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1.2.18 行会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8、行会[i]
行会是封建制度下城市中的手工业者所组织的一种联盟。住在一个城市内的同行业的手工业者,都加入同一个行会。没有加入行会的人不能从事该项行业。
行会是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逃亡的农奴源源流入城市的情况下,手工业者为了避免彼此间的激烈竞争,为了限制更多的城市人口参与手工业生产,以及为了保护自己的生产权益而组织起来的。
行会是手工业的封建性的组织形式。为了严格地保护行会成员的特殊权利,行会规定了各种要大家共同遵守的条规,如规定工作日的长短、每个手工业作坊中的工作人数、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价格的高低等。此外,行会手工业者还必须一律遵守共同的传统的工作方法。
参加行会的手工业作坊中,除作坊的主人 师傅[ii]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帮工和学徒。在行会中有充分权力的只是师傅,师傅与帮工和学徒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师徒关系。师傅也参加劳动。虽然这里也存在着对帮工和学徒的bx,但这种bx在经济中不起主要作用。
在初期,学徒工作几年后,经过考试可升为帮工,帮工工作几年后也可经过考试升为师傅,从事独立经营。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帮工和学徒数量的增加,为了限制竞争,行会用各种办法阻挠帮工和学徒成为师傅。师傅也加紧了对帮工和学徒的bx,并逐渐使他们成为终生不能升为师傅的雇佣工作者。与此同时,帮工也组织了自己的会社[iii]以反抗师傅的bx,保护自己的利益。
行会在初期曾促进了城市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因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行会越来越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行会所规定的一系列的条规,束缚了手工业者的主动性,阻碍了技术的发展。因而行会也就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积极作用,并趋于瓦解。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34页。
[ii] 即行东。
[iii] 如“兄弟会”。