会,有些人混的很差劲,但是你会发现他们格外自信,而且他们的自信很愚蠢,很固执,但自信似乎永远不会从他们的身上消失。
因为他们会自己给自己洗脑,他们会忽视自己在现实之中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所以,他们永远是胜利的一方,而那些被冠以失败之名的对手,似乎走的比他们更远:
人们对于失败的理解,总是会和“屡败屡战”这个概念所关联,
好像不怕失败,就迟早会有一天获得胜利,
但事实上,当下环境之中人们正在做的,
似乎只是在强迫自己适应,
这个屡败屡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