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察|从汉服“出海”看对外文化传播

2023-02-09 20:22 作者:汉服世代  | 我要投稿

近期,一位短视频博主@周宝宝在街头拉外国小姐姐体验汉服的系列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受到邀请的小姐姐先是很惊讶,随后都欣然答应。博主帮小姐姐穿汉服进行妆造时,很多路过的行人都停下来围观拍照,也有不少人询问是哪里的服饰,夸赞发型和服饰都很漂亮,还有人打趣道:我的汉服在哪里?

看到自己的汉服造型后,小姐姐们都很惊喜,表示非常漂亮、非常喜欢,也很享受整个过程。有位小姐姐兴奋地打视频给妈妈分享,还有一位舍不得把头饰拆下来。

@周宝宝 拉外国路人体验汉服


评论区都赞叹中国传统服饰太好看了,包容性真强,外国小姐姐穿汉服太好看了,有种独特的韵味。也有不少人表示博主这种参与性的传播方式很用心、很好,更有利于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外国小姐姐汉服造型完成后,图源抖音@周宝宝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汉服热的掀起,很多在海外留学、工作的汉服爱好者也将汉服活动带到了海外,并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引起了海内外用户的广泛关注。不少外国人也因此对汉服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来尝试穿汉服。

@碰碰彭碰彭 在法国街头演奏古筝


如何看待外国人穿汉服?

外国人穿汉服,既是对汉服的欣赏和接纳,也有利于汉服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服饰除其自身的作用以外,也反映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外国人在穿汉服的过程中也会增进对中国历史演变、习俗礼仪、服装工艺等的了解。

图源自水印

在全球化趋势下,服饰的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历年巴黎时装周上也不乏有着汉服元素的高定礼服。我们对全球服饰融合使用汉服元素要保持开放、欢迎的态度,但如果在使用时标榜“原创”,就是赤裸裸的文化挪用或抄袭。比如前段时间引起广泛关注的“迪奥抄袭马面裙”事件;以及近些年韩国古装剧、韩国偶像打歌服使用汉服元素,就其源自中国还是韩国本土的问题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很多争论。

巴黎时装周上出现的汉服元素
韩剧《步步惊心 丽》和《王在相爱》中的服饰
韩国女子团体mamamoo穿着使用汉服元素的打歌服

以上三组图片来自网络


但归根结底,这种明目张胆的文化挪用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对汉服文化的传播不足,外国人对中国汉服的认知不足,导致国际上具有更高话语权的群体使用汉服元素时,容易模糊甚至混淆其本源。很多时候,国人在海外穿汉服都会被外国人误以为是韩服或和服。外国人穿汉服,有利于我们对汉服文化的“对外传播”转变成外国人之间的“群体传播”,从而提高汉服文化的传播度,增进对中国汉服的认知,减少误认成他国服饰的情况。


什么是有效的汉服文化传播?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蔡尚伟认为,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是通过服装形制来宣告我们的美学、哲学理念,传达着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和平、和合文化,是当今世界弥足珍贵的。

图为蔡尚伟教授演讲,源自搜狐号@创新驱动

有效的汉服文化传播首先是要让外国人对汉服感兴趣;其次是要在国际上明确“汉服是中国”的这一概念,让外国人在看到汉服时就知道这是中国的,而不是误以为是韩服或日本和服;最后是要深入到完整的穿戴体系、礼仪系统、染织绣工艺以及美学哲学理念的宣扬和传播。

在实践层面上,首先是国内的汉服文化传播者要加强自身素养,对现代汉服体系和汉服文化理念要有基本的掌握。在传播汉服文化时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对理性的讨论具有包容性,“党同伐异”只会劝退想要入门的新手。

图源自水印

其次,汉服文化传播应更具有参与性,而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如开头提到的在街头邀请外国人体验汉服,或借鉴《人民日报》爆火的《我的军装照》,让外国网友在线上参与自身汉服形象的塑造。在国外也可以多组织举办汉服活动,吸引周边居民参与了解。媒体传播与实践参与相结合,双管齐下提高汉服文化的传播度。

图源自网络
北加州汉服社举办的新年活动

第三,要促进汉服产业的规范化。一直以来,汉服产业都存在手工作坊或小批量生产预售周期长、价格高的问题,导致新手入门门槛较高。海外经营的汉服商家更少,海外爱好者要想购买汉服,就需要承担高昂的邮寄费用,或寻找大量的拼单伙伴。且大牌的汉服商家推出原创汉服新款,就会被其他小商家大量抄袭并低价出售,从而挤压原创商家的生存空间,这些市场乱象、缺陷都会影响汉服文化的对外传播。

图源自@艾瑞咨询

最后,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具有传统性、自主性、生命力和阐释力的文化符号。汉服文化的传播,最终应指向文化,借由汉服这一外在的载体,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比如深衣的圆形袖口象征圆规;方形的交领象征品行方正;背缝像墨线一样从后背直到脚后跟,用以象征品行正直;裳的下缉如秤杆杆锤,用以象征公平。


FINALLY

长期以来,中国处于西方文化帝国主义侵蚀下的边缘区域,中国传统文化在欧美、日韩流行文化的夹缝中艰难求生。无论是中国留学生身着汉服现身海外高校毕业典礼,还是外国人体验汉服爆火网络,汉服文化的“出海”在某种程度上让国人找到了集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提高了“文化自信”,而这无疑也增强了更好的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的底气。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李瑞.刍议新媒体时代下汉服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J].文学教育(下),2021,No.564(12):148-149.DOI:10.16692/j.cnki.wxjyx.2021.12.066.

[2]“汉服博导”蔡尚伟:以汉服为符号,向世界传播华夏之礼[EB/OL](2022.11.29)[2023.02.07]https://history.sohu.com/a/611533875_234393.

[3]着汉家衣裳,兴礼仪之邦——汉服文化及其海外传播[EB/OL](2018.12.07)[2023.02.07] http://mb.yidianzixun.com/article/0Kmhdkzz?s=yunos&appid=

[4]姜娜.从文化行为到认同表达:“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野下汉服文化的流行及争议[J].上海文化,2022,No.213(10):94-103.




观察|从汉服“出海”看对外文化传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